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杰
- 作品数:11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建筑科学文学更多>>
- 谏诤与妥协:沈一贯与万历朝矿税问题被引量:1
- 2018年
- 自万历二十四年,明神宗派遣矿监税使,直至其逝世时,以遗诏废除矿税,此项政策推行达二十五年之久。明神宗欲建立一套由他掌握的税收体系,故推行矿税政策。然外廷官员的不配合,使明神宗任命宦官负责征收矿税。而宦官为得圣意,丝毫不考虑实际情形,惟以进献为务,从而对万历朝政局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阁臣沈一贯对矿税持反对态度,然阁臣对皇帝、皇权具有绝对的附属性,在这种形势的支配下,他没有采取强谏的方式,而是以权变为主,在奉承圣意的前提下,委婉劝谏,适度地提议修改矿税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没有促使明神宗废除矿税。
- 宋立杰
- 关键词:明神宗
- 流动的媒介:明清商人与儒家文化的传播研究
- 2024年
- 明清商人群体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揆诸文献可知,明清商人不仅积极开展公益实践,注重与士人的交往,而且在日常生活与经商过程中,孝养父母,讲求诚信。这些行为不仅给他们带来了经济利益,也获得了民众的尊重和好感。官方与士人将商人的行为与成功归因于儒家文化的影响,通过褒奖或者撰文等方式不断宣扬他们的事迹。明清商人社会地位与形象的改善间接表明,只要接受儒家文化,践行儒家伦理规范,便会得到国家与士人的认同,这使得民众看到接受主流价值观的实质性益处。研究表明,明清商人基于自身体验,践行儒家伦理规范,有效地传播了儒家文化。作为传播媒介,明清商人不仅传承了儒家文化,也有效地弘扬了儒家文化,从而拓展了儒家文化的传播渠道,扩大了儒家文化的影响范围,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 宋立杰
- 关键词:明清商人儒家文化伦理规范
- 浅析北宋士大夫与名妓的互济
- 2011年
- 北宋时期,士大夫和妓女作为两个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背景,同时也存在着相同的困惑,从而他们在人生价值和情感需求上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互济。这种互济贯穿于他们的交往中,成为他们人生轨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这种互济又是不平等的。
- 宋立杰
- 关键词:北宋士大夫
- 乙巳京察与万历朝后期政治生态研究
- 2022年
- 万历三十三年,乙巳京察及其引发的争论打破了万历朝中后期一种微妙平衡状态下的政治生态,不仅促使官员重新审视楚王案与续妖书案,在不复查的前提下,对二事进行翻案;而且还导致舆论对内阁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沈一贯备受言路攻诋弹劾,只得注籍不出,最终与沈鲤一同致仕,权力中枢结构发生改变。二事的“改写”,促使沈一贯的形象日趋权奸化、符号化;面对朝臣的相互攻诋,明神宗采用奏疏留中,或者不处理的方式,对朝政的掌控日益衰微。万历朝后期政治生态愈加恶化,终至不可收拾之状态。
- 宋立杰
- 东晋南朝两性关系概论
- 2014年
- 东晋南朝两性关系在继承以往的风俗之余,在男女定位、婚姻以及妓女产业和通奸方面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和特点,士人也在情与礼中挣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早已形成的礼教继续扩散其影响,影响着社会的运转;社会观念的变迁,审美之风的转变;时人耽于内部的争权夺利之中,困惑于人生的短暂、人事的无常,因而更加注重追求生活的乐趣与享受。
- 程潞明宋立杰
- 关键词:东晋南朝两性关系婚姻审美
- 符号的构建——沈一贯反东林形象的历史考察被引量:1
- 2021年
- 沈一贯担任阁臣长达十三年之久,是后张居正时期在阁时间最长的阁臣。一般认为,沈一贯在阁期间结党营私,组成以其为中心的浙党,倾陷东林,开启了晚明党争。但在沈一贯与同僚的关系,尤其是与东林的关系实态和浙党的形成轨迹、内涵、成员等方面,史家的阐述颇多歧异。揆诸明清史籍,可知党争爆发时,沈一贯早已远离政治中心,不闻时事。因特殊时代的政治背景,舆论上特定的政治诉求,沈一贯才被冠以党魁之名,被动卷入到党争中。他是朝野相互攻讦的名号,凡是被冠之以其党羽者,皆被公论所贬斥。浙党并不是一个实体,只是一个因政治斗争而被构建的群体。此外,朝野之间、官员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处于不畅的状态,也是沈一贯反东林形象形成的重要原因。
- 宋立杰
- 关键词:党争
- 空间社会学视域下的明清商人园林研究——以淮扬地区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2
- 2020年
- 明清时期商人所建园林在我国园林史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日常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形下,商人们开始关注更高层次的需求,修建园亭便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还可以此为途径实现自身价值。商人园林大多极尽人工之巧妙,又极具使用价值。商人园林的文化功能突出,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还储存着众多文化瑰宝。同时,以园林为场所举行的雅集及与会人员的特性,使得园林成为名园,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一种意象化的空间,并且"网罗""困住"了文人与文化。园林成为名园,被文人雅士关注,又提高了园主的社会声望。
- 宋立杰
- 关键词:明清时期雅集
- 明代宗室群体的角色认知与扮演——《天潢贵胄的心智结构》评介
- 2020年
- 自20世纪20年代始,学界逐渐重视明代宗室群体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内容涉及明代宗藩制度的沿革、宗室的文化成就、宗室犯罪问题等等。学界研究内容不断扩展深化,总体上来说,是对明代宗藩制度持否定态度的,学者们也间接认为,明代的藩禁政策限制了宗室群体。但近年来,关于明代宗室群体的研究大有冷却之势,这并不意味有关明代宗室群体的研究已趋于饱和,或者已无出新研究成果的可能,而是需要我们改变研究思路和模式,重新审视明代宗室群体与宗室制度,更好地探讨他们与明代社会的互动。
- 宋立杰张丽芬
- 关键词:心智结构角色认知明代宗室
- 明清商人传记中的侠义书写——以明清碑刻资料为中心被引量:2
- 2022年
- 明清时期,商人地位的上升影响了商人的文本形象。商品经济与社会变迁的交融在无形之中拉大了民众之间的差距,从而导致社会对侠的需求愈加强烈,促使困于传统社会结构与社会观念的商人积极扮演“侠”这一角色,他们重然诺、乐于助人、为国事奔走,以期改变自身形象。士人也在有意识地塑造商人的侠义之风,通过文本宣扬商人的侠义行为,重塑商人职业的形象与价值观,号召更多的商人践行商人职业的侠义精神,以期构建新型的社会网络。因此,明清商人传记呈现出充满侠义精神的商人形象。在塑造商人侠义形象的基础上,士人重点强调商人的侠义行为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 宋立杰
- 关键词:明清侠义人性
- 公论与攻诋--后楚王案时期的舆论与晚明政治生态
- 2023年
- 万历三十一年(1603),楚王案爆发,最终以明神宗认定楚王华奎为真而结案。乙巳京察后,楚王案重归朝野舆论。在此前楚假王说的基础上,舆论又制造了一些新的谣言,强调华奎为假王,沈一贯接受假王的贿赂故而竭力包庇。朝堂对舆论的失序没有加以引导,不仅未澄清谣言,反而相信、采纳与利用,甚至在未重新审理的情况下,断然“翻案”,强调沈一贯为首的集团借机倾陷郭正域等清流,导致新谣言迅速传播,致使晚明政治生态发生异化。
- 宋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