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绪
- 作品数:59 被引量:380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7个稻种叶片下表皮乳突显微结构特征观察研究被引量:6
- 1995年
- 本文对7个稻种叶片下表皮各类显微乳突的形状、直径、平面投影面积及其在显微结构单元中的占有率等特征,用数字图象处理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在硅化——木栓细胞带、气孔带和大瘤状乳突带等3个显微结构单元内分析了乳突的11个性状特征,描述并比较了7个稻种乳突性状之间的异同。
- 张文绪杨敏华
- 湖南澧县八十遗址古栽培稻的再研究被引量:12
- 2000年
- 用多种方法对 1 997年湖南澧县八十遗址出土的 782粒 80 0 0年前的古栽培稻谷的粒形等性状分析研究 ,观察到该古栽培稻是一个具有广泛性状变异性的不同于现代籼、粳、普通野生稻的近野生稻偏籼型的独立复合群体 ,且在演化地位上具有原始性和过渡性的特征。
- 赵笃乐裴安平张文绪
- 关键词:古栽培稻考古进化野生稻水稻
- 河姆渡·罗家角出土稻谷外稃双峰乳突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被引量:13
- 1999年
- 以8个籼稻品种和8个粳稻品种作对照,对较完整的太湖地区河姆渡出土稻谷(6950±130BP)和罗家角出土稻谷(7040±130BP)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距/深比以10,峰角度以80°,垭角度以155°为界限指标,可将水稻的双峰乳突分为“锐型”和“钝型”两种基本类型.小于上述指标的为“锐型”,籼稻品种多属之.大于上述指标的为“钝型”,粳稻品种多属之.据此提出了水稻“双峰乳突鉴别法”.用谷粒的长/宽比指标和外稃双峰乳突指标对河姆渡·罗家角出土稻谷作了研究.三粒河姆渡出土稻谷具有粒形似籼而双峰乳突为从混沌态到稳定态不同演化状态的“钝型”特征.四粒罗家角出土稻谷中2号稻谷为籼型粒形和混沌态“钝型”双峰乳突,l、5号稻谷则粒形似籼而双峰乳突为分化态和稳定态“钝型”,3号稻谷粒形似粳、双峰乳突为稳定态“钝型”.无论从粒形的长宽分布、双峰距和垭深分布以及峰角度与垭角度分布皆可看到7000年前的出土稻谷均处于与现代籼稻和粳稻不同的区域,表明出土稻谷是一种非典型籼非典型粳的各种中间类型并存的原始混合群体.这种“非籼非粳”是“正在分化的”古栽培稻的重要特征.因此“先有籼或先有粳”的命题,并用现代的籼粳概念去规范古栽培稻的属性,似有不妥,值得商榷.
- 汤圣祥张文绪刘军
- 关键词:扫描电镜
- 炭化米复原及其古稻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0年
- 对八十土当遗址 T4 3( 18) 80 0 0年 b P的 2 0 0粒出土炭化米进行研究 ,证明炭化米的长、宽、厚缩变率分别为 5.36%、 2 .2 7%和 1.0 4 % ,炭化稻谷的长、宽、厚缩变率分别为 10 .71%、 3.0 3%和 2 .0 8%。复原后古栽培稻的粒形特征具有单一性状变异的广域性 ,性状组合的多型性 ,性状演化的近野性和原始性 ,是一种含有野、籼、粳基因的 。
- 张文绪裴安平
- 关键词:古栽培稻
- 稻属植物21个种颖花稃尖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 1996年
- 用扫描电镜对稻属植物21个种颖花稃尖进行观察,看到外稃尖的两侧各有一个突起或折痕。根据其形状不同,将21个稻种的外稃尖分为“乳突型”、“钝用型”、“折痕型”和“融合型”4种型。
- 张文绪
- 关键词:稻属外稃稃尖
- 湖南茶陵普遍野稻(0.rufipogon)的特征观察被引量:6
- 1999年
- 茶陵是神农氏炎帝的安寝之地,其野生稻系我国现今分布在北纬26°线以北的普通野稻之一,此前尚未有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专门研究。本文通过对茶陵野生稻进行物理形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初步揭示了其与现代栽培稻各品系、稻种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探索茶陵野生稻在稻作农业起源与炎帝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取得了具有深刻意义的成果。
- 张文绪
- 关键词:野生稻
- 三种原产中国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外稃表面乳突结构的比较观察研究被引量:23
- 1996年
- 用扫描电镜对原产中国的瘤粒野生稻(OryzameyerianaBaill.subsp.tuberculataWu),药用野生稻(OryzaofficinalisWall.exWatt.),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的外稃表面的显微结构与栽培稻(OryzasativaL.)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到栽培稻与瘤粒野生稻在一系列性状上差异最大,其次是药用野生稻,而最相似的是普通野生稻。应用性状数码的方法对种间的相似性作了比较。
- 汤圣祥张文绪
- 关键词:野生稻栽培稻水稻
- 广东曲江马坝石峡遗址古稻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用性状差异显著性测定、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石峡遗址25粒完整的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定,石峡古稻为一正向籼、粳两亚种分化的栽培稻种群。
- 张文绪向安强邱立诚杨式挺肖东方
- 关键词:古栽培稻
- 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古稻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用粒型分析和判别法对城头山遗址的322粒古稻作了研究,古稻种群中含有类似野稻粒型的个体占5.59%,类似籼稻粒型的个体占51.55%,类似粳稻粒型的个体占42.86%,每类型中又可分为不同粒重的类群,性状变域宽,涵盖并超越了现代普野、籼稻和粳稻的变域,是一种大粒的多型性种群。
- 张文绪顾海滨
- 7个稻种叶片硅酸体的研究被引量:17
- 1998年
- 对Oryzasativa,O.rufipogon等7个稻种叶片中的硅酸体进行了研究。观察到扇形和哑铃形两种硅酸体。根据扇形硅酸体的扇面长/扇柄长的比值,将其划分为长柄型、中间型和短柄型三种类型。并依此而对7个稻种的硅酸体异同作了比较,为古稻田硅酸体的分析提供参考。
- 张文绪王莉莉
- 关键词:硅酸体叶片籼稻粳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