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树兰

作品数:75 被引量:1,531H指数:2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8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4篇土壤
  • 25篇施肥
  • 20篇小麦
  • 16篇塿土
  • 13篇冬小麦
  • 12篇施用
  • 12篇长期施肥
  • 11篇玉米
  • 8篇氮肥
  • 8篇养分
  • 8篇不同施肥
  • 7篇有机碳
  • 7篇团聚体
  • 7篇夏玉米
  • 6篇土壤微生物
  • 6篇作物
  • 6篇微生物
  • 6篇秸秆
  • 5篇氮素
  • 5篇生物量碳

机构

  • 74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瑞典农业大学
  • 3篇河套学院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宝鸡市农业技...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温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咸阳职业技术...

作者

  • 74篇张树兰
  • 43篇杨学云
  • 21篇同延安
  • 15篇孙本华
  • 8篇梁东丽
  • 5篇吕殿青
  • 5篇高鹏程
  • 5篇刘俊梅
  • 5篇高义民
  • 5篇高明霞
  • 4篇孙瑞
  • 4篇王仁杰
  • 3篇李婕
  • 3篇李花
  • 3篇李生秀
  • 3篇王莲莲
  • 3篇李志军
  • 3篇古巧珍
  • 3篇方日尧
  • 3篇常艳丽

