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森

作品数:11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肺复苏
  • 5篇心肺
  • 5篇心肺复苏后
  • 5篇心脏
  • 4篇亚低温
  • 4篇肢体缺血
  • 4篇肢体缺血后处...
  • 4篇缺血
  • 4篇缺血后
  • 4篇缺血后处理
  • 4篇后处理
  • 3篇心脏骤
  • 3篇心脏骤停
  • 3篇骤停
  • 2篇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心功能
  • 2篇心脏停搏
  • 2篇炎症

机构

  • 11篇宁波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叶森
  • 11篇徐杰丰
  • 11篇李子龙
  • 9篇陈国锋
  • 6篇汪正权
  • 5篇方雅
  • 5篇王茉莉
  • 2篇屠海霞
  • 2篇王茉丽
  • 2篇叶琴
  • 1篇俞夏娣
  • 1篇袁海鸿
  • 1篇胡宪文
  • 1篇周文华
  • 1篇张燕燕
  • 1篇刘学波
  • 1篇顾宇英

传媒

  • 4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心电与循环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叹气样呼吸对大鼠心脏停搏时间及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大鼠心肺复苏期间叹气样呼吸(gasping)出现的时间及频率,评价其对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CA)时间及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27只健康SD大鼠,根据CA的时间不同随机分为3组:CA 4 min,CA 6 min和CA 8 min,每组9只。实验采用电刺激法诱导CA,在动物经历不同时间的CA后,各组均进行8 min的心肺复苏,记录复苏期间动物的gasping信息及复苏效果。在CA前、复苏后1 h、2 h及4 h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和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等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在CA 4 min组,gasping的出现最早、频率最高,随着CA时间的延长,gasping的出现推迟、频率下降,且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gasping频繁的CA 4 min组,所有动物在8 min的复苏期间成功复苏,且除颤次数最少,其复苏效果明显好于CA 8 mi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复苏后的心功能评估中,较好的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及Tei 指数出现在gasping频繁的CA 4 min组,CA 6 min组次之,CA 8 min组最差,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心肺复苏期间,gasping出现越早、频率越高,提示较短的CA时间,并预示较好的复苏成功率及复苏后心功能。
李子龙徐杰丰叶森汪正权陈国锋
关键词:心脏停搏心肺复苏心功能不全
肢体缺血后处理单独及联合亚低温对猪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影响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大鼠心肺复苏模型中肢体缺血后处理(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lpostC)与预处理同等效力地改善复苏后的心脑功能。本研究旨在猪心肺复苏模型中,评价Rlpost...
徐杰丰叶森李子龙王茉莉汪正权陈国锋
肢体缺血后处理联合亚低温对猪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评价肢体缺血后处理联合亚低温对猪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成年白猪18头,体重35~ 40 kg.采用电刺激法诱发室颤10 min,心肺复苏5 min,制备心肺复苏猪脑损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心脏停博复苏组(CA-CPR组)、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IPC组)和肢体缺血后处理联合亚低温组(LIPC+TH组).LIPC组在心肺复苏开始时进行肢体缺血后处理;LIPC+TH组同样地实施肢体缺血后处理,同时在复苏成功后,利用降温毯将体温降到32~34℃,维持至复苏后4h,后以1℃/h复温4h.于复苏后24、48和72 h(T1-3)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神经功能预警评分(NAS),同时经耳缘静脉采集血样,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浓度.结果 与CA-CPR组比较,LIPC组和LIPC+TH组T1-3时NDS降低,NAS升高,T2,3时血清NSE和S100B蛋白浓度降低(P<0.05);与LIPC组比较,LIPC+TH组T1-3时NDS降低,NAS升高,T3时血清NSE和S100B蛋白浓度降低(P<0.05).结论 肢体缺血后处理联合亚低温减轻猪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徐杰丰叶森胡宪文王茉丽方雅汪正权陈国锋李子龙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心脏停搏心肺复苏术
余姚市区域性基层医疗心电图远程会诊网络医患满意度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调查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余姚市人民医院心电图远程会诊网络的满意度情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4年12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以及网络中其他医疗单位,各选取20名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所有会诊网络医务人员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对心电图远程会诊网络满意率最高为诊断结果(98.3%),最低为环境设施(94.2%)。维度得分最高是诊断结果方面,得分最低是环境设施方面。医务人员对心电图远程会诊网络满意率最高为运作流程(97.1%),最低为经济激励(93.4%)。维度得分最高是运作流程方面,得分最低是经济激励方面。结论患者对心电图远程会诊网络的等待时间、诊断结果及诊断费用较为满意,但在环境设施和服务态度上有待进步提高。医务人员对会诊网络运作流程和技术培训较为满意,但在经济刺激方面有待进步投入。
方雅叶森徐杰丰屠海霞叶琴李子龙
关键词:心电图远程会诊满意度
肢体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肺复苏后机体炎症反应与肺水肿的影响
目的心脏骤停与复苏产生的全身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发严重的复苏后综合征,其包括系统的炎症反应与多脏器功能不全如急性肺水肿。本研究旨在猪心肺复苏模型中,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
徐杰丰叶森李子龙王茉莉汪正权陈国锋
县级区域心电会诊网络的构建和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心电图检查作为医院临床最基本的检查项目之一,已有逾百年历史,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操作比较简单,但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专业的心电图医师,不能及时正确的作出诊断,越来越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
陈国锋方雅屠海霞张燕燕叶森徐杰丰叶琴李子龙
关键词:心电图检查网络会诊基层医疗机构临床疾病
