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奎

作品数:37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烧伤
  • 10篇创面
  • 9篇细胞
  • 8篇愈合
  • 8篇瘢痕
  • 8篇纤维细胞
  • 7篇成纤维细胞
  • 5篇伤创
  • 5篇烧伤创面
  • 5篇丝裂霉
  • 5篇丝裂霉素
  • 5篇丝裂霉素C
  • 4篇蛋白
  • 4篇增生
  • 4篇皮瓣
  • 4篇创面愈合
  • 3篇异体
  • 3篇异体真皮
  • 3篇增生性瘢痕
  • 3篇增殖

机构

  • 37篇承德医学院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承德市中心医...
  • 1篇承德卫生学校
  • 1篇保定市第二医...

作者

  • 37篇孙奎
  • 19篇吴晓明
  • 14篇耿琪瑛
  • 13篇孙喜平
  • 10篇杨景哲
  • 7篇温海玲
  • 4篇胡森
  • 3篇冯立国
  • 3篇许新华
  • 3篇孙艳军
  • 3篇王鹤鹏
  • 3篇李树松
  • 2篇王秀琴
  • 2篇张宏霞
  • 2篇张鸿霞
  • 1篇刘会玲
  • 1篇张红霞
  • 1篇戴文英
  • 1篇李文红
  • 1篇黎君友

