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盼

作品数:19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小鼠
  • 5篇病理
  • 4篇心肌
  • 4篇HMGB1
  • 3篇蛋白
  • 3篇心肌成纤维
  • 3篇心肌成纤维细...
  • 3篇迁移
  • 3篇迁移率
  • 3篇肌成纤维细胞
  • 3篇病理意义
  • 2篇心肌纤维
  • 2篇心肌纤维化
  • 2篇神经病
  • 2篇神经病理
  • 2篇神经病理性
  • 2篇神经病理性疼...
  • 2篇疼痛
  • 2篇转录

机构

  • 19篇江苏大学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无锡市克隆遗...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镇江出入境检...
  • 1篇天津血液中心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19篇张盼
  • 18篇苏兆亮
  • 18篇许化溪
  • 8篇纪晓昀
  • 8篇王胜军
  • 6篇汪汀
  • 5篇徐鑫鑫
  • 5篇田莎莎
  • 5篇倪萍
  • 4篇吴玉敏
  • 4篇邢丽丹
  • 4篇徐芸芸
  • 3篇刘嫣方
  • 3篇陈建国
  • 3篇张梦莹
  • 3篇吴静
  • 2篇佘鹏
  • 2篇孙彩霞
  • 2篇尹晶平
  • 2篇陈盼

传媒

  • 6篇免疫学杂志
  • 5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免疫学会...

