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近视
  • 2篇角膜
  • 2篇角膜塑形
  • 1篇眼调节
  • 1篇生物力学
  • 1篇术后
  • 1篇塑形术
  • 1篇屈光
  • 1篇屈光状态
  • 1篇膜生物
  • 1篇近视眼
  • 1篇角膜厚度
  • 1篇角膜生物力学
  • 1篇角膜塑形镜
  • 1篇角膜塑形术
  • 1篇AC

机构

  • 3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3篇吴从霞
  • 3篇毛欣杰
  • 2篇林惠玲
  • 1篇周杭帅
  • 1篇刘然
  • 1篇瞿佳

传媒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眼科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屈光状态下反应性AC/A值的比较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进展性近视、稳定性近视及正视之间反应性AC/A值的关系,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门诊选取10-22岁病例,根据随访资料以及主觉验光结果分为进展性近视组、稳定性近视组以及正视组各17例,在全矫基础上分别测量9个调节刺激水平下的调节反应以及隐斜值,计算调节误差指数(AEI)和反应性AC/A值。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组屈光组的反应性AC/A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51,P〈0.05),进展性近视组的AC/A值高于稳定性近视组和正视组。3组的AEI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B2.579,P〉0.05);在高调节刺激水平(3.21-4.12D),进展性近视组显示出较大的内隐斜,但只有在4.12D水平,3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828.P〈0.05)。结论和稳定性近视以及正视相比,进展性近视具有较高的AC/A值和较大的近距内隐斜.提示较大的近距内隐斜可能是高AC/A的成因,高AC/A值和较大的近距内隐斜可能是近视进展的危险因素。
林惠玲吴从霞毛欣杰
关键词:近视AC
角膜塑形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属性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术后1天角膜形态变化和角膜生物力学变化。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等效球镜度-1.50^-6.00 D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5例(30眼)。方法双眼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配戴前、配戴一夜摘镜时和摘镜后4小时分别测量等效球镜度、Pentacam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平坦、陡峭K值和中央角膜厚度,眼反应分析仪测量角膜生物力学特性。主要指标等效球镜度,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角膜黏滞性CH值,角膜阻力因子CRF值。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一夜后等球镜效度由配戴前(-3.72±1.82)D下降到(-2.12±1.93)D,角膜曲率平坦K1值从(41.95±1.12)D下降到(41.22±1.34)D,摘镜4小时后等效球镜度回升到(-2.59±1.98)D,角膜曲率平坦K1值回升到(41.44±40.10)D。中央角膜厚度在配戴一夜后由(535.9±34.5)μm增加到(553.3±36.6)μm(P=0.000),摘镜4小时恢复至(535.0±40.3)μm。配戴一夜后CRF值由(10.0±1.4)mm Hg升高至(10.7±1.5)mm Hg(P=0.037)。CH值由(10.6±1.4)mm Hg略有升高至(10.7±1.3)mm Hg(P=0.208)。摘镜后4小时,与刚摘镜时比CRF值回降至(9.6±1.2)mm Hg(P=0.000),与配戴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CH与配戴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天角膜生物力学随角膜形态变化而改变,角膜生物力学测量可作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微观结构变化的一种观察手段。
毛欣杰周杭帅刘然吴从霞
关键词:近视眼角膜塑形术角膜生物力学角膜厚度
角膜塑形镜对近视眼调节微波动幅度和调节滞后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研究近视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微波动幅度和调节滞后的改变。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在视光门诊规范验配、随诊、配戴角膜塑形镜者15例作为观察组,框架眼镜者15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开放视野型红外验光仪(WAM-5500)测量两组在0-4D的调节刺激下的调节反应,计算相应的调节微波动幅度、调节滞后值和调节误差指数。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在0、1、2、3、4D调节刺激下,角膜塑形镜组的调节微波动幅度均大于框架眼镜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4、3.277、2.365、2.179、2.591,P均〈0.05)。角膜塑形镜组的调节滞后值均小于框架眼镜组,在2,3和4D调节刺激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8,-2.244,-2.098,P均〈0.05);而在0和1D凋节刺激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4、-1.758,P〉0.05)。角膜塑形镜组的调节误差指数小于框架眼镜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8,P〈0.05)。结论近视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微波动幅度增大;在高调节需求时,调节滞后值减小,这为其延缓近视的进展提供了一定依据。
吴从霞毛欣杰林惠玲瞿佳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近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