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仁娣

作品数:21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金华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急性
  • 4篇蛋白
  • 4篇血管
  • 4篇球蛋白
  • 4篇卒中
  • 4篇出血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球蛋白
  • 3篇脑梗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脑卒中
  • 3篇病例
  • 2篇低钾
  • 2篇动脉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疾病
  • 2篇隐球菌
  • 2篇球菌

机构

  • 20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吴仁娣
  • 10篇陈红芳
  • 8篇罗建勤
  • 7篇叶素红
  • 3篇郑昭景
  • 3篇陈健
  • 3篇徐瑞龙
  • 3篇王香梅
  • 2篇陈裕爱
  • 2篇邵慧军
  • 2篇陈一平
  • 1篇吴遍红
  • 1篇费益君
  • 1篇陈哲萌
  • 1篇陈建
  • 1篇叶飞
  • 1篇徐忠星
  • 1篇卜黎红
  • 1篇黄鉴政
  • 1篇王福根

传媒

  • 5篇浙江医学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河北医药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临床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2007年浙...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12例临床分析
2005年
叶素红吴仁娣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回顾性分析
血清NSE、IL-6和IL-8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IL-6和IL-8水平的变化及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SE、IL-6和IL-8水平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血清NSE、IL-6和IL-8水平组间逐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血清NSE、IL-6和IL-8水平组间逐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NSE、IL-6和IL-8水平可能是早期判断梗死病灶大小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重要指标。
叶飞罗建勤陈建叶素红吴仁娣
关键词:脑梗塞NSEIL-6IL-8
急性脑梗死患者CD19+-CD25+、CD19+-CD25-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 CD19-CD25、CD19-CD25B 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补体 C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69例急性脑梗死、115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CD19-CD25、CD...
陈红芳王香梅罗建勤郑昭景吴仁娣徐瑞龙
文献传递
托吡酯治疗老年性痛性周围神经病疗效观察
2004年
目的 观察托吡酯、卡马西平治疗老年性痛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7例老年痛性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组38例 ,卡马西平组39例。托吡酯25mg或50mg,2次/d口服 ;卡马西平100mg2次/d或3次/d口服。疼痛缓解后继续服3d后停药。治疗2周后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托吡酯组及卡马西平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5%、70.3 %(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41 %。托吡酯不良反应表现为一过性头晕、嗜睡、视物模糊、体重下降。卡马西平不良反应为头晕、走路不稳、嗜睡、白细胞减少 ,其中有2例因白细胞明显减少被迫停用卡马西平 ,改用托吡酯。结论 托吡酯是治疗老年痛性周围神经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
陈红芳陈哲萌吴仁娣
关键词:托吡酯卡马西平药物
呼吸机在神经内科危重病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中格林巴利综合症,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卒中后肺部感染等危重病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以危重病例中,有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指征52例为治疗组,与以往未采取此方法的44例危重病例为对照组,进行死亡率比较。[结果]神经内科危重病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监护病房和监护设备的医院,抢救上述神经内科危重病人,建议及时进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可以提高患者存活率。
叶素红叶凌吴仁娣费益君
关键词:危重病例神经内科呼吸机
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诊断分析被引量:2
1997年
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94年3月,共诊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 achmoid hem-orrhage,SAH)病人192例,其中98例首次在基层医院求医,其余者在我院就诊,现将全部患者首次诊断情况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 192例中,男性118例,女性74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59岁。首诊时间在发病后30min~10d,平均2.4d。病前伴有高血压者21例、高脂血症者25例、糖尿病者20例、偏头痛者21例。
吴仁娣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患者血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血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含量 ,并探讨其与病程、病灶大小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 NO的代谢产物 NO- 2 和 NO- 3 含量 ;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含量。结果 :3种性质不同的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 NO、ET含量无差异 (P均 >0 .0 5 ) ,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 ;血 NO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血 E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与急性期相比 ,恢复期血NO含量均增加 ,ET含量均减少 (P均 <0 .0 1)。病灶越大者 NO含量越低 ,而血 ET含量却越高 (P均 <0 .0 5 )。NO与 ET二者间呈负相关关系 (P<0 .0 5 )。结论 :血 NO、ET可作为判断脑卒中病情轻重和估计预后的一种参考指标 ;血 NO、ET可能参与了脑卒中的疾病发展、演变过程 ;提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使用增加 NO合成或抗ET受体 A(ETR A )
陈红芳胡轶黄鉴政王福根吴仁娣卜黎红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一氧化氮内皮素
神经精神量表(NPI)在脑卒中后精神异常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陈红芳邵慧军陈一平叶素红罗建勤陈健吴仁娣陈裕爱
脑卒中已经升为中国第一位死因。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aD)是常见的严重后遗症之一。由于VaD病人往往会伴随精神行为异常症状,而精神行为异常症状会给病人和照料者带来很大痛苦,常常会导致照料者离去,病人病情急剧恶化和入院时间...
关键词:
关键词:脑卒中痴呆病
鞘内联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成功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5例报告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两性霉素 B (AMB)联合静脉用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早期采用定时鞘内注射 AMB治疗 ,同时静脉滴注 AMB,后期采用氟康唑口服维持。结果  5例患者均获治愈 ,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或不可逆的毒副作用。结论 
罗建勤吴仁娣
关键词:鞘内注射静脉注射两性霉素隐球菌性脑膜炎
血浆交换 丙种球蛋白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肌无力
2003年
目的 探讨依次采用少量血浆交换、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肌无力(MG)Ⅱb或Ⅲ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符合Osserman分型为Ⅱb或Ⅲ型的37例MG患者 ,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8例 ,依次采用少量血浆交换、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照组19例 ,采用传统的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观察两组近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症状缓解快 ,激素治疗过程中发生呼吸肌瘫痪、使用呼吸机现象少 ,住院时间短 ,死亡率低(均p<0.05)。结论 依次采用少量血浆交换、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Ⅱb或Ⅲ型MG效果好 ,安全性高 。
陈红芳吴仁娣
关键词:血浆交换丙种球蛋白重症肌无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