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礁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工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热处理温度对ITO薄膜组织与光电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04年
-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出纳米晶ITO透明导电薄膜。采用XRD和SEM分析了薄膜物相和显微形貌。采用面电阻仪和分光光度计测量了薄膜方阻和透光率。实验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升高,晶化趋于完整,组织逐渐均匀致密,晶粒有所长大,700℃热处理时薄膜完全晶化。另外,随热处理温度升高,方阻减小而透光率增加。经过700℃热处理,厚度400nm的ITO膜的方阻约300Ω/□,透光率>80%。
- 杨觉明张康虎余申卫余萍张海礁
- 关键词:铟锡氧化物透明导电膜方阻透光率
- 掺镧或钇的锌铝氧化物粉及共沉一超临界流体干燥制备法
- 本发明是一种掺镧或钇的锌铝氧化物粉及共沉—超临界流体干燥制备法,液相共沉淀合成的沉淀物经去离子水与乙醇洗涤后,用乙醇溶剂在超临界条件下无明显液气界面的特性进行无收缩干燥,集中了两者的优点,消除或减轻锌铝复合氧化物纳米粉末...
- 杨觉明李建平包小平陈平张海礁
- 文献传递
- 热处理对ITO薄膜的显微结构及光电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05年
- 以硝酸铟和四氯化锡为源材料,无水乙醇和乙酰丙酮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出纳米晶ITO透明导电薄膜.采用XRD和SEM分析了薄膜的物相和显微形貌,采用面电阻测量仪和分光光度计测量了薄膜的方阻和可见光透过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晶化程度提高,组织逐渐均匀致密,晶粒长大,700℃热处理时薄膜晶化趋于完善.同时,方阻减小而可见光透过率增加.经过700℃热处理、厚度为400nm的ITO膜的方阻约300Ω/□,可见光透过率>80%.
- 杨觉明余萍陈平张海礁许岗
- 关键词:铟锡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方阻
- 微乳液法制备ZnS纳米颗粒被引量:6
- 2005年
- 采用了微乳液法制备ZnS纳米颗粒.该微乳液是以Span80-Tween60为复合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120#汽油为分散介质,乙酸锌水溶液为水相的反相微乳液体系.发现该微乳液的优化配比为22g汽油,4g复合表面活性剂(Span80-Tween60配比为1.11),正丁醇1.5mL,乙酸锌水溶液(1.2mol/L)的最大增溶量为6.3mL,在此微乳液中,逐滴加入适量Na2S水溶液并搅拌,于室温下反应30min后,对反应体系进行破乳、洗涤、分离,最后将产物浸泡在无水乙醇中,并对该产物的乙醇溶胶进行超临界干燥,得到白色疏松的纳米粉.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的组成、大小、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主要为立方晶体结构的ZnS,粒子大小均匀,粒径为10~20nm,且分散性良好.
- 单民瑜杨觉明张海礁刘秀兰
- 关键词:反相微乳液复合表面活性剂ZNS
- 共沉淀—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ZrO_2(Y_2O_3)纳米粉被引量:2
- 2004年
- 采用共沉淀—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出ZrO2 (Y2 O3 )纳米粉 .研究了位阻剂、超临界流体干燥处理工艺和晶化温度对粉末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用该法制备的粉末可以有效地防止干燥过程中粒子间的团聚 .选择聚乙二醇 (PEG)作为位阻剂 ,采用 2 6 0℃× 7.5MPa的超临界流体干燥处理和 6 5 0℃× 1 .5h的晶化处理制度 ,可以得到颗粒团聚程度小、近球形、平均粒度小于 4 0nm的以四方相为主的ZrO2 (Y2 O3 )
- 张海礁杨觉明陈平许岗刘秀兰
- 关键词:共沉淀超临界流体干燥团聚
- 制备PSZ超细粉的共沉-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研究
- 采用共沉淀-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出PSZ[ZrO2(Y2O3)]纳米粉,研究了位阻剂、超临界流体干燥处理工艺和晶华温度对粉末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法制备的粉末可以有效地防止干燥过程中粒子间的团聚,选择PEG作为位...
- 张海礁杨觉明陈平
- 关键词:共沉淀法
- 文献传递
- 掺镧或钇的锌铝氧化物粉及共沉一超临界流体干燥制备法
- 本发明是一种掺镧或钇的锌铝氧化物粉及共沉-超临界流体干燥制备法,液相共沉淀合成的沉淀物经去离子水与乙醇洗涤后,用乙醇溶剂在超临界条件下无明显液气界面的特性进行无收缩干燥,集中了两者的优点,消除或减轻锌铝复合氧化物纳米粉末...
- 杨觉明李建平包小平陈平张海礁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