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辉

作品数:5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严重肺部感染
  • 2篇液体管理
  • 2篇气管
  • 2篇肺部
  • 2篇肺部感染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动力学监测
  • 1篇心搏
  • 1篇心搏出量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排出量
  • 1篇胸腔
  • 1篇胸腔内
  • 1篇胸腔内血容量...
  • 1篇休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外肺水
  • 1篇血管外肺水指...
  • 1篇血流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首钢...

作者

  • 5篇宁辉
  • 4篇王征
  • 3篇贾文钗
  • 3篇骆勇
  • 3篇贺春晖
  • 3篇张晓燕
  • 3篇钟春妍
  • 1篇谢飞
  • 1篇赵励

传媒

  • 2篇内科急危重症...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内急救气管插管体会被引量:8
2010年
气管插管术是抢救心肺复苏和危重病患者的一项重要手段,能否迅速成功插管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内89例患者成功实施了紧急气管插管,现将抢救体会总结如下。
宁辉王征
关键词:气管插管重症监护病房急救并发症
脉搏指示连续心搏出量检测技术对严重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搏出量检测(PiCCO)技术指导液体管理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21例,应用PiCCO技术指导液体管理的57例患者作为PiCCO组,同期选择基础情况类似的应用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管理的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PiCCO组患者的0~12 h液体出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但24~48 h、48~72 h 2组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3d时,PiCCO组患者的APACHEⅡ、SOFA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但CPIS评分2组无明显差异。住院期间Pi CCO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比例、血液净化率、机械通气时间等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均P<0.05),但2组住院期间和28d生存均无显著差别(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3)、APACHEⅡ评分(P=0.01)、SOFA评分(P=0.02)和机械通气时间(P=0.002)为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7岁、SOFA≥6分、APACHEⅡ≥23分和机械通气时间≥7 d为相应危险因素的阈值。结论:PiCCO技术可以精确指导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液体管理,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但对短期病死率无明显影响。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机械通气时间为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钟春妍贾文钗王征宁辉贺春晖张晓燕骆勇
关键词:重症肺炎重度心力衰竭液体管理
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效果比较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根据选取气管切开方式分为PDT组(30例)及传统气管切开术(SCT)组(30例)。比较两种气管切开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切VI愈合时间以及皮下气肿、切口感染、低氧血症、气管食管瘘、纵隔气肿的发生率。结果PDT组手术时间(12.75±4.42)min,术中及术后出血量(12.23±10.10)ml,手术切口长度(1.48±0.12)cm。切口愈合时间(2.0±1.0)d;SCT组手术时间(29.60±8.14)min,术中及术后出血量(26.10±13.31)ml,手术切口长度(3.98±0.38)cm,切12I愈合时间(5.0±2.0)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PDT组皮下气肿、切口感染、纵隔气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SCT组(P均〈O.05)。结论PDT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愈合快、术后疤痕小以及皮下气肿、切口感染、纵隔气肿发生率低。
宁辉赵励
关键词: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并发症
血管外肺水指数和胸腔内血容积指数在严重肺部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意义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在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6例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两组。EVLWI+ITBVI组54例,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技术测定EVLWI和ITBVI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52例,常规以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的达标时间和达标率,治疗1 d和3 d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清乳酸、血肌酐,72 h内液体管理数据,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EVLWI+ITBVI组6 h的EGDT达标率比对照组高(75.9%比55.7%,P<0.05),而EGDT达标时间和24 h的EGDT达标率无显著差异(P>0.05)。EVLWI+ITBVI组3 d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乳酸较1 d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EVLWI+ITBVI组3 d时血肌酐无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EVLWI+ITBVI组0~6 h液体入量和液体平衡量比对照组多,其余时段入量、出量、平衡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WI+ITBVI组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的时间、住ICU时间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与传统CVP指导的液体管理相比,ITBVI和EVLWI可以更精确评估和指导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骆勇贾文钗王征宁辉张晓燕贺春晖谢飞钟春妍
关键词:胸腔内血容量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感染性休克液体管理
急性颅脑疾病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监测对预后的影响
2016年
目的:了解急性颅脑疾病患者早期全身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急性颅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28 d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33例)和存活组(22例),患者均于发病6h内置入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仪(PICCO),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连续测定3天,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功能指数(CFI)、全心射血分数(GEF)、左心室收缩指数(d Pmax)、心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的差异;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可能对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2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年龄、有无呼吸衰竭等情况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2组患者在发病后第一天d Pmax、EVLWI,第二天CFI、d Pmax、CI、SVRI、EVLWI,第三天EVLWI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第一天d Pmax、EVLWI及第二天CI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值分别为0.014,0.026,0.010和0.020,OR值分别为0.747,1.009,5.397及0.038)。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的全身血流动力学第一天d Pmax、EVLWI及第二天CI影响患者预后。
王征骆勇贾文钗张晓燕宁辉贺春晖钟春妍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