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飞行员
  • 6篇飞行
  • 5篇低氧训练
  • 4篇血流
  • 4篇超声
  • 3篇多普勒超声
  • 3篇血流速度
  • 3篇颅多普勒
  • 3篇经颅多普勒
  • 3篇TCD检测
  • 2篇血管
  • 2篇血氧
  • 2篇血氧饱和度
  • 2篇氧饱和度
  • 2篇战斗机飞行员
  • 2篇知觉
  • 2篇前庭
  • 2篇缺氧
  • 2篇习服
  • 2篇颅多普勒超声

机构

  • 9篇空军杭州航空...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南京军区杭州...
  • 3篇浙江大学
  • 1篇空军航空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20篇张刚林
  • 13篇李交杰
  • 11篇黄炜
  • 7篇沈嘉平
  • 5篇季思菊
  • 5篇潘郁萍
  • 3篇黄佳怡
  • 3篇胡萌
  • 3篇陈小萍
  • 3篇李光
  • 1篇费祥武
  • 1篇陈琼
  • 1篇夏一青
  • 1篇陈小萍
  • 1篇陈晓健
  • 1篇丁秋平
  • 1篇于立身
  • 1篇马峥嵘
  • 1篇吕汽兵

传媒

  • 5篇中国疗养医学
  • 5篇中华航空航天...
  • 4篇浙江中西医结...
  • 2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航空军医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空军总医院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快速急性缺氧耐力检测57例被引量:2
2010年
李交杰陈小萍张刚林陈琼黄炜季思菊陈晓健黄佳怡
飞行员颈椎病旋颈试验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飞行员颈椎病旋颈试验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指标变化,探讨飞行员颈椎病损伤特点,为其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检测60例战斗机飞行员颈椎病患者和60例地面人员颈椎病患者旋颈试验前、后血流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两组人员颈椎病损伤的特点作相关性分析。结果飞行员组旋颈试验前、后血流速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地面人员旋颈试验前、后血流速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战斗机飞行员颈椎病与地面人员颈椎病损伤的特点明显不同。飞行员颈椎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影响不大,提示在治疗上应根据其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同时须加强重视飞行员颈椎病预防措施的研究。
张刚林
关键词:飞行员颈椎病血流速度
飞行员氧的反常效应一例
2009年
张刚林李交杰陈小萍
关键词:航天医学
空军飞行员飞行错觉后反应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掌握现阶段空军飞行员发生飞行错觉后反应状况,以期制定相应对策. 方法 运用'飞行错觉水平量表'对来院疗养的1275名空军飞行员进行飞行错觉问卷调查. 结果 有效量表1221份,飞行错觉总发生率为91.5%,发生错觉后看仪表不能克服的占8.1%,发生错觉后影响操纵的占32.7%,发生了错觉不知道的占6.9%,发生错觉后不能识别周围环境的占1.4%,出现不适症状的占56.6%.歼击机、强击机飞行员飞行错觉后的反应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机种(P<0.05).结论 空军飞行员飞行错觉后反应影响飞行安全,急待建立飞行错觉系统训练体系,减少飞行错觉后反应发生,降低飞行错觉反应水平.
黄炜吕汽兵季思菊张刚林黄佳怡
关键词:空间知觉数据收集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前庭习服训练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通过前庭习服训练,提高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前庭稳定性,以降低空晕病的发生.方法 应用VTS-0型电动转椅对45例前庭稳定性评定等级为D、E级的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进行每天1次,持续2周的前庭习服训练,记录训练前后前庭稳定性评定中的Coriolis加速度耐受值及训练耐受时间.结果 训练后,45例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前庭稳定性较训练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均达到C级以上,Coriolis加速度耐受值和训练耐受时间明显提高,且有统计学意义(t=14.55、12.66,P<0.01).结论 前庭习服训练对提高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前庭稳定性效果明显.
黄炜季思菊李交杰张刚林
关键词:前庭习服身体耐力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脑电复杂度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2010年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间歇性低氧训练前后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EEG复杂度和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2)的变化特征,为低氧适应性训练效果评价提供量化指标.方法 对32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进行15 d的间歇性低氧训练(模拟高度3500 m),1次/d,每次25 min.于训练前后,分别检测受试者在模拟7500 m高空环境下的EEG、SaO2、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并对受试者低氧训练前后的检测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间歇性低氧训练后,受试者在模拟7500 m高空环境下的EEG复杂度较训练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模拟3500 m间歇性低氧训练可提高机体高空缺氧耐力水平,EEG复杂度和SaO2可作为评价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间歇性低氧训练的定量生理指标.
李交杰张刚林黄炜潘郁萍沈嘉平胡萌丁秋平李光
关键词:习服脑电描记术血氧测定法
正骨手法治疗两种不同原因的颈性眩晕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正骨手法治疗两种不同原因的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54例以寰枢椎错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患者和47例以中下颈段关节错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患者均施以正骨手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的变化。结果经正骨手法治疗后两组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寰枢椎错位组的BA和双侧VA的VP、VD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中下颈段关节错位组右侧椎动脉(RVA)的VP和V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之间相比较,寰枢椎错位组BA、RVA和左侧椎动脉(LVA)的VP、DP均显著高于中下颈段关节错位组(P<0·01或P<0·05)。结论正骨手法治疗寰枢椎关节错位引起的眩晕较中下颈段引起的眩晕效果好。
马峥嵘张刚林
关键词:眩晕正骨手法
短期低氧训练前、后心率变化的研究
2008年
张刚林李交杰黄炜
关键词:低氧训练心率
急性低氧训练前、后机体血氧饱和度变化与低氧适应间的关系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通过观察低氧训练前、后受训飞行员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探讨机体经低氧训练产生间歇性低氧适应的过程以及低氧适应的量化指标。方法以模拟3.5km高空环境低氧吸人前1天为训练前,连续低氧吸入15d次日为训练后,于低氧训练前、后分别记录受训者在模拟7.5km高空环境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对受训者经低氧训练前、后在模拟7.5km高空环境下各个时段的SpO_2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除了第1~5个和第10个时间段的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它各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受训者经低氧训练后其SpO_2下降趋势较低氧训练前平缓。结论经模拟3.5km高空环境急性低氧训练后,机体供氧和用氧能力均明显提高,从而产生间歇性低氧适应,SpO_2可作为评定间歇性低氧适应的量化指标之一。
李交杰张刚林黄炜潘郁萍沈嘉平李光胡萌
关键词:低氧训练血氧饱和度
低氧训练前后有效意识时间的测定
2008年
适应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的变化中,通过改变调节自身的机能、形态和结构以适应其变化,从而更好地生存下去。已有研究报告,不同程度的持续性低氧对机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可是合理的间歇性低氧对缺氧机体却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被称为间歇性低氧适应(intermittent hypoxia adaptation)。小鼠经重复密闭缺氧4次后,脑组织匀浆提取液可显著增强未经处理的小鼠对缺氧的耐受能力。为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对人的感知、工效的影响,本研究对入我院疗养的歼击机飞行员进行了低氧训练前后有效意识时间的测定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张刚林李交杰黄炜潘郁萍
关键词:间歇性低氧训练有效意识时间歼击机飞行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