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言言

作品数:123 被引量:575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振动噪声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8篇机械工程
  • 6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8篇理学
  • 2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农业科学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6篇电气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8篇汽车
  • 25篇模态
  • 24篇声学
  • 22篇车内
  • 21篇有限元
  • 21篇模态分析
  • 17篇动力汽车
  • 17篇混合动力
  • 17篇混合动力汽车
  • 13篇振动
  • 13篇声品质
  • 13篇车内噪声
  • 9篇振动与波
  • 8篇噪声
  • 8篇拖拉机
  • 8篇齿轮
  • 7篇驾驶
  • 6篇动力耦合
  • 6篇动态特性
  • 6篇行星齿轮

机构

  • 101篇江苏大学
  • 15篇江苏理工大学
  • 11篇常州工学院
  • 5篇南京工程学院
  • 4篇江苏科技大学
  • 3篇江苏技术师范...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南京南车浦镇...
  • 2篇东南大学
  • 1篇华东船舶工业...
  • 1篇九江学院
  • 1篇洛阳拖拉机研...
  • 1篇江苏东旭科技...

作者

  • 123篇左言言
  • 11篇廖连莹
  • 10篇方玉莹
  • 9篇宫镇
  • 9篇曾发林
  • 9篇杨忠凯
  • 7篇倪明明
  • 7篇刘海波
  • 6篇耿烽
  • 5篇朱静
  • 5篇洪建海
  • 5篇吴赛赛
  • 5篇张焱
  • 4篇葛玮
  • 4篇李芳
  • 4篇许云
  • 4篇周晋花
  • 4篇朱远征
  • 4篇庄婷
  • 3篇史文献