传媒

  • 7篇承德医学院学...
  • 4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河北医学
  • 2篇感染、炎症、...
  • 2篇全国烧伤创面...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养生大世界(...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整形再造外科...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方黄柏液涂剂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干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1
2021年
目的:研究复方黄柏液涂剂外用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确诊的深Ⅱ度烧伤火毒伤津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1%体表面积创面外用碘伏溶液35 mL,低剂量及高剂量治疗组予1%体表面积创面分别外用复方黄柏液涂剂17.5,35 mL,每日换药1次。观察各组治疗后14 d病理学改变;各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1 d量化创面局部症状体征,于治疗后21 d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后7,14,21 d各组计算创面愈合率,分别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FGF-7,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半胱胺酸天冬氨酸水解酶-3(Caspase-3)含量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创面组织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表达情况,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创面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治疗前各组局部症状体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及高剂量治疗组在治疗后7 d创面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14,21 d创面愈合率明显增高(P<0.05);在治疗后21 d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7,14,21 d局部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降低,创面组织中VEGF,FGF-2,FGF-7,EGF,IL-10水平显著增高,细胞凋亡率,Caspase-3,TNF-α及NF-κBp6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之间上述指标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光镜下低剂量及高剂量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4天均较对照组炎症细胞浸润减少,且高剂量组表现更显著。结论:复方黄柏液涂剂外用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有明显治疗效果,可剂量依赖性的通过上调生长因子水平、改善炎症反应并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创面愈合。
肖长栓刘娅平孙奎杨景哲陈红雨
关键词:创面愈合量效关系
白细胞介素12与肿瘤治疗
2006年
肿瘤一直是人们急于解决的难题之一.随着各种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消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中对细胞因子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更引入注目,IL-12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孙奎乔瑞峰黎君友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肿瘤动物模型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胞因子
肤原与芙原的不良反应探讨
2003年
吴晓明孙奎李文红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过敏体质
丝裂霉素C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B)增殖的影响及机制,为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FB,应用MTT方法、Western blot技术结合光密度扫描分析,观察MMC对增生性瘢痕FB增殖活性的影响及Smad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24、48、72 h这3个时间段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细胞生长抑制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MMC浓度为2.5~200μg/mL时,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显示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经2.5~200μg/mL不同浓度的MMC作用增生性瘢痕FB 24 h,Smad7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 MMC对增生性瘢痕FB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同时诱导Smad7蛋白的表达。
吴晓明孙奎张红霞许新华孙喜平杨景哲
关键词:丝裂霉素C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SMAD7
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小儿烧伤致创面感染42例
2004年
吴晓明耿琪瑛孙奎孙喜平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小儿烧伤创面感染中医药疗法
丙酮酸钠溶液灌胃治疗糖尿病大鼠深Ⅱ°烧伤效果及其机制
2023年
目的观察丙酮酸钠溶液灌胃治疗糖尿病大鼠深Ⅱ°烧伤的效果,并分析可能机制。方法50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1、2、3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各实验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于大鼠背部制备一直径4 cm的深Ⅱ°烧伤;实验1、2、3组分别给予2.5%、7.5%、10%的丙酮酸钠溶液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分别于给药1、3、7、14、21 d观察并计算创面愈合率,检测大鼠体质量、血糖,采用ELISA法检测创面组织中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NA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模型组给药14、21 d创面愈合率低于对照组,各实验组给药14、21 d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3组高于实验1、2组(P均<0.05)。模型组给药各时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各实验组血糖低于模型组,且实验3组低于实验1、2组(P均<0.05)。模型组给药3~21 d体质量低于对照组、各实验组体质量高于模型组,且实验3组给药7~21 d体质量高于实验1、2组(P均<0.05)。模型组给药后创面组织NAD+/NADH、SOD水平低于对照组,各实验组高于模型组,且实验3组高于实验1、2组(P均<0.05);模型组给药后创面组织MDA、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各实验组低于模型组,且实验3组低于实验1、2组(P均<0.05)。结论丙酮酸钠溶液灌胃能够促进糖尿病深Ⅱ°烧伤大鼠创面愈合,降低血糖,维持正常体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创面炎症反应及过氧化损伤、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弭倩孟祥熙田雨沫何泽孙奎
关键词:糖尿病创面愈合
腹壁下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大腿环形瘢痕挛缩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提供一种修复大腿环形瘢痕挛缩的方法。方法  2 0 0 0年 3月以来 ,以腹壁下动静脉为血管蒂 ,保持腹直肌的完整性 ,形成腹壁下动脉穿支岛状皮瓣 ,带蒂移位 ,修复大腿环形瘢痕切除后遗留创面。临床应用 4例 ,皮瓣大小为 8cm× 2 8cm~ 11cm× 32 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下肢静脉回流及水肿情况明显改善 ,供瓣区无腹壁薄弱、腹壁疝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岛状皮瓣血运丰富 ,不损伤腹直肌 。
徐军刘元波穆兰花朱晓锋杨红岩晏晓青孙奎
关键词:腹壁下动脉岛状皮瓣大腿修复术
住院烧伤病例2707例分析
我院自1975年以来,共收治烧伤病人2707例,历经烧伤病房、烧伤专业组、烧伤科。各阶段由于条件不同,治疗措施和效果也不同。通过统计分析认为:1、烧伤建科,有利于治疗水平提
耿琪瑛冯立国孙奎
关键词:烧伤病房烧伤科
文献传递
复春散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治疗难愈性创面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难愈合创面,我科自2005年8月以来,应用复春散加外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难愈性创面2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2例均为我科同期住院患者,16例烧(烫)伤,4例褥疮及2例外伤感染。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10个月~72岁,伤后距离次此治疗时间为29~93天。创面部位:躯干、臀部、手、足、上肢、下肢;创面面积1%~13%。
耿琪瑛吴晓明孙喜平孙奎温海玲
关键词:难愈性创面外用治疗复春散难愈合创面烧(烫)伤
德莫林联合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治疗老年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被引量:34
2013年
目的观察德莫林联合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对老年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疗效。方法Ⅱ度烧伤创面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创面清创后创面喷涂德莫林,覆盖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无菌敷料包扎;对照组创面清创后覆盖0.5%碘伏油纱布,无菌敷料包扎,对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细菌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浅Ⅱ度烧伤创面治疗组愈合时间为(8.6±1.3)d,对照组为(12.8±2.4)d;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为(14.1±2.2)d,对照组为(21.8±3.3)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菌效果明显。结论德莫林联合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能够有效抑制或杀灭烧伤创面病原菌,明显缩短烧伤创面愈合时间。
吴晓明孙艳军孙奎杨景哲李树松
关键词:烧伤德莫林创面愈合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