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君
- 作品数:11 被引量:13H指数:2
- 发文基金: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血病肺感染HRCT的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白血病肺部感染的HRCT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8例白血病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Balance 64层螺旋CT机,进行CT扫描检查,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白血病肺感染病灶多分布于多个肺叶,或者多个肺段。48例白血病肺感染患者中,有44例的病灶位于多个肺叶、多个肺段,大约占91.67%。由于同一患者病变形态的多样性,其同次CT检查结果,也可能出现不同的影像学表现。白血病肺感染的影像学表现以磨玻璃密度影最为常见,或者合并实变影。48例白血病肺感染患者中,36例出现磨玻璃密度影,而其中24例合并实变影,多叶、多段的小空洞影较为常见,有12例,占25%。有9例胸腔积液,多为双侧胸腔积液。单纯实变影相对较为少见,仅有3例。结论对于白血病肺感染,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HRCT影像学结果,进行最终的临床诊断。
- 张慧君张琳
- 关键词:白血病肺感染HRCT
- 64排容积CT扫描在炎性肺泡癌中的鉴别价值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扫描在炎性肺泡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炎性肺泡癌患者,通过GE Light Speed VCT螺旋CT扫描机,进行CT扫描检查,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炎性肺泡癌患者中,30例孤立结节型,20例肺叶实变型,10例多发结节型。30例孤立结节型肺泡癌患者中,25例表现为磨玻璃征(83.3%),24例表现为支气管充气征(80.0%),23例表现为分叶征(76.7%),以及20例表现为毛刺征(66.7%)。20例肺叶实变型肺泡癌患者中,17例表现为枯树枝型(85.0%),15例表现为蜂房征(75.0%),12例表现为叶间胸膜膨出(60.0%)。根据病理分型,60例炎性肺泡癌患者中,40例非粘液型、17例粘液型,以及3例混合型。结论对于炎性肺泡癌的临床诊断,64排容积CT扫描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辅助诊断依据,临床医师必须根据CT结果,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后,做出最终的临床诊断。
- 张慧君张琳
- 关键词:CT诊断影像学
- 白血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T诊断与其临床对照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提高白血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CT影像的诊断价值。方法白血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62例,男44例,女18例,全部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并局部HRCT技术,分析CT影像特征,并与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抗真菌治疗疗效对照。结果①所有病例两肺内不同程度受累及,其中累及3个以上肺叶段41例,两个肺叶段17例,单一肺叶段4例;肺叶或肺段的斑片/团片状实变影49例;②"晕征"23例;③空洞及新月征3例;④多发/单发结节27例,内见钙化3例;⑤多发索条27例。结论白血病继发肺部感染的CT影像诊断,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及时的指导依据。
- 张慧君张琳周振环张哲李津
- 关键词:白血病肺真菌感染X线计算机
- 白血病继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总结白血病继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CT影像表现,提高对IPA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25例白血病继发IPA者,记录其类型、分布、形态、数目、大小及影像特征。结果:25例中,实变型12例:单发斑片3例,多发斑片9例,有实变阴影5例,见支气管气相6例,内并发单发/多发小结节5例;具有出血性肺梗死改变征象15例,为尖端指向肺门,底边位于胸膜的楔形病灶,内可见支气管气相9例,同时见小空洞3例。肿块型7例:单发或多发结节或肿块7例,并发斑片病灶4例,周围见"晕征"5例;内见"空气新月征"2例。混合型6例:同时可见以上两型征象。其他:邻近胸膜显示增厚、粘连8例,2例病灶内见钙化。结论:白血病继发IPA的CT表现多样,结节+"晕征"和/或楔形实变影及支气管气相为具有一定意义的征象,有助于早期诊断,减少误诊。
- 张琳张慧君
- 关键词:白血病肺疾病真菌性曲霉菌病
- 仙芪生血颗粒对再障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观察仙芪生血颗粒对再障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 40例再障患者为治疗组,9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仙芪生血颗粒治疗,将治疗组治疗前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对照组比较,并对治疗组治疗3个月前、后上述红细胞参数进行对比,观察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红细胞数值低于对照组(P<0.01),HCT低于对照组(P<0.05),MCV、RDW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红细胞数值明显上升(P<0.01),HCT明显上升(P<0.05),MCV和RDW明显上升(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仙芪生血颗粒除能提升再障患者RBC数值以外,还可对HCT、MCV、RDW等红细胞参数产生影响。
- 周振环张慧君杨淑莲张琳
- 关键词:再障红细胞参数