传媒

  • 23篇植物营养与肥...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西北农业学报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土壤通报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氮素循环与农...
  • 1篇氮素循环与农...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0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施用化肥或不同有机物对土娄土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3
2010年
根据18 a的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关中土娄土土壤有机碳、导水率、体积质量、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的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土壤体积质量均下降,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效果较好;长期配合施用不同有机物与化肥均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施用有机肥处理比对照饱和导水率显著增加;长期施用不同有机物配施化肥可以改善土壤的团聚结构,秸秆还田对非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有良好作用;长期施用化肥则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史银光李花李平儒李志军张树兰
关键词:导水率孔隙度团聚体
氮肥与环境
<正> 环境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过量施用氮肥是引起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发达国家大量施用氮肥始于50年代,由于过量施肥引起了河、湖与近海的富营养化,致使鱼虾大量死亡。中国在70年代末开始大量施用氮肥,作物产量不...
同延安梁东丽张树兰高义民赵护兵
文献传递
干湿交替对旱地土壤N_2O气态损失的影响被引量:50
2002年
用密闭气室法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灌溉后 N2 O气态损失进行了研究 ,并采用乙炔抑制的原状土柱实验室培养法 ,对土壤由湿变干和由干变湿过程中 N2 O通量的变化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在旱地土壤上 ,N2 O通量的变化一般较小 ,但在灌溉后其呈现上升的趋势 ,且这种变化在灌溉后 2 d~ 3d出现 ;整个测定过程中密闭气室法测得对照和施肥处理 N2 O通量分别为 6 .79μg/ (h· m2 )和 15 .6 4μg/ (h· m2 )。培养实验的结果表明 :同一土壤在同等的土壤 WFPS含量条件下 ,土壤由湿变干过程产生的 N2 O通量高于土壤由干变湿过程中的产生量 ;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同 ,但不施肥处理的变化幅度较小。
梁东丽同延安Ove Emteryd方日尧张树兰
关键词:干湿交替旱地土壤N2O
陕西关中不同小麦品种产量以及氮磷效率差异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为筛选出高产高效的小麦品种,以陕西关中平原现行栽培以及新育成的15个主要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在两个施肥处理下(不施肥,推荐施肥),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氮磷效率差异及其内在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部分小麦品种间的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施肥条件下小麦产量为2757.5~4589.5 kg·hm^(-2),不施肥条件下小麦产量为1928.3~3065.8 kg·hm^(-2)。无论施肥与否,部分小麦品种间氮、磷效率均差异显著。施肥条件下,小麦产量与收获指数、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不施肥条件下,小麦产量仅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施肥条件下,品种间产量高低与开花期旗叶碳氮比有关;而不施肥条件下,品种间产量高低与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旗叶衰老速率有关。在施肥条件下,品种间氮、磷利用效率的高低主要与可溶性糖转运量、开花期旗叶碳氮比及其衰老速度有关;而不施肥情况下,品种间氮、磷利用效率主要与收获指数有关。从最佳产量和实际生产考虑,在推荐施肥条件下高产高效品种有伟隆121和伟隆123。
郑景瑞王云凤韩燕卢慧宇刘琳杜文婷罗彩霞张树兰
关键词:叶绿素相对含量可溶性糖
平衡施肥对线辣椒产量、品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被引量:44
2010年
【目的】探讨平衡施肥对线辣椒产量、果实品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为线辣椒的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宝鸡凤翔连续2年(2007~2008年)进行大田试验,共设NPK、PK、NK、NP及不施肥(对照)5个处理,研究平衡施肥技术体系对线辣椒产量、品质和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平衡施肥(NPK处理)可使线辣椒产量最高达22 001 kg/hm2,纯收益18 830元/hm2;每施入1 kg N、1 kg P2O5和1 kg K2O,线辣椒产量分别增加11,10和17kg。与NPK处理相比,PK处理使辣椒果实硝态氮与维生素C含量分别降低2.3和223 mg/kg,差异显著;NK处理使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降低51 mg/kg;NP处理使辣椒果实的硝态氮含量提高9.6 mg/kg,维生素C含量下降279mg/kg。每形成100 kg经济产量吸收的养分量为:N1.87 kg,P2O50.42 kg,K2O1.42 kg。NPK处理的线辣椒中N、P、K累积量均最高,分别为410,93和311 kg/hm2。【结论】推荐当地线辣椒N、P、K施用量分别为262,155,213.6kg/hm2,适宜的m(N)∶m(P2O5)∶m(K2O)为1∶0.59∶0.82。氮磷钾肥平衡施用才能保证线辣椒产量高、品质好、效益佳。
马文娟同延安高义民张树兰孔莹
关键词:线辣椒平衡施肥养分累积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氮、磷利用效率差异的生理机制
2023年
为探讨陕西关中地区不同小麦品种产量以及氮、磷利用效率差异的生理机制,于2018-2020年在陕西省杨凌区开展了2个施肥水平(不施肥-CK、施氮、磷肥-NP)和15个小麦品种,共计30个处理的大田试验。两年小麦的产量范围分别为1928~4590 kg·hm^(-2)和2537~8473 kg·hm^(-2),小麦品种和施肥均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品种和施肥也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两年试验结果均表现为NP高产-CK高产的品种有‘伟隆123’‘伟隆121’‘中麦895’。品种和施肥也显著影响氮、磷利用效率,二者交互作用也显著。第一年NP氮高效-CK氮高效品种为‘伟隆123’,第二年为‘伟隆169’‘伟隆121’‘漯麦8号’‘小偃58’‘西农979’和‘伟隆158’。两年结果均表现为NP磷高效-CK磷高效品种为‘伟隆169’和‘伟隆123’。高产小麦品种主要与花期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高、花后旗叶SPAD(叶绿素相对含量)变化速率快,促进花前可溶性糖转运有关。氮利用效率高的小麦品种花期叶面积指数和旗叶碳氮比大,花后旗叶碳氮比变化速率快、可溶性糖转运量大。磷利用效率较高的小麦品种花期叶面积指数高、可溶性糖转运量大和花期地上部生物量大。综合考虑小麦产量与氮、磷利用效率,在试验环境条件下供试品种‘伟隆123’为高产和氮、磷高效品种。
