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明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桡骨远端C3型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患者,分别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2种方法 ,其中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组34例,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18例,比较2种治疗方法之间复位标准及功能标准的优良率。结果 5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9~36个月,平均28个月。按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组优良率88.2%,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88.8%。2组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架组掌倾角小于锁定加压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固定架在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应用上占有一席之地。
- 王京怀张继春赵世超张伟夏晓明
- 关键词:桡骨骨折外固定器内固定器
-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
- 2011年
- 银杏叶提取物(EGB)可保护神经元,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但机制并不十分明确;EGB是否通过促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而发挥神经保护及再生作用,目前报道尚少。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的方法分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神经元中CGRP的表达,探讨EGB周围神经保护及再生的作用机制。
- 张继春张亮李晓东马海民夏晓明张伟
- 关键词:脊髓前角神经元坐骨神经损伤银杏叶提取物相关肽表达
- 再造拇指指腹角度的设定及对生物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并分析再造拇指在不同角度下与其他各指之间接触面积及捏力值之间有无改变及其规律,为再造拇指角度设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7例新鲜未固定手标本,于拇指近节中段离断,在拇指远节指腹正常角度00,旋前5°、10°、15°及旋后5°、10°、15°的情况下分别以克氏针固定,示、中、环指指深屈肌腱在2、4、6kg的拉力下测量与拇指间的捏力值;在4kg拉力下测量拇指在不同角度与示、中、环指间接触面积,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拇指与示、中、环指间的捏力值在拇指不同旋转角度下及不同拉力值情况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拇指与示指间的接触面积在0°,旋前5°、10°及旋后5°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当旋后<5°或旋前>10°时对指面积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拇指与中、环指间的接触面积在0°,旋前5°、10°、15°及旋后5°、1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旋后15°时对指面积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再造拇指在不同角度固定对指间捏力无影响.拇指与示指间的接触面积在拇指旋前10°及旋后5°范围内无明显改变,超出此范围则接触面积减小,拇指与中、环指间的接触面积在拇指旋前15°及旋后10°范围内无明显改变,当拇指旋后15°时则接触面积减小.
- 马晨张继春夏晓明王京怀
- 关键词:拇指生物力学
- 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关节内粉碎性(C型)骨折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 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闭合性掌指骨关节内粉碎性(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2例掌指骨关节内粉碎性(C型)骨折的患者采用骨折闭合复位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结果 12例患者平均随访13个月,按手功能TAM系统评定法评定:优9例,良3例.结论 闭合复位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关节内粉碎性(C型)骨折,具有手术方法简便,软组织损伤小,复位良好,骨折愈合快,不影响邻近关节功能优点,疗效满意.
- 张继春张亮夏晓明张伟
- 关键词:关节内骨折粉碎性外固定支架
- 足跗外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足跗外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09年1月,应用足跗外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患者12例。结果12例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8—22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及皮片质地柔软,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外观无臃肿,无需二期皮瓣修整。受区皮瓣感觉以深痛觉为主,皮瓣边缘1~2cm范围有浅触觉和痛觉恢复,即皮瓣边缘感觉为S1~S2级。供区皮片有浅触觉和痛觉恢复,未发现皮瓣磨损及破溃,穿鞋无影响,患者步态正常。结论跗外侧动脉岛状皮瓣对足部的影响较小,是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 张继春张伟夏晓明张亮韩金豹
- 关键词:外科皮瓣
- 再造拇指指腹角度的设定及对生物力学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拇指不同角度的设定观察并分析拇指在不同角度下与其它各指之间接触面积及捏力值之间有无改变及其规律,为再造拇指角度设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7例新鲜未固定手标本,于拇指近节中段离断,在拇指远端指腹正常角度、内旋5°、10°、15°及外旋5°、10°、15度情况下与示、中、环指屈指深肌腱在2、4、6 kg拉力下测量指间的捏力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在4 kg拉力下拇指在不同角度与示、中、环指间接触面积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拇指与示、中、环指间的捏力值在拇指不同旋转角度下及不同拉力值情况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拇指与示指间的接触面积在0°、内旋5°、10°及外旋5°指尖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角度小于-5°或大于+10°时对指面积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拇指与中、环指间的接触面积在0°、内旋5°、10°、15°、及外旋5°、10°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外旋15°时对指面积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指在不同角度下对指间捏力无影响。拇指与示指间的接触面积在拇指旋前10°及旋后5°范围内无明显改变,超出此范围则接触面积减小,拇指与中、环指间的接触面积在拇指旋前15°及旋后10°范围内无明显改变,当拇指旋后15°时则接触面积减小。
- 张继春马晨夏晓明王京怀
- 关键词:拇指
- 再造拇指指腹角度的设定及其对生物力学的影响
- 目的:拇指在手的功能中占很重要的的位置,占整个手功能的40%,是抓握和捏持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拇指的缺损会对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拇指的先天性缺如、创伤或疾病造成的拇指缺损,同样可使手的功能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功能障碍...
- 夏晓明
- 关键词:拇指再造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