- 急性白血病肺浸润高分辨率CT表现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肺浸润的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HR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河北省廊坊市中医医院诊治的20例急性白血病肺浸润患者,采用西门子balance扫描仪,进行胸部CT扫描,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急性白血病肺浸润患者中,15例肺部呈现弥漫性改变,影像学图像也表现为多种形态。15例出现肺间质改变,多表现为肺小叶间隔线状或结节状增厚,并可出现"树芽征",7例出现小结节影,15例双肺出现弥漫性毛玻璃样改变,5例肺内出现单发或者多发型斑块影,同时伴有小叶间隔的增厚,其中2例患者肺部既有毛玻璃样改变,又有斑片影。结论 HRCT扫描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急性白血病肺浸润的范围、大小等影像学特点,提供了客观的临床诊断依据。
- 张慧君张琳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肺浸润高分辨率CT
- 小剂量穴位注射山莨菪碱对上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低张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将足三里穴位注射小剂量山莨菪碱代替常规肌肉注射山莨菪碱应用于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中,以减少山莨菪碱的用量。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期间行气钡双重造影的患者3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65和对照组189例,分别行小剂量穴位注射及普通剂量肌肉注射山莨菪碱,10~15 min后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图像质量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对比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14.5%)显著低于对照组(99.4%)。结论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中,穴位注射小剂量山莨菪碱可以代替常规肌肉注射山莨菪碱进行低张造影,达到足量用药的相同的胃肠低张效果,获得满意的图像,从而达到减少药物剂量、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患者痛苦的目的。
- 陈晋平李津周玉刚华定新温峰云张慧君
- 关键词:穴位注射山莨菪碱图像质量
- CT仿真内镜与双对比造影检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价值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比较CT仿真内镜(CTVE)与气钡双重造影(双对比造影)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89例经手术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先进行双对比造影检查,待造影剂排空后行CTVE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检出率、部位及肿瘤大小。结果:CTVE检出胃肠间质瘤的阳性率高于双对比造影,尤其是胃、小肠及直肠间质瘤的检出;CTVE对瘤体〈5 cm、瘤体5-10 cm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双对比造影检查。结论:CTVE对早期间质瘤检出敏感性高,能够生动反应瘤体大小及黏膜皱襞改变情况,具有一定早期诊断价值。
- 李津陈晋平张林周玉刚华定新温峰云张慧君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气钡双重造影
- 螺旋CT及超声对肝腺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肝腺瘤螺旋CT及超声表现,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5年12月在廊坊市中医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肝腺瘤患者的螺旋CT及超声表现。结果 15例患者超声呈低回声、等回声或高回声。其中7例为单发肝腺瘤,低密度4例、略低密度1例、等密度2例;动脉期呈明显强化5例、中度强化1例、轻度强化1例;门静脉期及延时期呈强化降低3例、等密度2例、渐进性强化2例。8例为多发肝腺瘤,80个病灶,4个病灶(3例)呈混杂密度、40个病灶(4例)呈低密度、36个病灶(4例)呈略低密度;8个病灶(4例)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时期强化降低;3个病灶(1例)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时期呈等密度;18个病灶(2例)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明显强化,延时期强化降低;49个病灶(5例)动脉期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时期强化降低;2个病灶(1例)各期未见明显强化。螺旋CT对单发肝腺瘤和多发肝腺瘤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4.3%(1/7)、87.5%(7/8)。结论超声仅能提示占位,但不能定性;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腺瘤的诊断,尤其是对多发肝腺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 隗功华张哲杨昱高纪称张慧君韩广香
- 关键词:肝肿瘤超声检查
- 足三里穴位注射小剂量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对上消化道低张双重对比造影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低张双重对比造影是指用高密度的钡液与低密度的气体2种造影剂共同在胃肠腔内形成影像的技术,目前此项技术以在消化道检查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显示微细黏膜结构和微小疾病的检查,同时能够整体观察上消化道的形态、轮廓及蠕动情况,为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其效果能与内窥镜相媲美,以成为诊断消化道疾病的基本方法[1]。
- 陈晋平李津周玉刚华定新温峰云张慧君
- 关键词:X线影像增强山莨菪碱足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