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珍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初步研究(一)被引量:10
- 2018年
- 利用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资料,通过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青川地震等震例的反复对比研究,初步识别出可能存在的临震微波动。其特征表现为:(1)频谱范围较宽,优势频率集中在11~16Hz,频谱形态较为整齐;(2)在震前12~14天出现,有可能被震中距50km范围内的台站记录到;(3)可能具有方向性,其活动度变化显著的方位与发震断层、余震分布及震源位置较为一致。临震微波动可能与临震阶段震源区的预活动、微震动、微破裂或临震阶段相关活动构造微活动、微破裂、裂隙扩展等事件有关。
- 杨立明郝臻郝臻王建军张淑珍董蕾
- 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初步研究(二)被引量:9
- 2018年
- 为了验证和检验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及其主要特征,利用甘、青、川、滇、藏等区域台网200余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的波形资料,建立了实时监控技术系统。通过对2012~2014年间青藏块体发生的24次5级以上地震及部分无震区域台站观测的全程实时跟踪、动态监控,检验和验证了临震微波动现象的重现性和客观性,验证了临震微波动现象的频谱、时间、空间、方向性等特征,进一步得出了临震微波动现象可能与地震强度有关,且震级越大,震前出现持续临震微波动的可能性越大的结论。
- 杨立明郝臻郝臻王建军张淑珍董蕾
- 海拉尔CTBTO地震台阵下方小尺度非均匀体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利用国际禁核组织在海拉尔布设的小孔径地震台阵的16个深远地震波资料,分离出了P波波场中不相干的尾波.频率域中对波场扰动的研究表明,在0.5~3.0 Hz的频率范围内,观测到的波场扰动可以利用P波在随机介质中的散射进行解释.不同远震事件得到的稳定结果表明,在该台阵下方34 km厚的地壳和110 km厚的岩石层中可能存在相关长度为2.0~7.4 km的散射体.
- 沈旭章张淑珍郑重郝春月
- 关键词:散射
- 兰州台阵响应函数及不同方位小地震事件FK分析结果被引量:3
- 2010年
- 计算了兰州台阵不同频率的台阵响应函数,对台阵附近不同方位的4个小震进行了FK分析。结果显示兰州台阵2 Hz以下的台阵响应函数在原点附近呈现出对称的单主峰图样,而高于2Hz时台阵响应函数出现较多旁瓣,表明该台阵对于2 Hz以下的信号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小震的FK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甘肃省地震局地震目录和IASP91速度模型计算得到P波方位角和慢度与FK分析的结果总体上比较一致,但也存在一定差别,这种差别可能由所使用的理论模型和当地模型有差别以及未做台阵校正所引起。
- 沈旭章梅秀苹张淑珍秦满中
- 关键词:兰州台阵
- 核幔界面衍射波P_(diff)震相最大记录震中距探讨被引量:2
- 2015年
- 智利MS8.8特大地震在甘肃数字测震台网记录的最大震中距达179.7°,通过读取该地震初至震相的观测走时,计算该震相的平均观测慢度为4.104s/°,与Pdiff震相的理论慢度4.439s/°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甘肃数字测震台网和甘东南野外观测流动台阵独特的地理位置,记录到了至今全球最大震中距(179.7°)的核幔界面衍射波Pdiff震相;Pdiff震相起始观测走时明显滞后于IASP91理论走时;核幔界面复杂的形态对不同方位传播的Pdiff震相观测走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秦满忠李顺成刘旭宙张淑珍张元生
- 关键词:震相慢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