第三代心肺复苏机在院外心脏骤停中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比较第三代心肺复苏机和标准人工按压在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复苏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对象为余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接收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转入急诊抢救室后随机分为人工按压组和机械按压组。比较两组间的复苏持续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4h生存率及出院时的神经系统恢复率。结果共有95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其中机械按压组53例,人工按压组42例。机械按压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4h生存率明显高于人工按压组(P〈0.05),但两组间的复苏持续时间及出院时神经系统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标准徒手胸外按压,第三代心肺复苏机明显改善了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和短期生存率。
黄淳君陈国锋叶森李子龙方雅俞夏娣史科佳徐杰丰曹庆清
关键词:心脏骤停院外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机自主循环恢复
胆囊收缩素八肽对猪心肺复苏后脑功能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本研究制作心肺复苏(CPR)的猪模型,评价胆囊收缩素八肽(CCK-8)对大动物复苏后体温及脑功能的影响。方法12头国产健康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ontrol组)和CCK-8治疗组(CCK-8组)。经右心室电极放电诱导室颤10min,然后CPR5min,复制CPR猪模型。对照组中,复苏后5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CCK-8组中,CCK-8的剂量为44.4μg/kg,溶于等量生理盐水并在复苏后5min静脉注射。复苏后4h内全程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右房压、心电图及体温。复苏后2、4、12、24h采血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复苏后24h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NDS)。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CCK-8并未降低体温,但明显降低复苏后NSE、S100B、IL-6和TNF-α(P〈0.05),并改善NDS(P〈0.05)。结论在CPR猪模型中,CCK-8并未产生诱导低温的作用,但抑制复苏后的炎症反应并改善了脑功能。
叶森徐杰丰陈国锋王茉莉李子龙顾宇英刘学波
肢体缺血后处理单用或联合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机体炎症反应和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LIpostC)单用或联合亚低温(TH)对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A-CPR)后机体炎症反应和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白家猪21只,体重(37±2)kg,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分为对照组、LIpostC组、LIpostC+TH组3组,每组7只。采用CA-CPR法制备动物模型。CPR开始时,LIpostC组和LIpostC+TH组通过4个循环的肢体加压与解压诱导LIpostC。复苏成功后,LIpostC+TH组通过降温毯快速诱导TH,使体温维持在32-34℃至复苏后4h,随后以1℃/h的速度复温4h;对照组和LIpostC组维持正常体温。记录各组动物CPR期间复苏情况;于CA前15rain(基础值)及复苏后4h内,每2h测定1次血乳酸和氧合指数(PaO2/FiO2),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每小时记录1次数值。于CA前15min(基础值)及复苏成功后2、4、24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每组均成功复苏6只动物。3组CPR期间冠脉灌注压(CPP)、复苏时间、除颤次数、肾上腺素用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A前3组动物血乳酸、PaO2/FiO2、EVLWI、PVPI、细胞因子等基线水平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3组复苏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逐渐升高;但LIpostC组和LIpostC+TH组TNF-α、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LIpostC+TH组较LIpostC组进一步降低[TNF-α(ng/L):4h为305±22比343±26,24h为350±29比389±18;IL-6(ng/L):24h为239±14比263±19,均P〈0.05]。3组复苏后2h血乳酸水平达峰值,随后下降;复苏后4hLIpostC组和LIpostC+TH组血乳酸已恢复至基础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mol/L:1.4±0.7、1.2±0.3比3.1±1.7,均P〈0.05)。复苏后4h内,LIpostC组和LIpostC+TH组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
徐杰丰叶森王茉丽方雅汪正权陈国锋李子龙
关键词:肺损伤炎症反应肢体缺血后处理亚低温
长时程猪室颤心脏骤停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 应用电刺激法诱导室颤,建立10 min的长时程猪心脏骤停模型,评估该模型的稳定性及其在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国产健康白猪14头,体质量(38±3)kg,室颤10 min,心肺复苏5 min,复苏后观察72 h.心肺复苏期间,记录每只动物的复苏情况.复苏后72 h内,定期评估动物心肺脑功能、机体炎症反应、组织灌注及存活情况.结果 11头猪恢复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与72 h存活率均为78.6%.复苏后,所有动物出现明显的心功能不全,表现为每搏输出量与全心射血分数下降,血清肌钙蛋白Ⅰ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升高,与基础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复苏后的血管外肺水指数与肺血管通透性指数明显升高,氧合指数明显下降,与基础值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提示存在急性肺损伤.复苏后机体出现全身炎症反应与组织灌注不足,监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与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基础值(均P<0.01).复苏后的72 h观察中,所有动物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监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S-100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电刺激诱导的长时程猪室颤心脏骤停模型稳定,复苏成功率高,重要脏器损伤明显,存活时间长,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研究模型.
徐杰丰叶森王茉莉袁海鸿李子龙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心室颤动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