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明
- 作品数:18 被引量:17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与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5
- 2019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与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7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38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纳入观察组,4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术治疗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记录两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手术时间、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P <0.05);观察组术后3 d的T细胞亚群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 <0.05);观察组术后3 d的IgA、IgG与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更利于术后免疫功能的保护及患者病情的康复,且临床较为安全。
- 李菠吕明苏节邓
-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结石
- 经皮经肝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2
- 2017年
- 胆石症是外科常见病,具有病变广泛、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特点,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传统的开放手术结石残留率高、复发率高、术后并发症多,常常需要对残留或复发结石进行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 李志张剑权符国珍吕明吴红芬符真周帅
- 关键词:胆管结石经皮经肝胆道镜术后并发症外科常见病开放手术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胆石病关系的Meta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胆石病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和筛选相关文献,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各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合并,并评价其发表偏倚,运用敏感性分析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11篇,包括1248例胆石病患者,1660例对照组。Meta分析研究发现,apoE等位基因ε4以及基因型E3/E4在胆石病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合并OR值及95%的CI(可信区间)分别是1.32(1.01~1.71)、1.60(1.04~2.46),Pd0.05。发表性偏倚和敏感性分析显示部分存在发表偏倚,但稳定性较好。结论胆石病与apoE基因的多态性密切相关,等位基因ε4以及基因型E3/E4是胆石病的危险因子。
- 刘照国宋文渊吕明张勇符国珍
- 关键词:胆石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
- 不结扎断离胆囊动脉主干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被引量:3
- 2007年
- 本文报道对42例具有主干型胆囊动脉中的35例采用不结扎断离胆囊动脉主干的方法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成功经验。35例均无胆囊动脉主干破裂出血和术后腹腔出血等并发症。本法简化手术操作,可避免或减少按传统操作方法分离结扎胆囊动脉主干时可发生的并发症,也节省钛夹(或可吸收夹)、套结线等消耗品,适用于胆囊三角及颈部组织层次尚清楚和胆囊管长度基本正常的病人。
- 符国珍谢权宋文渊吕明蔡立军王绥能冯远德
- 关键词:胆囊动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近远期疗效被引量:69
- 2016年
-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8例. 结果 38例均成功实施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取石术.近期疗效显示,结石清除率84.2%,平均取石次数(2.6±0.9)次,经皮肝扩张瘘道直径平均(18.4±0.6)F,从经皮肝穿刺造瘘到取石平均需(7.2±0.7)d.平均手术时间为(68±20) min,术中出血量(20±13)ml,住院时间(4±2)d.结石完全清除的32例患者1.5年随访复发率为37.5% (12/32),1例出现胆汁性肝硬化,有结石残留的患者复发率为83.8%(5/6),1例出现胆汁性肝硬化.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取石术在治疗首次肝内胆管结石、多次胆道术后复发肝内胆管结石或残留肝内胆管结石方面均是安全、有效、易重复的方法.具有微创、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徐恕张剑权符国珍吕明周帅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左侧进路不分离断离胆囊动脉主干技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左侧进路不分离断离胆囊动脉主干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77例胆囊良性病变(结石、胆囊炎、息肉)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实验组137例实施了不分离断离胆囊动脉的胆囊切除术,对照组40例实施了常规结扎胆囊动脉的胆囊切除术。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以及胆囊窝积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LC中,采用左侧进路不分离断离胆囊动脉主干技术是可行的,本术式简化合理安全,优于传统的离断胆囊动脉主干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符国珍吕明宋文渊蔡立军符真周帅张勇冯远德田毅蒙漫史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
- 长链非编码RNA HOXA11-AS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OXA11-AS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qRT-PCR检测肝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样本中长链非编码RNA HOXA11-AS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长链非编码RNA HOXA11-AS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97±0.81 vs.0.83±0.22,P<0.05);其在不同AJCC分期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长链非编码RNA HOXA11-AS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22.22% vs.53.33%,P<0.05);长链非编码RNA HOXA11-AS高表达、AJCC分期增高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HOXA11-AS表达上调,其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可成为肝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新指标。
- 李菠吕明周帅
- 关键词:肝癌长链非编码RNA
- 悬吊法肝切除在第二肝门旁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肝脏悬吊法进行第二肝门旁肝肿瘤肝切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7例第二肝门旁肝肿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术中顺利放置悬吊胶管并成功手术。行右半肝切除2例,右半肝+右肾周脂肪囊切除1例,右半肝切除+左肝内外叶2个血管瘤分别切除1例,右半肝+IV段部分切除术1例,左半肝+右肝VIII段+右膈肌浆膜切除1例,右肝VI,VII段规则切除术1例。术中无断肝时误伤下腔静脉者,行右膈肌浆膜修补1例。中位手术时间375 min(295~460 min),中位出血量2 000 mL(750~8 000 mL),中位输血量1 000 mL(0~4 000 mL)。术后胸腔积液2例,均经穿刺抽液恢复。无胆瘘,无腹腔感染。均痊愈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0 d。术后随访1~12个月,1例肝细胞癌有局部复发。结论:应用悬吊法进行第二肝门旁肝肿瘤肝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 符国珍张剑权吕明周帅
-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绕肝提拉法
- 肝悬吊法在第二肝门旁肝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 本研究结合实际病例,经过临床诊断,对7例第二肝门旁肝肿瘤患者采用前人路肝悬吊法治疗。结果,7例患者术中均顺利放置悬吊胶管,完成手术。因此,应用前人路悬吊法行第二肝门旁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是对较大肿瘤的切除更具有优势...
- 符国珍张剑权吕明蔡立军符真
- 关键词:肝肿瘤外科手术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临床病理和错配修复基因变异的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 检测新疆哈萨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大家系微卫星不稳定和错配修复基因表达,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对HNPCC家系检测的意义.方法 以调查随访完整的哈萨克HNPCC大家系105例成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所有成员大肠组织中hMLH1、hMSH2蛋白表达.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选择BAT25、BAT26、D2S123、D5S346和D17S250 5个微卫星位点行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 HNPCC家系的17例肿瘤患者中MSI的阳性率为100%,其中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的患者16例(94.1%);低度微卫星不稳定(MSI-L)的患者1例(5.9%);这17例患者均存在hMLH1或hMSH2表达阴性.家系88例未发病成员MSI-H者44例(50.0%),这44例成员中有40例hMLH1或hMSH2表达阴性.结论 HNPCC患者中MSI-H的患者与错配修复基因hMLH1及hMSH2表达缺失、较早的发病年龄、右半结肠癌的发生率及低分化癌的发生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
- 张剑权符国珍吴海红吕明黄桂林周帅
-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基因哈萨克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