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珍
- 作品数:17 被引量:294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农用抗生素S—921有效组分的分离纯化及部分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22
- 1995年
- 通过酸性Al2O3柱层析将S-921抗生素的有效组分从该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出,并经甲醇—乙醚溶剂系统纯化,获得晶品。对其部分理化性质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抗生素有效组分溶于水,微溶于甲醇,不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140℃开始分解,其水溶液的pH为4.7,其水溶液在100℃以内处理5min,活性基本无变化,用121℃处理5min,活性下降1/2。在水溶液中其紫外最大吸收在290nm、304nm及318nm,属四烯族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刘训理崔云龙张国珍张正钫程炳嵩
- 关键词:金色链霉菌抗生素纯化
- 花生叶片生长发育过程中多胺代谢的变化被引量:25
- 1999年
- 本文研究了花生第4节位叶片从苗期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多胺代谢酶活性及游离多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多胺代谢酶活性和游离多胺含量发生规律性变化.精氨酸脱羧酶(ADC)活性苗期最高,以后逐渐下降;鸟氨酸脱羧酶(ODC)活性苗期较低,结荚期达到最大,以后随着衰老逐渐降低;二脸氧化酶(DAO)、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则是开花结荚期较高,以后开始降低.游离多胺总量结荚期达到最高,以后逐渐下降,Put/(Spd+Spm)(腐胺/精胺+亚精胺)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呈上升趋势.说明不同生育阶段花生叶片中多胺及其相应的代谢产物与花生正常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 赵福庚王晓云王汉忠张国珍
- 关键词:发育多胺代谢花生
- 叶绿体基因与光合作用被引量:2
- 1991年
- 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功能单位。叶绿体DNA 通过编码类囊体胰蛋白、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的大亚基以及叶绿体的转录翻译机构而与光合作用发生着深刻的联系。叶绿体基因的突变往往导致植物光合作用的改变。
- 周睿赵敏马俊莹孙山张国珍
- 关键词:叶绿体DNA基因光合作用
- S-921菌株发酵液对泡桐腐烂病菌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 1992年
- 室内实验结果表明,金色链霉菌S-921菌株对泡桐腐烂病菌具有很强的抗生作用,将两者于PDA平板培养基上共同培养8天,出现直径3cm的抑菌圈。经S-921菌株发酵液浸泡处理的泡桐腐烂病病原菌菌丝体,会出现大量液泡,原生质凝集,菌丝尖膨大等异常形态,并失去致病力。S-921菌株发酵液(原液)对泡桐腐烂病的治疗效果,以刮除病班后涂抹发酵液的效果最佳,治愈率达100%。
- 刘训理崔云龙张国珍
- 关键词:泡桐腐烂病
- 花生叶片衰老中多胺代谢酶活性及游离多胺含量变化(简报)被引量:21
- 1996年
- 花生叶片衰老过程中,多胺代谢酶精氨酸脱羧酶(ADC)、鸟氨酸脱羧酶(ODC)和多胺氧化酶(PAO)活性逐渐下降,而腐胺(Put)含量迅速上升,精胺(SPm)、亚精胶(Spd)含量下降,致使衰老期间Put/(Spd+Spm)迅速上升。
- 赵福庚张国珍张正钫王晓云
- 关键词:花生叶片代谢酶多胺
- 不同锌水平对姜苗氮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3
- 1993年
- 试验结果表明,栽培于不同锌水平培养液中的姜苗,其氮代谢有明显差异。缺锌时,核糖核酸酶活性高,硝酸还原酶活性低,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也低,游离氨基酸积累,No_3^--N 多,而 NH_4^+-N 少。锌多量时也有与缺锌相似的趋势。
- 王晓云程炳嵩张国珍
- 关键词:锌氮代谢
- 精胺对离体小麦叶片膜脂过氧化的影响被引量:12
- 1992年
- 在离体小麦叶片的衰老过程中,叶绿素(chl)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迅速下降,膜脂过氧化的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迅速上升。精胺处理可以延缓chl含量,SOD和CAT活性的下降,阻止MDA含量的升高。精胺延缓叶片衰老可能与延缓植物体内保护酶活性的下降、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有关。
- 张国珍周睿孙山马俊莹
- 关键词:精胺衰老过氧化叶绿素小麦
- 玉米叶片cDNA文库构建及Cah墓因克隆被引量:10
- 1995年
- 从玉米叶片中提取总RNA后,再利用oligo(d7)-纤维素亲合层析往,从中分离出mRNA,然后以oligo(d7)-XbaIadaptor作为引物,mRNA作为模板,合成相应的cDNA.并定向克隆进λGEM-4载体,构建出滴度为2×105pfu的玉米叶片CDNA文库、最后,利用寡核苷酸探针,从cDNA文库中筛选到8个阳性克隆。
- 刘长征张正钫张国珍陈劲春程炳嵩
- 关键词:玉米叶片CDNA文库克隆
- 花生幼苗内精氨酸脱羧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 1997年
- 花生体内控制多胺生物合成的主要酶是ADC主要定位于代谢活跃的分生组织内。部分纯化(13倍)的酶最适底物是L-Arg,Km值和Vmax依次为0.56mmol/L、0.66μlCO2/mgprotein.min。反应最适pH和温度为8~8.5和40~45℃。该酶对热、乙醇、脲稳定性差。0.8mmol/LPLP(磷酸吡哆醛)可提高酶活性21%,DTT(二硫苏糖醇)、ME(巯基乙醇)提高酶的稳定性,对氯苯汞甲酸酯抑制酶活70%。说明ADC可能以PLP为辅酶,活性中心含有巯基。6-BA、GA3可明显提高酶活性。二价金属离子对酶活性影响很小。Spd(亚精胺)、Spm(精胺)和Put(腐胺)均不同程度地降低酶活性,多胺的生物合成途经中可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 赵福庚王汉忠王晓云张国珍
- 关键词:纯化花生幼苗
- 多胺延缓植物衰老的机制被引量:38
- 1995年
- 本文从衰老期间植物体内多胺代谢入手,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多胺对植物衰老调节机制的研究概况,从多胺的阳离子特性,抑制乙烯的生成,清除自由基能力,与Ca++、激素及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关系等六个方面系统归纳了多胺延缓植物衰老的机制。
- 王汉忠赵福庚张国珍
- 关键词:多胺植物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