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洁
- 作品数:3 被引量:74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与发病年龄的关系:附312例分析被引量:5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与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 312例IM儿童分成0~3岁、~6岁、~15岁3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M儿童中6岁以下占74.4%,春季和秋季高发。0~3岁组发热天数平均(7.08±3.31)d,~6岁组平均(7.91±3.78)d,~15岁组平均(12.38±4.14)d,~15岁组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咽峡炎(100%)、淋巴结肿大(82.69%)、肝肿大(66.7%)、脾肿大(62.5%)、鼻塞(42.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睑浮肿(36.2%)~15岁组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皮疹(23.1%)在0~3岁组多见(P<0.05)。外周血白细胞年幼儿升高明显,异型淋巴细胞年幼儿偏低,血清ALT、AST在年长儿偏高,血清LDH在各年龄组均呈高值,血清嗜异凝集试验年长儿阳性率高。结论儿童IM某些临床特点与发病年龄有关,应予以重视,以提高确诊率。
- 吕洁金莲花孙景辉朴金花
- 关键词: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
- 吉林省两家医院2000--2008年川崎病流行病学分析
- 2009年
-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发热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易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近年来日本、美国学者报道,川崎病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
- 吕洁孙景辉金莲花朴金花金春姬金正勇
- 关键词:川崎病流行病学
- 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9
- 2009年
- 目的探讨对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以及再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入院的K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对首次大剂量IVIG有无反应分成IVIG敏感组和无反应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诊断为川崎病并接受IVIG治疗患儿222例,其中IVIG敏感者185例,无反应者37例,发生率16.67%(37/222)。无反应组接受IVIG治疗时间早,发热时间长,住院时间长,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值、CRP明显高于敏感组,而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敏感组。IVIG无反应组合并冠状动脉病变14例(37.84%),明显高于IVIG敏感组(15.68%)。IVIG无反应组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2例,多发性冠状动脉瘤及心肌梗死者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对IVIG无反应者的再治疗,给予IVIG追加疗法,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泼尼松口服治疗。结论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较IVIG敏感性川崎病更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和严重并发症;接受IVIG治疗时间、发热时间、中性粒细胞比值、CRP、血浆白蛋白是IVIG无反应的危险因素。对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可以用IVIG追加治疗,无效者选用糖皮质激素。
- 朴金花金莲花孙景辉金春姬翟淑波吕洁
- 关键词:川崎病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冠状动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