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见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纳米尺度眼膏剂用于干眼症治疗的研究
- 干眼症是一种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或泪液过度蒸发而引起眼部不适和损伤的高发性眼部疾病。泪液蒸发型干眼症主要由泪膜破损所致,而中度及重度干眼症还常常伴有炎症反应。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干眼症治疗手段是给予人工泪液以缓解眼部不适。对于伴...
- 张文见
- 关键词:干眼症环孢素A人工泪液
- 文献传递
- 一种穿膜肽修饰的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药物制剂领域,涉及穿膜肽修饰的纳米粒,具体涉及一种口服多肽、蛋白类药物的纳米粒递释系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纳米粒递药系统由纳米粒、纳米粒表面修饰的穿膜肽和纳米粒包封的多肽蛋白药物组成,其平均粒径范围介于10-50...
- 魏刚刘晓丽张文见刘畅陆伟跃
- 文献传递
- 寡聚精氨酸促进胰岛素纳米粒肠道吸收被引量:4
- 2012年
- 探索一种穿膜肽寡聚精氨酸[poly(arginine)8,R8]修饰的可生物降解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作为胰岛素(insulin,INS)口服给药载体的可行性。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胰岛素的PLGA纳米粒(INS-NP),R8经聚乙二醇桥联修饰于该纳米粒表面(R8-INS-NP)。对纳米粒进行理化性状表征及体外释放特性考察,并进行正常大鼠在体灌肠给药的药动学与药效学评价。所得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79.0±5.2)nm,多分散系数为0.152±0.042,胰岛素包封率为(29.10±2.59)%,载药量为(5.05±0.50)%,体外释放呈先快后慢的两相模式。给药剂量为10 U.kg—1时,R8-INS-NP的降血糖效果显著优于同剂量的INS-NP,而且D-构型R8修饰的纳米粒(D-R8-INS-NP)吸收优于L-构型R8修饰的纳米粒(L-R8-INS-NP)。与皮下注射相比,INS-NP、L-R8-INS-NP和D-R8-INS-NP在体灌肠给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0.52%、4.78%和8.39%,药理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2.07%、3.90%和8.24%。纳米粒表面经R8修饰可促进其包载的胰岛素经肠道吸收,为实现多肽、蛋白类生物大分子口服给药提供了新思路。
- 刘晓丽张文见魏刚陆伟跃
- 关键词:胰岛素穿膜肽纳米粒肠道吸收
- 一种穿膜肽修饰的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药物制剂领域,涉及穿膜肽修饰的纳米粒,具体涉及一种口服多肽、蛋白类药物的纳米粒递释系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纳米粒递药系统由由纳米粒、纳米粒表面修饰的穿膜肽和纳米粒包封的多肽蛋白药物组成,其平均粒径范围介于10-5...
- 魏刚刘晓丽张文见刘畅陆伟跃
- 文献传递
- 人中性粒细胞肽HNP1生物黏附性能的体外评价
- 2011年
- 评价人中性粒细胞肽HNP1(1)的生物黏附性能,探讨其用于修饰眼部递药系统的可行性。采用固相合成技术制备1,考察其与黏蛋白在不同pH溶液中的相互作用,以小动物活体成像观测荧光探针标记的1(1-XS670)在离体兔眼角膜表面的消除。结果表明1能在较宽的pH范围内与黏蛋白相互作用,结合强度在pH 6.0达到最大值(91%),酸性(pH 3.0)条件下二者的结合减弱至58%。荧光标记的1能有效黏附于离体角膜表面,其消除速率显著低于荧光探针对照组(XS670)。因此1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黏附多肽,在眼部给药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张颍锴张文见倪京满魏刚
- 关键词:固相合成黏蛋白生物黏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