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园园

作品数:12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药物
  • 3篇乙烯
  • 3篇乙烯醇
  • 3篇微球
  • 3篇烯醇
  • 3篇聚乙烯
  • 3篇聚乙烯醇
  • 3篇改性
  • 2篇药物释放
  • 2篇生物材料
  • 2篇人工机械
  • 2篇海藻酸
  • 2篇海藻酸钠
  • 2篇瓣膜
  • 2篇PVA
  • 2篇表面改性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导电
  • 1篇导电聚合物

机构

  • 1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2篇崔园园
  • 9篇张志斌
  • 8篇冯超阳
  • 5篇周丰
  • 4篇张琳琳
  • 3篇黄楠
  • 3篇陆群
  • 2篇邵丽
  • 2篇周先礼
  • 2篇程莉萍
  • 2篇康晓梅
  • 2篇武亮亮
  • 2篇陈红
  • 1篇徐静
  • 1篇杨延慧
  • 1篇孙鸿
  • 1篇陈晓浪
  • 1篇曾宪仕
  • 1篇黄锐
  • 1篇邓阳全

传媒

  • 3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化学工业与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VA-SA复合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用溶液共混法制备聚乙烯醇-海藻酸钠(PVA-SA)复合微球,考察了SA质量分数、PVA质量分数、CaCl2质量分数、m(PVA)/m(SA)和干燥方式对PVA-SA复合微球制备的影响,并测定了微球的含水率、溶胀率、载药量和包封率,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微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m(PVA)/m(SA)的PVA-SA复合微球对药物的缓释作用。结果表明,SA质量分数为6%,PVA质量分数为10%,CaCl2质量分数为5%,m(PVA)/m(SA)为1∶3时,可以制备出各项性能较好的微球,其载药率30.24%,包封率90.11%,并且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冯超阳崔园园康晓梅程莉萍张志斌陆群
关键词:海藻酸钠聚乙烯醇药物释放
淀粉/PVA复合膜的制备及血液相容性被引量:5
2011年
在无化学处理的条件下制备出淀粉/聚乙烯醇(PVA)复合膜,进行了力学性能、溶胀度及红外光谱测试,并通过溶血试验、动态凝血试验、血小板消耗试验对复合膜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共混改性把淀粉引入到PVA中,改善了力学性能和血液相容性。当PVA与淀粉的质量比为4∶1时,复合膜的抗拉强度为13.73 MPa,抗拉应变率为43.07%,性能最佳。
崔园园周丰冯超阳黄锐贺仲金程莉萍张志斌周先礼
关键词:PVA淀粉溶血率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微球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己内酯二元醇(PCL)、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DHPDMS)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通过自乳化的方法合成DHPDMS改性聚氨酯微球。考察了n(NCO)/n(OH)、DHPDMS的质量分数、DHPDMS的分子量、乳化时间和CaCl2浓度对改性聚氨酯溶液外观、黏度(η)、溶胀率(Sw)以及微球的形态和硬度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FTIR和SEM表征微球的化学结构和表面形态结构。FTIR表明硅氧键引入到聚氨酯中;SEM照片显示改性聚氨酯微球为表面多孔隙球形,直径为2 mm左右,内有空腔,空腔直径为1 mm左右。结果表明,DHPDMS质量分数为8%、分子量为4500时改性聚氨酯微球的耐水性和力学性能都有明显的提高。
冯超阳崔园园曾宪仕张志斌陆群陈世龙
关键词:聚氨酯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微球改性
海藻酸钠-胰蛋白酶微球的制备及药物释放性能被引量:15
2011年
通过离子凝胶法制备出球形完好的海藻酸钠-胰蛋白酶微球。红外分析表明,微球中凝胶基质通过海藻酸钠的—COO-与Ca2+发生静电作用交联形成。SEM观察显示微球中存在蛋格结构及孔洞。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微球载药率、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水溶液浓度越高释药率越低,当海藻酸钠与胰蛋白酶质量比为4,海藻酸钠水溶液浓度为4%时呈最大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随着海藻酸钠与胰蛋白酶质量比增大,载药率降低,包封率呈先增后降变化趋势。
崔园园陈红周丰冯超阳邓阳全张志斌陆群周先礼
关键词:海藻酸钠胰蛋白酶微球
图像数值分析在人工机械心脏瓣膜运动特征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动态图像测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动态、精确的检测运动物体特性的分析方式。人工心脏瓣膜体外动态开闭性能测试,依靠高速图像摄影技术捕捉瓣膜的细微运动,快速图像和精准的时间记录,将瓣膜运动转化为图像信息,分析瓣膜及各组件运动时的相对位移和速度变化,有效地解析瓣膜运动状况,为评价瓣膜性能提供参考。在人工心脏瓣膜脉动流平台上,选择双叶型机械心脏瓣膜在正常心动条件下,采用高速摄影技术通过标记点跟踪瓣膜瓣叶运动,记录瓣膜的运动轨迹及运动状态;通过图像数值分析瓣膜开启和关闭的运动情况,将瓣膜运动过程离散为多步静止状态的图像,离散后的图像数据导入Matlab数值分析,解析瓣膜中瓣叶的转动速度及角加速度等运动状态。以此改善瓣膜结构与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改进瓣膜使用性能,结合瓣膜临床病症特征,解决瓣膜类相关并发症。
