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炳昌

作品数:76 被引量:1,279H指数:22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主题

  • 47篇大豆
  • 24篇野生
  • 24篇野生大豆
  • 24篇生大豆
  • 11篇基因
  • 9篇栽培
  • 9篇大豆属
  • 8篇种子
  • 7篇栽培大豆
  • 7篇中国野生大豆
  • 7篇歧化酶
  • 7篇超氧物歧化酶
  • 6篇SOJA
  • 5篇进化
  • 5篇分子标记
  • 4篇地理分布
  • 4篇脂肪
  • 4篇植物
  • 4篇水稻
  • 4篇种间

机构

  • 54篇吉林省农业科...
  • 10篇中国科学院遗...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邯郸明仁中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四平师范学院

作者

  • 61篇庄炳昌
  • 28篇徐豹
  • 26篇王玉民
  • 10篇陈受宜
  • 9篇路琴华
  • 7篇李启云
  • 6篇惠东威
  • 6篇赵洪锟
  • 5篇顾京
  • 4篇董英山
  • 4篇席以珍
  • 3篇张新春
  • 3篇李自超
  • 3篇谢雪菊
  • 3篇邢少辰
  • 3篇陆静梅
  • 3篇廖林
  • 3篇刘峰
  • 3篇张明
  • 2篇周开达

