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华
- 作品数:20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浪漫主义者的死亡意识
- 2009年
- 人类精神史上的"死亡意识",归根结底就是寻求赋予有限人生以永恒的意义或价值的形而上思考。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浪漫主义作家们秉承着德国浪漫哲学的影响,以"死亡"为维度,在超越性的哲学沉思中表达了对自我生命价值、存在的终极意义的探寻。
- 张保华
- 关键词:浪漫主义生命价值
- “参差对照”的意义——重释张爱玲的“反戏剧化”被引量:2
- 2022年
- 张爱玲的“反戏剧化”是基于“求真实”的文学观和生活观而形成的,作为这种追求在其文本世界的实现方式,“参差对照”手法打破了种种对立性元素之间的壁垒,消解了绝对、极端、形而上的思维模式及其导演、编排的“生活的戏剧化”幻觉,通过对人间本相的还原实现她“为普通人写传奇”的目标。在制造传奇或者陌生化效果上,张爱玲的“参差对照”手法与布莱希特的间情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以写(现)实性对抗“世界逻辑化”,以生活间离先验,以现象拆解本质,这种反本质主义实质使他们的创作具有了一定的后现代倾向。张爱玲的文学观念及其现代传奇的后现代质素,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一种为数不多、值得重视的感知世界的方式。
- 张保华
- 漂泊与拯救:徐訏浪漫小说的生命意识
- 2009年
- 对于具有浓郁浪漫气质的徐訏而言,漂泊是寻觅诗意栖居的一种生命过程;而要实现对残缺人生的拯救,则必须将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爱与美的宗教"视为生命存在的本体。
- 张保华
- 关键词:徐訏生命意识
- 豫剧电影《包青天》的跨文类读法
- 2014年
- 戏曲是俗文学的一种,历来遭遇统治者的轻视,与占据主流的诗文正统不同,它反映的是民间价值观念和生活理想愿景。在为数众多的"包公戏"中,《包青天》(又名《秦香莲》)正是这种民间愿望的典型化体现,它包含着丰富的法文化内容,尤其是其中蕴含的自然法意识,表达底层民众对"自然权利"的合理诉求,对于今天的法制建设仍然不失其借鉴意义。
- 张保华
- 关键词:《包青天》法文化自然法
- 鲁迅“戏剧的看客”戏曲学释义被引量:1
- 2022年
- 鲁迅笔下频频出现的“看客”跟传统戏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其以启蒙眼光审视国民精神状态和生命意识而提炼出来的既概括又形象的国民性“魂灵”。作为促使鲁迅弃医从文触媒的“幻灯片事件”,其场面其实就是看戏场景的变体。“幻灯片事件”之所以对鲁迅产生足以改变人生方向的巨大触动,跟鲁迅心中长期以来积压的国民看戏时表现出来的“看客现象”有关,它构成了鲁迅启蒙思想的对立物——“病态社会”的一部分。
- 张保华
- 关键词:弃医从文病态社会看客启蒙思想生命意识
- 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
- 2022年
- 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非常传统的一个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尤其困难,它涉及对包含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内容的教学体系的重新认识和调整。这种转型不应是一般的"知行合一"的旧调重弹,也不应是直面新形势下就业问题的"头疼医头"式调整,而应是校企融合背景下新的教育理念的革命性变化。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教育教学单位和文化创意产业,二者同样需要"互动" "交融"。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应围绕"中文基础性应用能力"和"中文类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进行。
- 张保华
-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 “蹦蹦戏”的寓言性——张爱玲小说的“思想背景”与“花旦原型”
- 2015年
- 蹦蹦戏使张爱玲感受到人类从初民时代起就已深藏的苍凉底蕴。因而《〈传奇〉再版的话》真正的寓言性在于本土资源——传统戏曲如蹦蹦戏的苍凉意蕴所构成的作家小说创作的"思想背景",消解戏剧化思维重新定义的"花旦原型"内涵。
- 张保华
- 关键词:寓言性
- “蹦蹦戏”的寓言性:张爱玲小说的“思想背景”与“花旦原型”
- 2015年
- 如果说张爱玲屡屡提及的威尔斯的预言为其提供了一个世界末日的荒凉前景,那么,蹦蹦戏使她感受到的则是人类从初民时代起就已深藏的苍凉底蕴。从张氏自称的"到底是中国人"的角度来说,世代沿袭的传统戏曲层层累积的苍凉意绪对她的影响更为浃髓沦肌。张爱玲不仅"反现代性",也"反传统性",正是对人类文明的整体性失望,才使她不对任何理想化的说教抱以希望,才使她"只从现实中得救",抓紧时间享受现世的快乐。因而《传奇再版的话》真正的寓言性在于本土资源——传统戏曲如蹦蹦戏的苍凉意蕴所构成的作家小说创作的"思想背景"、消解戏剧化思维重新定义的花旦内涵以及这种"花旦"的原型特征及其乱世意义。
- 张保华
- 关键词:寓言性
- 《华丽缘》及相关文本的戏曲背景
- 2023年
- 张爱玲笔下涉及京剧、越剧、申曲及蹦蹦戏等不同剧种的剧目有数十个之多,戏曲构成了她文学创作的重要民间文化资源和人物心理背景,“以戏为眼”自然也应成为解读其作品的一种方法路径。1946年新年前后,张爱玲秘密赴温州探望战后逃亡的胡兰成,这一经历成为其未刊小说《异乡记》的本事,散文《华丽缘》和自传性小说《小团圆》第九章则记述的是这次特殊旅行中的同一看戏经历。
- 张保华
- 关键词:《小团圆》自传性小说心理背景胡兰成民间文化资源
- “诗意生存”浪漫主义者孤独意识的文本呈现
- 2009年
- 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浪漫主义作家们秉承着西方哲学的影响,执意对“诗意生存”的生命境界作形而上的追思,他们因思想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而表现为“精神漂泊者”常有的孤独特征,并且这种孤独体验呈现出一种从内心世界的封闭走向生命敞开的“爱的交往”的发展可能性。
- 张保华
- 关键词:浪漫主义诗意生存孤独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