周丰崔园园陈颖游天雪黄楠
关键词:人工机械心脏瓣膜MATLAB
聚磷酸钙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聚磷酸钙(Calcium polyphosphate,CPP)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良好的骨传导性和可生物降解性,其钙磷比为0.5,是具有聚合重复单元的陶瓷基新型无机聚合生物材料,与骨组织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另外CPP降解后所释放的钙离子和磷酸根离子参与体内钙磷代谢,被重新沉积到骨组织中,可以加速骨组织矿化促进形成新骨,所以CPP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替代生物材料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详细介绍了CPP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力学性能及生物学性能,对CPP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将赋予其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冯超阳崔园园张琳琳张志斌
关键词:骨修复材料骨组织工程纤维
新型人工机械心脏瓣膜材料表面制备氧化钛薄膜
2015年
通过真空磁过滤高弧源沉积溅射技术,制备纯钛TA2(纯度99.999%)材料表面沉积金红石结构的氧化钛(Ti-O)薄膜,能不降低基体材料本身机械力学性能,改善钛基植入器械表面性能,获得使用性能更佳的生物相容性材料,为人工心脏瓣膜提供更能适应体内生理环境的植入材料。文中在人工机械心脏瓣膜表面制备Ti-O薄膜以获得更佳的使用性能。薄膜制备过程首先使用Ar离子溅射清洗材料表面,去除材料表面多余的杂质,然后利用金属离子源激发产生的Ti离子同射频放电产生的氧离子,在强磁场弯管的引导下,加速撞击在工作台上施加一定负偏压的样件,对TA2材料表面及Si(100)表面(参照样)沉积Ti-O薄膜,在真空室内一定氧分压条件下,得到成分、结构一定的Ti-O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分析材料表面结构与成分,确定在氧分压为0.18Pa时在材料表面获得的金红石型Ti-O薄膜晶体;纳米划痕实验检测薄基结合力结果表明,薄膜与基体结合力强;水接触角表征及血小板凝血实验结果证实材料表面改性后的Ti-O薄膜具有更优的抗血小板黏附能力。通过这些评价说明改性后的金红石类Ti-O薄膜材料,薄膜与基底结合良好,具有好的抗凝效果,可供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等植入器械材料选择使用。
周丰崔园园武亮亮孙鸿黄楠
关键词:氧化钛表面改性
PVA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10年
PVA(聚乙烯醇)是由聚醋酸乙烯酯水解而成的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具有强亲水性、优良的成膜性、可纺性好、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并且还不易受污染及突出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本文综述了PVA在静电纺丝、相变材料和膜污染三方面的应用展开讨论。
张琳琳邵丽崔园园冯超阳张志斌陈世龙
关键词:静电纺丝相变材料膜污染
新型人工曲面机械双叶瓣体外脉动流实验被引量:6
2014年
自体心脏瓣膜为无神经元控制,在多物理场因素引导下,血液流动场、瓣膜和腱索之间相互作用运动,保持血流单向流动。经临床研究表明,患者植入瓣膜后的瓣膜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与瓣膜结构、血流流场密切相关,对此评价瓣膜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对改进瓣膜结构具有重要作用。自制新型曲面双叶型机械瓣膜,通过理论解析和瞬态流固耦合模拟分析讨论瓣膜最大开启时瓣膜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并在体外动态仿真环境下,对曲面型双叶瓣膜进行血流动力学测试,采用Vivitest脉动流实验平台测量,通过测试瓣膜压力、开口面积、返流量等物理量来衡量瓣膜在主动脉位置的使用性能。最后研究同St.Jude双叶瓣和国内GK瓣等同类机械瓣的动力学性能作对照,根据评价结果前瞻性地研究双叶曲面机械瓣结构性能。结果表明,研制的新型曲面瓣膜具有优良的血流动力学特性。
周丰崔园园武亮亮刘丽黄楠
关键词:曲面
聚乙二醇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综述了聚乙二醇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药物载体材料和组织工程材料方面的应用研究。对聚乙二醇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将使其在生物医药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严涵杨延慧崔园园徐静陈红康晓梅陈晓浪张志斌
关键词:聚乙二醇表面改性药物载体组织工程材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