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蓉

作品数:20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电图
  • 11篇脑电
  • 10篇脑电图
  • 6篇癫痫
  • 6篇颅多普勒
  • 6篇经颅多普勒
  • 4篇动态脑电
  • 4篇动态脑电图
  • 3篇描记
  • 3篇描记术
  • 3篇脑电描记
  • 3篇脑电描记术
  • 3篇患儿
  • 2篇动脉供血
  • 2篇动脉供血不足
  • 2篇血流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催乳素
  • 2篇头痛
  • 2篇癔病

机构

  • 20篇中南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濮阳市人民医...

作者

  • 20篇尹蓉
  • 12篇姜海燕
  • 8篇李国良
  • 5篇于湘军
  • 4篇章蓓
  • 4篇叶海翠
  • 4篇郭伍英
  • 3篇杨晓苏
  • 3篇郭五英
  • 3篇田发发
  • 2篇姚凤红
  • 2篇杨期东
  • 2篇谢光洁
  • 2篇吕冰清
  • 2篇鲁杨
  • 2篇谌兵来
  • 2篇党静
  • 1篇徐娟娟
  • 1篇李蜀渝
  • 1篇许宏伟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临床脑电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第七届全国颅...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7
  • 5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射性癫痫的24h脑电图监测被引量:3
1997年
目的探讨反射性癫痫的EEG变化。方法对34例不同类型反射性癫痫在特定刺激下作动态EEG监测,以常规EEG作比较。结果动态EEG异常率(62%)与痫样放电检出率(53%)均高于常规EEG的35%与26%。痫样放电的部位主要涉及到额、前颞。诱发异常占所有动态EEG异常的76%。结论AEEG对提示反射性癫痫是原发还是继发及对预后判断有帮助。
李国良章蓓姜海燕尹蓉
关键词:癫痫反射性癫痫脑电图动态脑电图
二小时脑电图监测对癫痫的诊断意义
2002年
尹蓉郭伍英姜海燕
关键词:癫痫脑电图
血清催乳素测定对癫痫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1998年
血清催乳素测定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李国良章蓓谢光洁谌兵来尹蓉姜海燕鲁杨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升高是鉴别癫痫性与非癫痫性发作的一项指标。我们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对癫痫发作后PRL升高值标准及发作值/基础值比率标准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资料和方法:癫...
李国良章蓓谢光洁谌兵来尹蓉姜海燕鲁杨
关键词:血清催乳素癫痫
24小时动态脑电图癔病诱发试验对癔病与癫痫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2
1998年
目的寻找鉴别癔病性发作与癫痫发作的有效方法。方法对96例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监测及癔病诱发试验(AEEG-HPT)研究。结果难治性癫痫疑伴癔病组(18例)、癔病或癫痫发作诊断不定组(36例)、癫痫组(18例)、癔病组(24例)4组中癔病诱发试验阳性率分别为77.8%、66.7%、5.6%、91.7%;记录到非诱发下自发发作(癫痫或癔病)分别为3、7、3、1例;记录到发作间期癫痫性放电分别为16、18、17、2例。96.0%的患者明确诊断。结论AEEG-HPT是鉴别癔病与癫痫发作的有效方法之一。
李国良姜海燕尹蓉章蓓
关键词:癫痫癔症脑电描记术
全文增补中
612例发作性头痛患儿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检测分析
2005年
尹蓉于湘军郭伍英姜海燕叶海翠
关键词:脑电描记术
经颅多普勒检查在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脑动脉硬化症(CA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早期脑动脉硬化症40例作为疾病组,正常成年人或神经衰弱20 例作为对照组,用2 MHz 脉冲多普勒探头经双颞窗和枕窗分别探测基底动脉、双侧...
田发发姚凤红徐娟娟尹蓉于湘军张新媛王新华李凤容
文献传递
经颅多普勒颞窗检测成功率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对2735例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探讨TCD颞窗检测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2735例颞窗超声穿透情况,将受检者按年龄分为<45岁,45~60岁,〉60岁三个年龄段,分析影响TCD检测成功率的主要因素.[结果]2735例,经双侧颞窗途径检测成功2376例,检测成功率为86.9%.45岁以下男、女检测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岁以下男性检测成功率高于60岁以上男性;女性检测成功率随年龄的增高而下降,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颅多普勒检测成功率与性别、年龄相关,随着年龄增长,检测成功率趋于下降,绝经后女性检测成功率下降尤为明显.
尹蓉党静张新媛田发发