传媒

  • 10篇大豆科学
  • 9篇吉林农业科学
  • 6篇作物学报
  • 3篇玉米科学
  • 3篇科学通报
  • 3篇Acta B...
  • 3篇Journa...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油料
  • 2篇东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复旦学报(自...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松辽学刊(自...
  • 1篇植物生态学与...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2
  • 6篇2001
  • 5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8篇1994
  • 9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5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6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APD重建的大豆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被引量:65
1996年
利用8种RAPD引物(OPH-2、OPH-3、OPH-5、OPH-12、OPH-15、OPH-16、OPH-18和OPH-20)对大豆属的21份植物材料,其中包括Glycine亚属的10个种和Soja亚属的3个种,进行了基因组指纹图谱构建。通过对获得的基因组指纹图谱的量化分析,利用Unweightedpairgroupwithmathematicaverage(UPGMA)对大豆属中的各个种进行了亲缘关系重建。重建的亲缘关系表明:G.tomentella种中存在3种不同的进化类型,其分化距离已大于某些种种间的分化距离,它们可能是被形态遮蔽的3个种。Soja亚属内3个种的分化关系同前人的研究推断相同,其亲缘关系很近,这一结果支持将这3个种归并为一个种的观点。但是重建的亲缘关系未能显示出大豆属两个亚属的划分格局。
惠东威庄炳昌陈受宜
关键词:大豆属亲缘关系RAPD
抗性不同大豆品种感染灰斑病后若干生化反应被引量:52
1993年
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 Hara)又称蛙眼病,1915年首先在日本报道,现已遍及美国、巴西、日本、中国等主要大豆产区,且有蔓延的趋势。目前对大豆灰斑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源的筛选、鉴定,抗性遗传,灰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理小种鉴定等方面。
庄炳昌王玉民谢雪菊廖林刘玉芝徐豹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
吉林省玉米骨干自交系及主推杂交种指纹图谱的构建被引量:27
1999年
本文以吉林省玉米骨干自交系及主推杂交种近50份为试材,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经过40个引物的重复筛选,构建了一套完整的DNA指纹图谱,其中仅用4个引物就可以完全区分开所有的供试材料,并与蛋白、同工酶等分子标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多种分子标记手段相结合,将使玉米种子纯度及品种鉴定更完善。
李启云王玉民庄炳昌王绍平方玉春陆静梅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指纹图谱骨干自交系
大豆不同节位种子蛋白质脂肪及其组份的分布被引量:5
1990年
本文分析了吉林21大豆不同节位种子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组成,脂肪及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植株中下部种子蛋白质含量较低,向上、向下均增高。脂肪含量相反,以中下部种子为高,而上部种子偏低。随着结荚部位的升高,种子油酸含量逐渐增加,亚油酸含量逐渐降低;天门冬氨酸含量逐渐增加,苏氨酸含量逐渐降低。
庄炳昌徐豹
关键词:大豆节位蛋白脂肪
玉米超氧物歧化酶酶谱型的遗传分析被引量:5
1994年
我们在吉林省主要玉米自交系中曾发现两种超氧物歧化酶变异型.1988年采用酶谱型不同的3个自交系配制了2个杂交组合.根据F_1、F_2和F_3的资料对玉米超氧物歧化酶酶谱型的遗传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超氧物歧化酶SODala2的有无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以Sod l和sodl表示.
庄炳昌刘显华王玉民徐豹
关键词:玉米超氧物歧化酶
不同进化型大豆花的结构研究被引量:8
1997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大豆属(Glycine L.)中的不同进化型大豆花的结构进行了比 较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蝶形花冠中的2枚龙骨瓣分离,筒状花萼的解 剖结构中没有组织分化.栽培大豆(Glycine max)蝶形花冠中的2枚龙骨瓣完全愈合成为 一体.花萼结构由表皮和无规则的薄壁细胞组成,在薄壁细胞间等距分布细小的退化维管 束.2种大豆花的花瓣存在明显差异.可以认为,在进化程度较高的两侧对称的蝶形花冠 的大豆属中,仍然保留有原始花的结构特征.
陆静梅刘友良历锡亮胡波庄炳昌朱长甫
关键词:大豆野生大豆栽培大豆
世界野生大豆的生态型及其地理分布的研究被引量:8
1989年
1981-1986年,作了来源于世界不同纬度(24-53°N)、不同经度(97-143°E)、不同海拔(0-2650m)的野生大豆的光温生态分析。根据世界各地343份材料(中国292份、日本32份、南朝鲜14份、苏联5份)的分析资料,将世界野生大豆分为七个光温生态型及相应的七个生态地理区。
徐豹路琴华庄炳昌
关键词:野生大豆生态型地理分布
不同进化类型大豆在萌发过程中脂肪和脂肪酸代谢的研究被引量:3
1986年
本文分析了不同进化类型大豆在萌发过程中脂肪与脂肪酸的代谢。结果表明:在萌发过程中,(1)大豆脂肪含量明显附低;(2)饱和脂肪酸含量有所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所降低;(3)硬脂酸含量有增高的趋势,而油酸、亚麻酸含量有降低的趋势;(4)萌发过程中,脂肪含量、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及硬脂酸,亚麻酸含量的变化程度均表现为野生类型>中间类型>栽培类型。
庄炳昌徐豹
关键词:大豆脂肪萌发过程亚麻酸含量栽培类型
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析被引量:94
2000年
分子标记连锁图的构建为植物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较高密度的遗传图谱在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图位克隆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等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应用栽培大豆长农4和半野生大豆新民6杂交得到的F8代重组自交系,构建了一张较高密度的遗传图谱。该图谱共有240个标记,其中包括2个形态标记、100个RFLP标记、33个SSR标记、42个AFLP标记、62个RAPD标记和1个SCAR标记,分布在22个连锁群上,总长度为3 713.5cM,覆盖了整个基因组。对 72个 RFLP探针的分析表明,其中有 16个能揭示 2个或 2个以上独立分离的遗传位点;说明大豆基因组中存在广泛的同源区域。结果表明本图谱与大豆公共图谱有较好的可比性,可进行一般的QTL分析。
刘峰庄炳昌张劲松陈受宜
关键词:大豆分子标记基因组QTL定位
利用RAPD与SSR技术进行野生大豆种群内分化的研究被引量:30
2002年
利用RAPD和SSR技术对25°N野生大豆种群16个样本进行分子标记,从150多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引物20个,共扩增出146个标记位点,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有60个,占总位点的40.8%,平均遗传距离为0.1536,杂合度为0.3248。从6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4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平均遗传距离为0.2209,杂合度为0.6961 聚类分析可将25°N野生大豆16个样本分成5类,表明种群内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为研究野生大豆种群内及种群间的遗传多态性探索了有效方法,并提出野生大豆核心种质资源的保存及取样对策。
周晓馥庄炳昌王玉民赵洪琨
关键词:RAPDSSR技术野生大豆种群分化分子标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