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生
- 作品数:29 被引量:9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网络平台构建论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宣传网络平台的科学构建,是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如何将丰富而多变的平台要素积极协调起来,既平台要素围绕主题各尽所能、各施所长,规避相互间无谓的竞争和抵消,又使它们紧密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宣传网络平台"1+1〉2"的整体性功效,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网络平台构建过程中亟待破解的难题。
- 吴荣生
-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基于大学生理论社团的思考被引量:2
- 2011年
-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理论社团凭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成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值得认真研究思考。
- 张静吴荣生
-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吴荣生:领导干部要善用媒体,提高话语站位
- 2019年
- 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如何善用媒体,已然成为领导干部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第一,善用媒体就要敬畏媒体。
- 吴荣生
- 关键词:善用媒体干部
- 中国的深层文化启蒙与和谐文化建设
- 2009年
- 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精神支撑。和谐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文化层面的变化、发展过程,需要形成社会的共识,而深层次的文化启蒙对和谐文化的构建具有直接的现实作用,对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在普通民众中形成和谐文化的思想和在社会层面形成和谐的氛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张静吴荣生侯明
- 关键词:和谐文化文化启蒙文化构建
- 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引量:1
- 2009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历史时期的长期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重大课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水平、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态,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要求和可靠保证,是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本刊在纪念建党88周年、建国60周年之际特约专稿从不同视角关注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张静吴荣生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风学科建设
- 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被引量:7
- 2012年
- 路径选择是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居于主导地位。面对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优化理论课主导功能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载体路径,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所在。
- 吴荣生
-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论抗战胜利之初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探索——以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为中心的考察
- 2017年
- 抗战胜利之初,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建国方案进行了不懈的政治探索。在认真分析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将自身的政治探索纳入对"三国五方"政治格局的时代判断,不仅积极倡导并参加了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而且一度策略性地调整了既有的努力方向和政治目标,展现出接受政协协议的极大诚意,准备通过议会政治实现夺取政权的目标。这一时期的政治探索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及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无比的政治智慧与胸怀人民的伟大气魄。
- 吴荣生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创新探析
- 2013年
-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特定的机制内涵。科学、顺畅、合理的机制构建及其不断创新,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保证。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大学生理论社团运行带动运行机制的创新,以队伍建设推进育人机制的创新,以指标体系的重置实现评估机制的创新。
- 吴荣生
-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的三个着力点被引量:5
- 2019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群众说话、说人民群众的话、以人民群众的方式说话,回应人民关切;二是为时代代言,科学回答时代课题,发出时代强音;三是为中国代言,坚定'四个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 吴荣生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人民
- 中国共产党群众语言的早期探索及时代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擅长运用人民群众所熟悉的日常语言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又赋予群众的日常语言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内涵。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紧紧围绕"革命"主题,用饱含人民情怀和民族气派的群众语言承载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以"大众话"的表达方式、通俗化的"文本"、生活化的"哲学方法论",以此唤醒群众、动员群众、武装群众,实现了时代使命与话语功能的内在统一,这对新时代我们党用好"群众语言"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 吴荣生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语言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