关键词:超声检查多普勒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诊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的频谱形态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早期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共50例,同时收集同时期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用2 MHz脉冲多普勒探头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在TCD频谱中选取单心动周期的血流频谱,确定每个心动周期的起始点(ts)、重脉搏切迹点(ti)、终结点(te)和血流速度达到峰值的时间点(tp),计算ts至tp的时距(Tp)、ts至ti的时距即心室收缩期(Ti)、ts至te的时距即心动周期(T),计算Tp在心室收缩期和整个心动周期中所占的比值(Tp/Ti,Tp/T)。Tp,Tp/Ti和Tp/T分别被命名为达峰时间(time to peakvelocity,TPV)、峰时指数-1(peak-time index 1,PTI-1)和峰时指数-2(PTI-2)。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组颅内血管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ystolic peak blood flow to end diastolic blood flow,S/D)均无明显差异(P>0.05);疾病组BA,LMCA,RMCA的TPV均显著延长,PTI-1,PTI-2显著增大(P<0.01);达峰指数(PTI-1,PTI-2)和PI,S/D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TPV,PTI-1和PTI-2可能是反映早期脑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
田发发姚凤红宋明谕傅晶晶尹蓉党静陆嘉茵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脑动脉硬化症达峰时间
Tourette综合征患儿脑电图遗传学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 (Tourette综合征 ,TS)患儿及其父母的脑电图 (EEG)改变在生物遗传学上的意义。方法 :对 2 5例TS患儿及 5 0例父母进行 2hEEG监测研究。结果 :TS患儿父母的EEG异常率 (6 4 % )明显高于其抽动障碍发生率 (2 8% ) (P <0 .0 1) ,EEG异常的TS患儿及其父母的EEG异常率显著高于EEG正常的TS患儿的父母(P <0 .0 5 ) ,TS患儿双亲EEG异常也有较高比率 ,不同性别TS患儿父母间比较EEG异常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通过EEG检查 。
杨杰李国良吕冰清杨晓苏郭伍英姜海燕尹蓉
关键词:抽动秽语综合征脑电图遗传学特征
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脂与血管波动指数的特点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血管波动指数值差异与血脂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01/2004-0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住院患者110例(33~50岁26例,男15例,女11例;51~87岁84例,男45例,女39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0人(33~50岁20人,男10人,女10人;51~87岁40人,男20人,女20人)。所有被试者抽血测血脂,并做经颅多普勒检查得出血管波动指数,两组均按年龄段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血脂和血管波动指数。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70例被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30~50岁年龄组血脂结果:两组女性间比较无差异(P>0.05),男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健康对照组犤(1.78±1.44),(1.03±0.38)mmol/L;(2.53±0.96),(2.20±0.70)mmol/L,P<0.05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健康对照组犤(1.20±0.33),(1.40±0.31)mmol/L,P<0.05犦。②30~50岁年龄组血管波动指数:男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89±0.23,0.65±0.15,P<0.01),女性间比较无差异。③51~87岁年龄组血脂结果:男性和女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三酰甘油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犤(1.61±0.90),(1.26±0.84)mmol/L;(1.57±0.72),(1.25±0.72)mmol/L,P<0.05犦,其他各项两组间均无差异。④51~87岁年龄组血管波动指数无论男、女均无差异。结论:年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其血管波动指数值、血脂在男女间有明显差别;而50岁以上,男女有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其血管波动指数值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但血中三酰甘油明显升高。这提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机制可能不同。
张岳峰周志明孟辉尹蓉叶海翠于湘军杨期东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性别因素年龄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