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军 作品数:4 被引量:78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契约式医疗联合体对医院住院服务绩效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研究契约式医疗联合体对医院住院服务绩效的影响。方法:从当地医保部门主管的出院患者病案基本信息数据库中,采集该地2011年至2013年医保出院病例病案首页,利用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对疾病进行风险调整,以医疗联合体内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作为干预组,当地同级别医院的平均水平作为对照组,利用双重差分的基本思想从DRG组数、病例组合指数(case mix index,CMI)、总权重数、费用效率指数和时间效率指数5个方面评价医疗联合体对医院住院服务绩效的影响。结果:实行医疗联合体后,相比当地各类医院的平均水平,医疗联合体内三级医院的总权重数增速有所下降,费用效率指数有所上升,二级医院的CMI值有所下降,费用效率指数有所上升。结论:契约式医疗联合体起到一定的患者分流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二级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吴志军 简伟研关键词:住院 卫生服务 绩效 影响健康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社会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居民是否均等地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健康教育服务,探讨影响健康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社会因素。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北京市某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偶遇抽样的方法抽取50~90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于2012年1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是否接受健康教育、接受健康教育服务的类型、接受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等。结合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户籍类型、就业状况、文化程度及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对均等地获取健康教育服务的影响。结果共发放问卷637份,有效回收问卷633份,有效回收率为99.4%。在633名社区居民中,共有342人(占54.0%)在社区接受过健康教育服务,从接受健康教育服务的类型上看,以健康生活方式为主(305人,占48.2%)。控制年龄、性别、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距离等因素后,本地城镇户籍人群接受社区健康教育服务的比例为非本地户籍者的1.880倍,离退休人员接受健康教育服务的比例为无业或失业人员的1.99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籍类型、就业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的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服务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已初步提高,户籍类型和就业状况是影响健康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因素。 李侗桐 韩静 吴志军 方任飞 谢铮 简伟研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健康教育 均等化 社会因素 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可获得性及社会决定因素研究 被引量:48 2015年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可获得性,并探讨其社会决定因素。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3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的"东部某大城市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以其中自报经医生诊断患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的9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的主要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患病情况及调查前1年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利用情况。结果 995例患者中共有高血压患者873例,糖尿病患者372例。调查前1年内,未接受过社区医生随访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数分别为707例(占81.0%)和315例(占84.7%)。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籍、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对高血压患者1年内随访次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农业户口患者是农业户口患者的2.609倍,收入次高20%、最高20%患者分别是收入最低20%患者的2.246倍、2.307倍,农林牧渔业/水利业生产人员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0.458倍;户籍、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对糖尿病患者1年内随访次数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可获得性较差,不同社会因素慢性病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需求不尽相同,户籍、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是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可获得性的社会决定因素。 吴志军 简伟研关键词:健康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 慢性病 通心络胶囊用药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系统评价通心络胶囊用药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和PubMed。手工检索中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检索时间为2003年1月至2013年5月。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资料。临床试验文献采用MetaAnalyst 3.13进行Meta分析,其余文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144篇临床试验研究,共有6254人使用通心络胶囊,6006人未使用。与其它化学药或中药相比,单独使用通心络胶囊的神经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单独使用化学药,同时,通心络胶囊组与对照组的各类型不良事件发生率均相当。在15个病例系列研究中,共701人使用通心络胶囊,其中发生胃肠道反应不良事件52例,皮炎或皮疹不良事件1例。2个病例报告报道1例皮炎或皮疹不良事件。结论通心络胶囊的总体安全性可接受,今后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力度,为通心络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高质量证据。 张耀文 方任飞 杨超 吴志军 李桐桐 吴宗贵 董强关键词:通心络胶囊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