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鸣
- 作品数:7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烯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被引量:40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多烯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42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2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并于放疗第1天同步进行化疗,对照组化疗应用顺铂+多烯紫杉醇方案,观察组应用奈达铂+多烯紫杉醇方案。2组化疗均每21d为1个周期,出现Ⅱ度及以上血小板减少症、Ⅱ度以上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停止化疗。比较2组同步放化疗结束时及治疗3个月后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观察1a生存率。结果 对照组完成化疗周期55个,观察组完成60个;观察组同步放化疗结束、治疗3个月后有效率(85.71%、90.48%)和疾病控制率(100.00%、100.00%)与对照组(76.19%、80.95%和90.48%、95.2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a生存率(80.95%)高于对照组(61.90%)(P〈0.05);放化疗期间,观察组Ⅰ~Ⅱ、Ⅲ~Ⅳ级食欲下降(28.57%、23.81%)、恶心(38.10%、9.52%)、呕吐(14.29%、9.52%)、肾功能损害(23.81%、14.29%)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食欲下降(61.90%、38.10%)、恶心(71.43%、28.57%)、呕吐(57.14%、33.33%)、肾功能损害(47.62%、3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多烯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比较,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多烯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胃肠道不良反应较轻,1a生存率较高。
- 孙晓鸣陆雪官陈列松苏存锦鲍君杰
- 关键词: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多烯紫杉醇奈达铂同步放化疗
- 品管圈活动用于减少门诊药房自动发药机调配差错效果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减少门诊药房自动发药机的调配差错,提高工作人员参与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由科主任担任辅导员,部门小组长担任圈长,按自愿参与的形式报名开圈,设立专项资金推动品管圈活动。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通过开展开题报告、中期评估和结果发表等形式,进行过程评价和管理。结果通过QCC活动的开展,门诊药房自动发药机的调配差错件数由原来的62.83件/周降至20.17件/周,下降了67.90%;同时,门诊药房工作人员在沟通与协调、积极性、团队精神和对质量改善方法的认识等方面有明显提升。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大大降低了门诊药房自动发药机调配差错件数,增加了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在互动中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责任感和岗位荣誉感,加强了团队精神,值得推广。
- 孙晓鸣鲍君杰张华马妍菁沈云燕朱亮
- 关键词:品管圈门诊药房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潜在职业危害分析及对策被引量:3
- 2010年
- 从配置中心的工作环境、操作流程阐述潜在职业危害:精神压力、噪音污染、药物危害。为防止配置中心工作人员受到职业损害,只要加强监督管理,严格遵循有关安全操作规程,采取防护措施,就可防患于未然。
- 郭清平张全英胡应伦孙晓鸣潘杰
- 关键词:静脉配置中心
- 医院门诊处方药品用法用量控制与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减少医院门诊处方药品用法用量不适宜的方法。方法:通过在HIS系统中增加药品合理用药数据如一次剂量、一次剂量单位、使用频率,来控制合理用药,分析控制前后平均每月门诊处方药品超剂量占比和超剂量药品品规数。结果:与控制前相比,控制后平均每月门诊处方药品超剂量占比明显降低(P=0.001),超剂量药品品规数减少(P=0.000)。结论:在医生开立处方时提示医生合理用药数据,可显著减少门诊不合适处方数量。
- 鲍君杰孙晓鸣朱亮张华魏淑波曹国文汪春亮
- 关键词:处方用法用量
- 三阶段培训在药物配置中心药剂人员操作培训中的运用
- 随着我国医院药学事业的发展,静脉药物配置(pharmacy intraveno us admixtufe serVice,PIVAS)已成为医院药剂科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指在符合GMP规范、依据药物特性...
- 张瑶琴蒋银芬谭丽萍孙晓鸣
- 文献传递
-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对肝功能不全患者营养状况及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肝硬化、肝癌等致病因素损害肝脏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肝功能不全,出血倾向、胆汁形成、物质代谢障碍等[1]。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肝病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蛋白质-能量缺乏性营养不良,在创伤及手术等应激情况下有更为突出的表现[2]。
- 汝鹤群鲍君杰孙晓鸣
- 关键词:肝功能不全代谢障碍肝巨噬细胞负氮平衡
-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元代谢产物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探究丁苯酞(3-N-butylphthalide,NBP)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元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假手术组,其余80只用2VO法制作大鼠VD模型.术后8周共存活48只大鼠,随机分为VD模型组、NBP低剂量组、NBP中剂量组、NBP高剂量组4组,每组各12只.术后8周NBP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NBP12.5、25和50 mg/(kg·d),V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则注射相同体积的0.5% Tween-80溶液,所有大鼠均连续注射4周.采用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考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1 H-MRS法检测神经元代谢产物变化.结果 定位航行试验结果表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DBP剂量成正比,即1~5 d,NBP中、高剂量组的平均逃离潜伏期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探索试验结果表明DBP高剂量组能够显著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1H-MRS检测结果表明与给药后VD模型组相比,NBP中、高剂量组NAA/Cr、Cho/Cr和mI/Cr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高剂量NBP对海马内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有明显促进作用,而NBP低剂量组则无明显作用.结论 丁苯酞可以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学习记能力起到改善作用,通过调节海马神经元代谢产物,达到改善VD作用.
- 孙晓鸣鲍君杰张华赵合庆张彩元朱莉萍
- 关键词:丁苯酞血管性痴呆水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