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强
-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安市长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氨基寡糖素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22
- 2012年
- 对氨基寡糖素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氨基寡糖素(海岛素)拌种可提高麦苗的出苗率、株高等,也可增加小麦的抗逆性,小麦灌浆期发病率降低4.2个百分点。在不同时期进行喷药,其产量均有一定程度增加,最终增产率高达17.0%。因此,氨基寡糖素(海岛素)在小麦生产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薛改妮张宝强
- 关键词:氨基寡糖素小麦出苗率抗逆性
- 小麦包囊线虫综合防治试验示范报告
- 2013年
- 小麦孢囊线虫近年在我区来危害逐年加重,防治难度大,防治成本高。我们通过5%硫线磷颗粒剂、3%克百威颗粒剂等13个药剂不同处理方式的药效试验,结合5个不同小麦品种的抗虫性筛选,表现最佳的是"呋喃丹土壤处理"和"呋喃丹土壤处理+阿维菌素灌根",这两个药剂处理方式对小麦根部包囊数较对照减少50%以上,对最终产量增加率均在18%左右,豫麦49-198和金博士416表现出较强的抗虫性,较常规品种高抗889分别增产42%和33%,是解决孢囊线虫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 张宝强高宏利肖智辉
- 关键词:小麦孢囊线虫病抗虫性增产率
- 西安市害虫性诱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试验示范工作,西安市在所辖区县建立了2个"闪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站,通过对玉米重大虫害玉米粘虫的监测,评价了"闪讯^(TM)"监测系统在病虫害预测预报中的应用效果。监测结果显示,西安地区一代粘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在6月上旬,二代粘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在7月中下旬左右,三代粘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在8月中下旬,与人工调查的发生规律相一致。表明"闪讯^(TM)"监测系统能客观反映粘虫在西安地区的发生规律,具有省时、省力、高效的优点,但存在着诱集效果较差,自动计数不准确等缺点,尚需进一步改进。
- 徐进杨洁张宝强杨非金平涛
- 关键词:玉米粘虫
- 一种小麦收割用防飞溅结构
-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麦收割防护结构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小麦收割用防飞溅结构,包括结构主体和安装架,所述结构主体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安装块,且第一安装块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安装螺钉,所述安装架设置于结构主体的两侧,且安装架的外壁固定有...
- 卫斌张宝强张雅宋璐杨林
- 冬小麦田多花黑麦草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为探索多花黑麦草在冬小麦田的发生分布特点,对其进行田间分布型及取样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是由多花黑麦草自身落种特点所致.田间抽样方法为棋盘式或“Z”字形.在允许误差为0.3时,多花黑麦草田间密度5~15茎·0.33 m^-2时,抽样点数为24个以上;田间密度15~ 35茎·0.33m^-2时,抽样点数为10个以上;田间密度约35茎·0.33 m^-2以上时,抽样点数6 ~10个即可.
- 曹瑛金平涛杨非张宝强陈小平
- 关键词:多花黑麦草田间分布型抽样方法
- 鸡腿菇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被引量:2
- 2012年
- 介绍鸡腿菇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培养料配方、发酵、做阳畦、覆土、栽培、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 张宝强肖智慧薛改妮
- 关键词:鸡腿菇栽培技术无公害高产
- 西安地区害虫性诱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现状被引量:1
- 2017年
- 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试验示范工作,西安市在所辖区县建立了2个"闪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站,通过对玉米重大虫害玉米粘虫的监测,评价了"闪讯TM"监测系统在病虫害预测预报中的应用效果。监测结果显示,西安地区一代粘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在6月上旬,二代粘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在7月中下旬左右,三代粘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在8月中下旬,与历期人工调查的发生规律相一致。表明"闪讯TM"监测系统能客观反映粘虫在西安地区的发生规律,具有省时、省力、高效的优点,但存在着诱集效果较差,自动计数不准确等缺点,尚需进一步改进。
- 杨洁徐进郑余良杨非张宝强金平涛惠军涛
- 关键词:玉米粘虫
- 多种施药器械防治小麦病虫草害防效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通过对3WX-280H型自走式旱田喷杆喷雾机、3WZ-34担架式人力牵引喷杆喷雾机和背负式机动(电动)喷雾机实际工作效率、防治效果、增产效果的对比,WX-280H型自走式旱田喷杆喷雾机有明显的优势。
- 张宝强肖智辉薛改妮卫斌
- 关键词:施药器械病虫草害防效
-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效试验
- 2016年
-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病害,危害小麦果实,防治时机选择难,防治效果差。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我区连续发生,发生频率大,发生程度重。我们选用43%戊唑醇乳油、45%戊·咪、20%多·戊等3个常规药剂4不同处理的方式,通过观察各处理的安全性、防治、经济产量等指标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43%戊唑醇、45%戊·咪、20%多·戊在小麦扬花期防治赤霉病是安全有效的,但超剂量使用43%戊唑醇,可能造成小麦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最终导致经济产量降低。
- 张宝强张雅田新月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防效穗粒数千粒重增产率
- 西安地区冬小麦田优势杂草演替及原因概述被引量:2
- 2021年
- 对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西安地区小麦田杂草种类进行了回顾、调查与分析,基本摸清了优势杂草演替规律和发生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以期对西安地区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麦田杂草防控提供借鉴。
- 金平涛曹瑛张宝强杨非
- 关键词:冬小麦田优势杂草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