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刚
- 作品数:93 被引量:36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纳米花负载农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花负载农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纳米花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1)将金属化合物加入至pH=4.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配制成浓度为0.01‑3mg/mL的金属离子溶液;(2)将蛋白加入至pH=7.4的磷酸...
- 周成刚满虹宇季英超郭森李子坤曹晟涵刘彦雪
- 文献传递
- 异色瓢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作用被引量:21
- 2019年
-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雪松长足大蚜Cinara cedri的捕食能力,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在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4龄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种内干扰效应及环境温度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 II型,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能力强于幼虫,幼虫的捕食能力随虫龄的增大而增强,1~4龄幼虫及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是11.41、41.32、61.73、140.85、188.68头;异色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4龄若蚜的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二者之间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758~0.9993,其中2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下降趋势最大,成虫则下降趋势最小;异色瓢虫成虫的捕食受到较强的种内干扰,在猎物密度和捕食空间一定的情况下,单头日平均捕食量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二者间关系符合模型A=58.8391x^(-0.3313);异色瓢虫的捕食受环境温度影响明显,在15~35℃范围内,其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量先增加后减少,25℃是异色瓢虫最适宜的捕食温度。表明异色瓢虫对雪松长足大蚜有很强的捕食能力,尤其是成虫和高龄幼虫,但应用时还需考虑温度因素的影响。
- 王倩倩张卫光田恬王晓艺周成刚尹淑艳
- 关键词:异色瓢虫捕食功能
- 青檀新害虫——青檀绵叶蚜(半翅目:蚜科)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青檀绵叶蚜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为进一步研究其生态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对山东和安徽青檀自然分布区内的青檀绵叶蚜分布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在青檀绵叶蚜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从野外及实验室饲养的蚜虫种群中采集所有虫态,用光学显微镜、解剖镜、数码体视显微镜等观察、测量并记录各虫态形态特征。从3月越冬卵开始孵化到11月受精卵产生,每周定期进行林间和室内饲养观察,记录青檀绵叶蚜的为害特点、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结果】青檀绵叶蚜在山东、安徽等地均有分布,若蚜及成蚜以口针刺入叶片及嫩枝等韧皮部,吸取汁液,导致叶片褪绿变黄、卷曲甚至脱落,造成种子无法发育,严重影响青檀结实,虫体产生的蜜露还诱发严重的煤污病;蚜虫群居在叶片背面主叶脉附近,并沿叶柄基部主脉向叶边缘侧脉扩散为害。青檀绵叶蚜卵初产时为橙黄色,后逐渐变为黑褐色至黑色,越冬卵为亮黑色,光泽明显;初生若蚜为椭圆形,通体透明,体表无蜡丝蜡粉;若蚜4个龄期,体被长蜡丝蜡粉;成蚜呈椭圆形,黄绿色,被白色长蜡丝;干母成蚜无翅,较无翅孤雌成蚜粗短;孤雌成蚜分有翅型和无翅型2种;雌性蚜无翅,雄性蚜有翅。在山东枣庄,越冬卵3月中下旬开始孵化出干母,4月产生干雌,5月产生孤雌蚜,10月上旬产生性蚜,10月中旬雌雄性蚜交尾后产生受精卵,以卵在青檀上越冬。无翅型耐饥性强于有翅型。【结论】目前发现青檀绵叶蚜仅为害青檀,在山东、安徽等地均有分布,营同寄主全周期生活,呈群居分布,以无翅型为主,耐饥性较强;青檀绵叶蚜具有繁殖快、数量多、暴发性强、危害时间长等特点,对不同地区、不同种源的青檀均造成危害,是青檀上危害较重的一类新害虫。
- 李伟伟安广池乔格侠姜立云周成刚赵洋民
- 关键词:青檀生物学特性
- 花椒害虫种类调查研究被引量:7
- 1995年
- 1992~1994年,在枣在市山亭区、肥城市调查到16种花椒害虫,列出名录,并叙述了马氏粉虱、台湾狭天牛、二斑黑绒天牛、杜鹃棉粉纷4种花椒主要害虫虫株率、虫口密度及有关生物学特性,明确杜鹃绵粉蚜是山东省新记录种。最后提出花椒不同品种对害虫的抗性问题。
- 张小娣乔鲁芹周成刚张宗文尹旭飞自孝全杨雪梅
- 关键词:花椒虫害
- 7种药剂对青檀绵叶蚜的毒力测定及林间药效试验被引量:5
- 2014年
- 7种药剂对青檀绵叶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1.8%阿维菌素EC、0.5%苦参碱AS、4.5%高效氯氰菊酯EC、0.3%印楝素EC、10%吡虫啉WP毒力较大,5种药剂的LC50分别为1.556、2.897、3.894、4.080和7.982 mg/L。选用毒力较大的这5种药剂进行林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4.5%高效氯氰菊酯EC、10%吡虫啉WP3种非植物源杀虫剂速效性较好,施药1 d后即表现出对青檀绵叶蚜很好的防效,3种药剂的林间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7 d后均达到了95%以上;而2种植物源杀虫剂则速效性相对较差,但7 d后也均达到了90%以上的防效。
- 李伟伟安广池单峰赵洋民周成刚
- 关键词:杀虫剂毒力测定
- 一种新型纳米农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纳米农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将阿维菌素溶于有机溶剂中,制得阿维菌素‑有机溶剂溶液备用;(2)将α‑乳清蛋白溶于去离子水中,加热搅拌得到α‑乳清蛋白水溶液;(3)将步骤(2)制得的α‑...