传媒

  • 26篇噪声与振动控...
  • 7篇农业机械学报
  • 7篇机械设计与制...
  • 6篇拖拉机与农用...
  • 5篇江苏大学学报...
  • 5篇重庆理工大学...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机械工程
  • 3篇机械设计与研...
  • 3篇拖拉机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重庆交通大学...
  • 2篇振动.测试与...
  • 2篇制造业自动化
  • 2篇江苏理工大学...
  • 2篇轻工机械
  • 2篇微电机
  • 2篇机械科学与技...
  • 2篇船舶力学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11篇2015
  • 9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声品质的摩托车消声器创新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使消声器符合人耳听觉感受,引入了声品质的概念,并以声品质作为指导和依据来设计改进消声器。分析改进前后的消音器传递损失,发现其在(20~500)Hz和(1200~2000)Hz范围内的消声量最大。使用Artemi S滤去上述两个频段后,消音器排气噪声的声品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而得出在上述两个频段内,消声量越大声品质越好的结论。并用GTPower分析表明改进前后的消声器排气压力损失变化不大,证明改进后的消声器结构没有对排气造成很大影响,该改进方法是成功的,具有实用价值。
梅晓铭左言言
关键词:消声器声品质滤波
车用永磁电机电磁振动与噪声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为分析车用永磁电机在工作过程中的振动与噪声问题,使用JMAG软件对电机气隙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气隙磁密幅值与电磁力波频谱的变化情况。在LMS Virtual.Lab中调用Nastran求解器,分析定子结构的约束模态振型。将电磁激励力映射到定子铁心和绕组上,使用模态叠加法,计算电机振动位移响应,并以之作为声学边界,借助AML方法分析该电机在3维空间自由声场中的声压分布。对比不同测点处的声压值,发现靠近机壳中点的声压值一直较大;而靠近轴承处的声压级在中低频段较小,高频很大。另外,随着频率的增加,模态阻尼对噪声的衰减效率在逐渐下降。
倪明明廖连莹左言言梅晓铭耿玉芝
关键词:电磁振动电磁噪声VIRTUAL.LAB
轻型客车车身的有限元模态分析被引量:32
2005年
简要论述了有限元模态分析基本理论,通过对某轻型客车车身的有限元建模及相应的模态分析计算,得到此车身的固有频率和相应的振型,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模态相比较,说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且结果有一定的可信度。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朱静左言言吴爽洪建海许云
关键词:振动与波有限元模态分析车身
上海—50拖拉机变速箱的减振研究
1991年
对上海—50拖拉机变速箱振动的测试分析表明,其主要振源是常啮合齿轮副,因而采取减振措施,分别以误差较小的直齿圆柱齿轮和斜齿轮取代原常啮合齿轮副,使该变速箱的振动明显降低,收到了显著的减振效果。
左言言
关键词:上海-50型拖拉机变速装置减振
双行星排式动力耦合机构动态特性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以某款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耦合机构为例,综合应用UG、ADAMS及ANSYS建立双行星排式动力耦合机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对建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典型工况下的仿真分析,通过分析前后排行星轮系轮齿啮合力、轴系角加速度的时域和频域响应曲线,得到该动力耦合机构在稳态(如纯电动、巡航)和非稳态(如发动机起动)工况下的动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动力耦合机构稳态工况下动态特性峰值频率主要为低频段的旋转频率和两行星排的啮合频率及其倍频;非稳态工况初期存在瞬时冲击激励,但前排行星轮系动态特性的变化对后排行星轮系影响较小。
郑铭垠左言言吴传刚杨忠凯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行星齿轮动态特性
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模式切换协调控制被引量:4
2018年
以一款基于双行星排式动力耦合机构的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模式切换过程中因发动机和电机的动态响应时间悬殊较大而引起的驱动转矩波动太大和整车冲击大等不良现象,提出了"转矩分配+发动机转矩监测+电动机转矩补偿"的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并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中搭建了控制策略模型,联合LMS. AMESim平台中建立的整车模型进行了联合仿真,以纯电动模式向联合驱动模式切换过程为例进行了模式切换瞬间的舒适性分析。结果表明,动态协调控制策略能有效减小模式切换过程中的驱动转矩波动和整车冲击度,提高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同时冲击度的幅频特性表明,该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瞬间的整车冲击能量主要集中在1~2 Hz,所提出的满意度评价指标在经过动态协调控制后获得较大提升。
臧九余左言言宋文兵杨忠凯
关键词:模式切换冲击度
基于LSSVM的混合动力汽车车内声品质烦躁度预测被引量:7
2019年
以某款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非稳态工况下的车内噪声声品质进行研究。对采集到的噪声信号烦躁度指标进行主客观评价试验,得到非稳态工况下车内噪声的声品质特性。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客观参数进行降维处理,得到3维数据集。将经过主成分分析后的数据作为输入,烦躁度值作为输出,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声品质预测模型。统计了随机计算的20次结果,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9.47%,最小值为0.001 7%,说明提出的主成分分析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具有良好的融合能力,可用来预测汽车非稳态工况下的车内声品质。
宋文兵左言言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声品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混合驱动工况下HEV车内辐射声场仿真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为对某混合动力汽车混合驱动工况下的辐射声场进行研究,借助Hypermesh和Virtual.Lab建立车身结构和车内声腔的有限元模型。在车身悬置连接点处分别导入激励力,应用模态叠加法计算车身各板件的振动加速度响应频谱与模态参与因子图,并利用声传递向量(ATV)法对车身各板件振动进行声学贡献量分析。结果发现其中车身底板与顶棚是该HEV车在混合驱动工况下驾驶员右耳噪声的“主要贡献板块”,并且在底板与顶棚上使用面密度较小的聚酯+聚丙烯降噪材料,根据分析结果,对车身相关板块采取降噪措施后,总降噪量达3.2dB,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陆怡左言言蓝云翔廖连莹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
影响车辆声品质听审实验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车辆声品质的评价和改进是车辆噪声控制领域新的发展趋势,而听审实验是声品质主观评价的基础。参考国内外听审实验的经验,在实验对比的基础上对车辆声品质听审实验的方法和过程进行研究,比较噪声样本、听审团组成和评价方法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最后对主观听审实验方法做出总结。
沈哲左言言宋乃华葛玮
关键词:声学车辆噪声声品质主观评价
某混合动力汽车非稳态车内声品质评价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针对某混合动力汽车非稳态工况下的车内声品质评价进行研究。采集该车内不同位置、不同驱动模式以及不同车速情况下的车内噪声样本,对不同的非稳态工况进行客观参量分析,得出电机单独驱动模式下可以用尖锐度评价非稳态车内声品质、混合驱动与发动机单独驱动模式下可以用响度评价非稳态车内声品质的结论。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基于心理声学客观参量与临界频率带解析小波分解的非稳态车内声品质评价,预测结果表明后者的预测效果优于前者,且稳定性较高。
华敏相左言言吴赛赛
关键词:声学声品质非稳态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