王云凤杨茂林郑景瑞刘力杜文婷罗彩霞张树兰
关键词:氮利用效率磷利用效率
土壤反硝化研究方法及其存在问题
土壤反硝化作用不仅降低肥料利用率,而且与全球环境密切相关,一直是土壤氮素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由于众多环境因子对这个过程生成产物和过程本身的控制和影响,反硝化过程有着极高的时间和空间变异,成为反硝化田间测定方法建立的...
梁东丽同延安Ove Emteryd张树兰
关键词:反硝化乙炔土柱硝化N2O
文献传递
陕西关中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施肥现状调查与评价被引量:48
2014年
【目的】调查和分析陕西关中平原农户施肥现状,为指导农民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1-10-2012-03,在陕西省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个县(区)(岐山、陈仓、扶风、泾阳、武功、兴平、杨凌、蒲城、富平、临渭),在每个县(区)选择代表性乡镇4~18个,每乡镇选择代表性村3~10个,每村选择4~5家农户,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形式,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田间管理和施肥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关中平原小麦纯N、P2O5和K2O平均用量分别为(210±106),(183±121)和(25±49)kg/hm2,小麦平均产量为(6.5±1.0)t/hm2;夏玉米纯N、P2O5和K2O平均用量分别为(288±113),(45±88)和(12±30)kg/hm2,玉米平均产量为(6.2±1.2)t/hm2。冬小麦施氮量适中的农户占33.6%,施氮量很低的农户占3.5%,偏低的占7.6%,偏高的占16.8%,很高的占38.5%。夏玉米施氮量适中的农户占11.2%,施氮量很低的占4.4%,偏低的占6.2%,偏高的占13.5%,很高的占64.7%。冬小麦N、P2O5和K2O主要以基肥方式施入,其中基施的N肥占总氮投入量的90%以上;夏玉米氮肥主要以拔节期追肥方式施入,基施氮肥约占总氮量的10%。冬小麦N、P2O5和K2O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1.0,35.5,260.0kg/kg;夏玉米分别为21.5,137.8,516.7kg/kg。【结论】在关中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施用过量严重,且前期投入偏多、后期投入偏少;磷肥偏高是目前该体系养分资源投入中的另一个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培训,使其科学合理施肥。
常艳丽刘俊梅李玉会孙本华张树兰杨学云
关键词:养分投入
不同管理措施土娄土无机碳储量及其与有机碳含量的关系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管理措施和作物轮作体系下,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剖面中无机碳含量分布和无机碳储量及其与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长期定位试验(1990-2014年),以土娄土为供试土壤,设置裸地休闲、自然撂荒及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以下简称作物轮作体系)3种土壤管理措施,其中作物轮作体系设9个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氮肥(N)、氮钾(NK)、磷钾(PK)、氮磷(NP)、氮磷钾(NPK)、秸秆+氮磷钾(SNPK)、低量有机肥+氮磷钾(M1NPK)和高量有机肥+氮磷钾(M2NPK),共计11个处理,测定耕层(0~20cm)有机碳含量、不同土层(0~300cm)无机碳含量,并计算0~100cm、0~300cm土层无机碳储量,然后分析不同土层无机碳储量与耕层有机碳含量的关系。【结果】不同土壤管理措施显著影响了0~2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其中长期撂荒与作物轮作体系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相近,且显著高于裸地休闲处理。在作物轮作体系下,不同施肥处理对0~20cm土层有机碳含量也有明显影响,其中有机物和N、P、K配施的SNPK、M1NPK、M2NPK处理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CK。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和作物轮作体系下各施肥处理0~300cm土层的无机碳含量分布均呈类似"S"形曲线,其中0~40cm土层较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无机碳含量下降较快,在80~140cm土层最低,然后逐步升高到160~180cm达到最高值,之后一直呈缓慢下降趋势。对于0~100cm土层无机碳储量,裸地休闲处理显著高于自然撂荒和作物轮作体系处理;作物轮作体系中M2NPK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对于0~300cm土层无机碳储量,裸地休闲处理显著高于自然撂荒处理;作物轮作体系中施用有机肥处理则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其他施肥处理均提高了0~300cm土层无机碳储量,其中PK、NP、NPK、SNPK处理显著高于CK。0~100cm土层无机碳储量
杨文静张树兰杨学云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壤无机碳
土区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钾素平衡与钾库容量的影响被引量:37
2012年
本文研究了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长期氮磷钾化肥不同配合施用方式及氮磷钾化肥与秸秆或有机肥配合施用对钾素平衡以及土壤钾库的影响。试验包括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单施氮(N)、氮钾(NK)、磷钾(PK)、氮磷(NP)、氮磷钾(NPK)、氮磷钾配合一季秸秆还田(SNPK)、氮磷钾配合低量有机肥(M1NPK)和高量有机肥(M2NPK)。结果表明,除NK、PK和M2NPK处理外,其它处理小麦和玉米钾的携出量均大于钾的投入量,导致土壤钾素处于亏缺状态,20年累计亏缺量为617~4333 kg/hm2。与试验前相比,长期施肥种植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全钾含量;长期施用钾肥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但长期不施钾肥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也未显著降低;无论施钾与否土壤非交换性钾(Mactotal K)以及非交换性钾中更容易被HNO3溶解提取的钾(Step K)均明显低于试验前水平。表明土壤非交换性钾可以作为该土壤钾素消耗的指标。考虑到施钾肥的经济投入和现有资源高效利用(如秸秆、有机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维持土壤钾素肥力以及土地可持续生产力,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采用秸秆全部还田或施有机肥是必要的。
葛玮健常艳丽刘俊梅张树兰孙本华杨学云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速效钾STEP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