- 周成刚苏陈禹季英超刘彦雪李子坤曹晟涵
- 文献传递
- 枸杞瘿螨虫瘿生长动态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索枸杞瘿螨虫瘿形态结构与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为枸杞瘿螨种群预测和田间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技术与显微解剖方法研究枸杞瘿螨虫瘿形成的外观形态,显微结构和种群数量。结果:虫瘿形成初期外观呈黄绿色,体积增加迅速,螨量增长缓慢;虫瘿成熟期外观呈黄褐色,大小变化不明显,螨量呈指数增长,成螨开始迁移;虫瘿衰亡期外观呈黑褐色,干枯破裂,大量成螨迁移。虫瘿形成过程中显微结构变化表现为:叶部虫室周围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正常分化受到抑制,形成数层排列紧密,性状相似的近圆形薄壁细胞,细胞内的叶绿体减少。结论:枸杞瘿螨虫瘿外观形态、显微结构变化与种群动态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枸杞瘿螨种群预测和田间防治的参考。
- 林晨刘赛李建领徐常青乔海莉郭昆徐荣周成刚陈君
- 关键词:枸杞瘿螨虫瘿种群数量石蜡切片显微结构
- 青檀新害虫青檀绵叶蚜的生态学特性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对青檀绵叶蚜的有效积温、温度对体型大小的影响、种群动态和趋性等生态学特性进行研究,为该害虫的综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有效积温:设置5个处理温度,将若干头无翅孤雌成蚜放入置好青檀叶的培养皿内,采用改进的树叶圆片法饲养,观察并记录不同温度处理下的发育历期,通过回归直线法计算出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温度对体型大小的影响: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将若干头无翅孤雌成蚜放入置好青檀叶的培养皿内,采用改进的树叶圆片法饲养,观察、测量并记录每头成蚜的体长和体宽,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分析不同温度间蚜虫体型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种群动态:定期观察青檀绵叶蚜从越冬卵的孵化至叶片完全脱落的种群动态,然后绘制青檀绵叶蚜种群动态图表以及有翅蚜与无翅蚜数量及动态图表;趋性:根据蚜虫趋黄的特性,用黄色诱虫板在林间进行诱捕,在试验地树冠的不同高度悬挂黄板,每天定时统计蚜虫数量,最后进行数据汇总和处理。【结果】青檀绵叶蚜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分别为(6.40±1.01)℃和(223.11±13.12)日度,计算得出K'/K=15.89,预测青檀绵叶蚜在山东枣庄地区1年可发生15~16代;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育历期越短,相同龄期体型越小;在山东枣庄该虫有3个高峰期,分别是6月上旬(10日左右)、7月下旬(30日左右)和9月中旬(20日左右),种群动态受风雨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在树冠中下层设置黄板对该虫的诱杀效果较好。【结论】在17~29℃温度范围内,青檀绵叶蚜的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对该虫在林间的发生规律及消长趋势进行总结,可为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实际生产推广黄板诱杀应用中,黄板应悬挂于树冠的中下层,诱捕时间应避开天敌瓢虫的高发期。
- 李伟伟安广池郭淑霞赵洋民周成刚李吉全殷灿
- 关键词:青檀新害虫生态学特性
- 昆虫非典型嗅觉受体Orco的功能和分子结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3年
- 嗅觉受体是参与昆虫嗅觉识别过程的一类重要蛋白。在昆虫的众多嗅觉受体中,有一类受体明显不同于其他受体,被称为Orco。该受体基因在不同昆虫种间高度保守,且表达广泛。Orco在昆虫嗅觉识别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采用基因突变或RNAi等技术使Orco基因沉默后,昆虫会出现严重的嗅觉缺陷,但Orco本身不与气味配体结合,它与传统嗅觉受体形成复合体Or-Orco,促进传统嗅觉受体在神经元树突膜上的定位并维持其稳定性,提高传统嗅觉受体对气味反应的效率。昆虫嗅觉受体的结构与脊椎动物的G蛋白偶联受体相似,均有7个跨膜区,但二者的膜拓扑结构相反,昆虫嗅觉受体的N末端位于细胞质膜内,C末端在细胞质膜外,Orco与传统嗅觉受体通过保守的C末端区域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新型的配体门控离子通道——Or-Orco复合体。阐明Orco在昆虫嗅觉识别中的功能机制,可为开创基于昆虫嗅觉行为干扰的新的害虫防治措施提供基础。
- 尹淑艳周成刚刘庆信
- 关键词:昆虫嗅觉受体
- 桑始叶螨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 1995年
- 桑始叶螨生物学特性研究孙绪艮,周成刚,刘玉美,朱淑杰(山东农业大学)螨类中对桑树危害较大的是叶螨。山东地区桑树上发生的叶螨种类主要有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和桑始叶螨(Eotetranychussu...
- 孙绪艮周成刚刘玉美朱淑杰
- 关键词:桑树叶螨生物学特性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