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
- 作品数:52 被引量:31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人工智能技术在确定潜在震源区中的应用——以华南沿海地区为例
- 该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划分潜在震源区.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该研究中最大可能地利用了GIS技术,不但用GIS进行数据的采集、输入与输出,而且以GIS为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在研究区内先行划分地震区;在人工神经网络(...
- 周庆
- 关键词:人工智能GIS技术遗传算法
- 文献传递
- 工程地震地质信息系统及其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初步应用
- 工程地震地质信息系统以Mapinfo为开发应用平台,空间数据库包括地震地质、地球物理等基础资料及地震区划的一部分初步成果.系统实现了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相互查询、指定区域查询及各种统计分析功能.另外,系统可帮助用户完成各...
- 周庆叶洪
- 关键词:地震安全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
- 文献传递
- 川滇藏交界地区M≥7地震记载的起始年代与资料完整性分析
- 2023年
- 地震资料是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危险性分析及地震预测等研究的基础数据。川滇藏交界地区是中国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之一,分析该地区地震资料的完整性有助于进行相关断层的危险性评价及区域地震活动趋势分析。文中通过查阅川滇藏交界地区44个县的地方志,了解各县的建制沿革,由川滇进藏通道的演化明确了川滇藏交界地区的关键交通枢纽与节点,结合历史地震目录、地震史料及前人对该地区地震资料完整性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鲜水河地区与三江并流区7级以上强震不会被漏记的可靠年代及6级以上地震应被记载的起始年代。同时,根据历史地震等烈度线长、短轴数据拟合得到的川滇菱形块体烈度衰减关系,在空间上分析6、7级地震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1719-1736年为鲜水河地区M_(S)≥7地震资料完整的起始年代,1719-1728年为三江并流区M_(S)≥7地震资料完整的可能起始年代,上述年代同样可以作为2个地区6级以上地震应记载的起始年代。
- 周介元周庆冉洪流
- 关键词:地震资料
- 重庆小南海滑坡原始地形恢复及滑坡体体积计算被引量:3
- 2020年
- 重庆黔江小南海崩塌滑坡发生于1856年,属于历史地震诱发滑坡。由于无法获取震前的遥感影像及DEM数据,只能依据相邻地区地貌类比、数值模拟等推测滑坡发生前的原始地貌形态。文中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无人机航拍、水域密集人工测深等方法获取了小南海崩塌滑坡体及相邻地区的高精度DOM影像(数字正射影像图)和DEM数据。选取相邻地区未发生崩塌滑坡的2类地貌形态作为参考,利用MATLAB软件进行高程曲面拟合,对崩塌滑坡的原始形态进行恢复;采用Geostudio软件判断在地震动作用下2类山体原始形态的边坡稳定性,推测崩塌滑坡前山体的原始形态为高耸陡立、坡度为70°~80°的陡坡;并收集整理小南海堰塞坝2条测线、11个钻孔的钻井资料,通过钻井资料显示的谷底地形对恢复的河谷原始地形的可信度进行验证。最后,对拟合恢复的小南海山体原始DEM数据与滑坡后当前DEM数据进行填挖方计算,以估算崩塌滑坡体的体积,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探讨,最终认为挖方计算的结果较为可信,滑坡体的体积为4.3×10^7m^3。
- 周鑫周庆高帅坡李晓峰
- 1906年新疆玛纳斯大震区的多层次逆冲构造与深部结构被引量:19
- 2002年
- 通过对天山北麓 190 6年玛纳斯 7 7级地震区的浅层地震探测资料、石油地震反射剖面、二维电性结构剖面、深地震反射剖面的研究 ,发现玛纳斯地震区多层次活动构造系统的根带 ,它通过脆 -韧转换带与天山活动构造块体内上地壳中的低速、高导层连为一体。低速、高导层可能是天山地壳内正在活动的韧性剪切带 ,而齐古逆断裂 -褶皱带下的脆 -韧转换带是连接深部活动韧性剪切带与地壳浅部脆性破裂的枢纽 ,也是现今孕育和发生大地震的重要构造部位。 190 6年玛纳斯地震发生在脆韧转换带的底部 ,地震区的活动逆断裂和褶皱只是部分记录了深部韧性剪切带活动的信息。
- 杨晓平顾梦林孙振国赵成斌周庆
- 关键词:深部结构韧性剪切带
- 人工智能技术在确定潜在震源区中的应用
- 周庆
- 关键词:地震工程地震潜在震源区
- 长江谷地安庆-马鞍山段新构造和断裂活动特征
- 本文根据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探等成果,分析了长江谷地安庆-马鞍山段的新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特征。资料表明,该段谷地及其两侧新构造时期总体以弱的间歇性隆升运动为主,其中无为、安庆一带受NE,NNE向断裂活动的影响,...
- 宋方敏邓志辉马晓静祖金华楚全芝尹功明周庆
- 关键词:地壳稳定性新构造运动
- 文献传递
- 中国大陆走滑断层段强震非均匀分布特性及其在工程地震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3年
- 通过对中国大陆 5 1条以走滑活动为主的断层段上强震分布的统计分析 ,得出强震沿活动断层段的分布是非均匀的 ,具有趋近段落中心的特点。并建立了强震沿活动断层段的非均匀分布模型 ,其概率分布密度p(K)与K的关系可以表述为p(K) =1 12 0 6e-3 947K2 (K为宏观震中到断层段中心的距离与断层段半长度之比 )。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 ,相对于均匀模型 ,采用非均匀模型导致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有意义的变化 ,特别是对高震级档年发生率较高的潜在震源区及其附近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有明显的影响。该非均匀模型的应用对地震小区划和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有一定的意义。
- 周本刚冉洪流宋新初周庆
- 关键词:强震地震危险性分析
- 新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的主要技术特色被引量:35
- 2013年
- 简要介绍了新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的形成过程,重点分析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划分技术途径的差异、不同级别活动块体边界带对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控制作用、发震构造模型及其在潜在震源区划分中的应用等主要技术特色。共划分出29个地震带、77个地震构造区和1199个潜在震源区。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中综合方案相比,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的个数都有较大的增加,其中东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6.0、6.5和7.0级的中强潜在震源区个数的明显增加,与划分工作中加强了该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判识研究相关;而西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7.5和8.0级的高震级潜在震源区个数的大幅度增加,与划分工作中注重了活动块体边界带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以及强调应用发震构造模型指导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技术特色相协调。
- 周本刚陈国星高战武周庆李姜一
- 关键词:潜在震源区
- 走滑断层地震地表变形与破裂宽度数值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震后野外考察表明,走滑断层同震引起的地表变形主要集中在断层两侧很窄的范围,为定量研究同震地表强变形分布特征与破裂带宽度,以鲜水河断裂北西段为原型设计了一个简化的三维黏弹有限元模型,断层遵从库仑滑动定律,断层长度20km,走向320°,厚度11km,两侧各宽3km.由已知地震断层面的突然错动在地表引起的位移分布.
- 李红邓志辉陈连旺周庆冉洪流邢成起
- 关键词:断层地震地表变形走滑断层破裂带有限元模型鲜水河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