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龙冲

作品数:15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急性
  • 5篇血管
  • 5篇脑梗
  • 4篇卒中
  • 4篇脑梗死
  • 4篇急性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血性
  • 3篇脑梗死患者
  • 3篇脑卒中
  • 3篇急性脑梗死患...
  • 3篇出血
  • 2篇血管性认知障...
  • 2篇溶栓
  • 2篇卒中患者
  • 2篇疗效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聚体
  • 2篇二聚体

机构

  • 15篇湛江中心人民...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唐龙冲
  • 6篇李新鸿
  • 5篇陈逢俭
  • 4篇申春云
  • 3篇方海波
  • 3篇李元塔
  • 3篇梁余航
  • 2篇凌亚兴
  • 2篇郑湛云
  • 2篇梁洁
  • 2篇林海峰
  • 1篇李丽丝
  • 1篇陈奕奕
  • 1篇陈戈
  • 1篇陈文荣
  • 1篇陈湛愔
  • 1篇何国林
  • 1篇陈颖

传媒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华夏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医药前沿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粤西地区中青年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了解粤西地区中青年脑卒中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2014年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2296例进行现场调查,统计中青年脑卒中发病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中青年脑卒中发病年龄以51∽60岁最多,男女比例为1.53:1。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而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瘤、高血压病、动静脉畸形、酗酒等。结论粤西地区中青年脑卒中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体检。
申春云唐龙冲李元塔梁洁凌亚兴陈文荣
关键词:脑卒中流行病学
基于卒中单元理念治疗在粤西地区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探讨基于卒中单元理念治疗在粤西地区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分别接受基于卒中单元理念的针对性治疗与神经科常规住院治疗。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g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与美国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等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三项评分均有显著提升(P<0.05),但治疗后第6周两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Fugl-Meyger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粤西地区重症脑卒中患者应用基于卒中单元理念的治疗,降低重症脑卒中病死率,显著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李元塔唐龙冲申春云
关键词:卒中单元重症脑卒中
波立维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探讨波立维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D-二聚体、抗凝血酶皿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收诊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40例对照组釆用波立维治疗,40例观察组在一次性使用阿替普酶治疗后联合波立维维持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卒中量表评分(NIHSS)、生活能力评分(MRS)以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D-二聚体、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AT-Ⅲ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立维联合阿替普酶能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李新鸿唐龙冲陈逢俭杨伟超
关键词:波立维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D-二聚体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脑梗死的防治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对相应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行静脉UK溶栓疗法,按照溶栓后有无出血性转化(HT)发生,将其分成HT组(n=20)和对照组(无脑出血,n=60),然后选择同期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预防组和普通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尿激酶(UK)剂量以及有无合并感染等,将2组的NIHSS评分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预防组按照危险因素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普通组只进行常规化的治疗,然后对普通组与预防组HT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患者进行溶栓后HT发生率为25.00%。HT组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存在糖尿病病史以及合并高血脂症、心房纤颤等疾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T组溶栓前NIHSS评分以及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舒张压较对照组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存在糖尿病病史、合并高血脂症、心房纤颤等疾病,溶栓前NIHSS评分、TC、LDL-C水平以及溶栓后患者舒张压均是影响溶栓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其进行相应预防性措施后,HT发生率与普通组相比,明显降低。结论患者合并高血脂症、心房纤颤等疾病以及存在糖尿病病史、高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存在较长间隔时间、溶栓后舒张压异常升高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HT发生相关。
陈戈张洁茵李丽丝陈颖唐龙冲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出血性转化
高压氧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血管性痴呆患者共20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显著。
唐龙冲郑湛云李新鸿梁余航方海波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高压氧
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循环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单纯静脉溶栓、单纯机械再通与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再通治疗前循环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静脉溶栓组(n=41),机械再通组(n=28)与联合溶栓组(n=25);静脉溶栓组采用单纯静脉溶栓治疗,机械再通组采用单纯机械再通治疗,联合溶栓组采用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再通治疗。根据预后良好率、死亡率、血管再闭塞率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三种方式的实际临床效果。结果:静脉溶栓组患者溶栓14 d后NIHSS评分比溶栓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再通组与联合溶栓组患者溶栓治疗3 d后NIHSS评分比溶栓治疗前低(P<0.05)。联合溶栓组预后良好率最高(P<0.05);机械再通组血管再闭塞率最低(P<0.05)。三组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对技术要求较低,机械再通起效较快,血管再闭塞率低,联合治疗起效快,预后良好率高。
梁余航唐龙冲方海波
关键词:静脉溶栓前循环脑梗死介入治疗预后分析
波立维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探讨波立维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波立维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一次性使用阿替普酶治疗后联合波立维维持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卒中量表评分(NIHSS)、生活能力评分(MRS)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NIHSS评分明显降低,而AT-Ⅲ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AT-Ⅲ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波立维联合阿替普酶能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改善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
李新鸿唐龙冲陈逢俭杨伟超
关键词:波立维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D-二聚体
丁苯酞联合吡拉西坦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吡拉西坦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患者认知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89例V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治疗,研究组给予丁苯酞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认知功能、氧化应激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研究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研究组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MDA、CRP、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吡拉西坦治疗VCI,可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较好。
李新鸿陈建雅刘颖璇唐龙冲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丁苯酞吡拉西坦
266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研究
2015年
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的具体情况以及其中的易感染因素,主要为了降低神经内科中医院感染的发生机率,并且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在神经内科住院并且发生了医院感染的266例患者进行分析,收集和对比相关的医院感染资料,分析感染发生的具体情况。结果:在我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部位中,下呼吸道占据最大比例,为60.2%,其次是上呼吸道和泌尿道,均为14.3%和14.3%;脑梗死以及脑出血患者在神经内科医院感染中比例较高,分别是74.4%和21.8%。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在医院感染发生中占据着很大部分,特别是对于一些高龄患者和一些脑血管患者来说,更加容易引发医院感染,医院需要针对主要的感染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和综合性的管理,还需要进行重点性的监控,查出病发原因进行综合治理,降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唐龙冲
关键词: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
ASPECTS评分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取栓术后的转归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评分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急诊取栓术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3年3月入院实施急诊取栓术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ASPECTS评分结果分预后良好组(n=48)和预后不良组(n=28)。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和病死率,并且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ASPECTS评分与预后关系。结果:预后良好组中治疗后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和病死率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ASPECTS评分与NIHSS、mR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ASPECTS评分能作为AIS患者术后转归的评估指标。
陈建雅方海波唐龙冲陈逢俭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