年份

  • 2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与外排泵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对其耐药性形成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44株鲍曼不动杆菌。应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经Realtime PCR法检测外排泵基因ade B m RNA水平。扩增外排泵调控基因ade R和ade S全长片段并测序比对。结果在4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7株为多重耐药株且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米诺环素较为敏感。耐药菌株ade B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敏感株,且发现ade R的2639位碱基发生A→G突变,其对应的219位氨基酸则呈现AAA(赖氨酸)→GAA(谷氨酸)改变,而ade S无有义突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可能与ade ABC外排泵系统的过表达相关,且其表达可能与调控基因ade R的突变相关。
杨慧健邢丽丹糜祖煌沈培吴玉敏应欣宇别庆丽张盼徐芸芸吴静张梦莹倪萍苏兆亮许化溪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基因
LPS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HMGB1的释放与Ⅰ和Ⅲ型胶原蛋白分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在LPS刺激下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释放与Ⅰ、Ⅲ胶原蛋白分泌的相关性。方法:从7~14 d BALB/c小鼠心脏中分离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分别用LPS(500 ng/mL)刺激0,6,12,24,36,48 h后收取细胞及其上清。采用RT-PCR检测HMGB1以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中HMGB1以及Ⅰ、Ⅲ型胶原含量;采用免疫荧光分析HMGB1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LPS刺激CFs 6 h时HMGB1以及Ⅰ、Ⅲ型胶原水平无明显变化,12、24、36、48 h后HMGB1、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量均增加。Western blot检测发现,LPS刺激CFs 24 h后细胞上清可检测到HMGB1蛋白,且细胞中HMGB1的表达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免疫荧光观察到HMGB1的释放伴随着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转位过程。Ⅰ、Ⅲ型胶原蛋白的Western blot结果均呈现增加趋势。结论:LPS刺激CFs后HMGB1由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并可主动分泌到胞外,其作用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与心肌纤维化密切相关的Ⅰ、Ⅲ型胶原在LPS刺激后表达量明显增加,提示内源性HMGB1的定位及分泌可能与脓毒症引起的心功能紊乱后期的心肌纤维化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尹晶平苏兆亮王映梅汪汀田莎莎徐鑫鑫邢丽丹张盼马珂许化溪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1心肌纤维化心肌成纤维细胞
Graves病患者外周血Nuocytes细胞和相关因子的检测及免疫病理意义
纪晓昀陈建国别庆丽吴玉敏张盼苏兆亮王胜军许化溪
关键词:GRAVES病TH2转录因子细胞因子
胃癌患者外周血nuocytes相关因子的检测及其免疫病理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检测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retinoid acid receptor related orphan receptorα,RORα)、细胞表面受体T1/ST2和IL-17RB以及IL-5和IL-13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了解胃癌患者外周血中nuocytes细胞的极化状态,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常规Ficoll-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0例胃癌患者PBMC中RORα、IL-17RB、T1/ST2、IL-5、IL-13 mRNA表达水平。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PBMC中RORα、IL-17RB、T1/ST2、IL-5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IL-13的表达水平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胃癌患者RORαmRNA水平与IL-17RB、T1/ST2、IL-5、IL-13 mRNA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胃癌患者机体存在着nuocytes极化状态,可能是构成胃癌患者Th1/Th2细胞平衡失调的基础,也与MDSC、M2巨噬细胞参与的免疫抑制微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别庆丽吴玉敏杨慧健应欣宇汪汀张盼纪晓昀苏兆亮王胜军许化溪
关键词:T1ST2
大学生三人行能力互助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90后大学生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拥有强烈求知欲和创造欲的同时又具有懒散、自我封闭、缺乏集体荣誉感等的特点,作者尝试了在校大学生三人行能力互助培养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张盼王奇玉郑铁生孙玲先徐慧王为其沈雪妹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自我封闭求知欲
HMGB1参与HBSS诱导的Lewis细胞凋亡及其相关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HBSS饥饿缓冲液能否诱导肺癌细胞(Lewis)凋亡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Hank′s平衡溶液(HBSS)饥饿缓冲液作用于Lewis细胞12 h后采用Annexin V/PI流式双染检测细胞凋亡。Lewis细胞在HBSS处理30 min后流式检测ROS的产生,4、8、12 h后通过免疫印迹检测HMGB1蛋白的表达。另外,HBSS刺激Lewis细胞12 h后采用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 HBSS饥饿缓冲液作用于Lewis细胞12 h后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百分比明显增多。流式结果表明Lewis细胞在HBSS处理30 min后ROS表达量明显上升,免疫印迹检测发现HBSS作用Lewis细胞3 h后HMGB1表达增加,6 h后在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到HMGB1的分泌。另外,HBSS刺激12 h后Caspase-3表达也显著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SS饥饿缓冲液能诱导肺癌细胞(Lewis)凋亡,且凋亡可能依赖于ROS-HMGB1-Caspase-3通路。
孔凡芝苏兆亮倪萍徐鑫鑫张盼佘鹏许化溪
关键词:ROSHMGB1
Graves病患者外周血Nuocytes细胞和相关因子的检测及免疫病理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Graves病患者外周血转录因子RORα,PBMCs表面IL-17RB、T1/ST2、ICOS和CD45等膜分子,以及IL-5和IL-13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外周血中Nuocytes细胞的比例,以了解...
纪晓昀陈建国别庆丽吴玉敏张盼苏兆亮王胜军许化溪
关键词:GRAVES病TH2转录因子细胞因子
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HMGB1、miRNAs的检测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检测mi R-21-5p、mi R-155-5p、mi R-218-5p、mi R-222-3p、mi R-494-3p和HMGB1在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乳腺癌MCF-7荷瘤小鼠手术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8只乳腺癌荷瘤小鼠手术标本中mi R-21-5p、mi R-155-5p、mi R-218-5p、mi R-222-3p、mi R-494-3p和HMGB1的m 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MGB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mi R-21-5p、mi R-222-3p表达上调(P<0.05),mi R-155-5p、mi R-218-5p、mi R-494-3p表达下调(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HMGB1在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mi R-21-5p、mi R-222-3p与HMGB1的表达成正相关,而mi R-155-5p、mi R-218-5p、mi R-494-3p与HMGB1的表达成负相关。结论肿瘤微环境中mi R-21-5p、mi R-155-5p、mi R-218-5p、mi R-222-3p、mi R-494-3p和HMGB1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倪萍葛藤林新刘月琴包婷郡谢婵娟张盼沈慧玲许文林许化溪苏兆亮
关键词:微小RNAHMGB1乳腺癌
血管紧张素Ⅱ在EAM小鼠中的表达及致病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EAM小鼠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及其在EAM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首先诱导EAM模型,ELISA检测ATⅡ的表达水平,然后实验分为对照组、EAM组、EAM+氯沙坦(ATⅡ抑制剂)组,第21天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心肌炎症浸润情况;RT-q PCR检测心脏组织中相关炎症因子(IL-1β、IL-6、TGF-β)的m RNA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ATⅡ对巨噬细胞迁移作用及氯沙坦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诱导小鼠心肌炎模型,心肌组织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ATⅡ水平增高,具有促进炎症因子释放及巨噬细胞迁移的作用;使用ATⅡ抑制剂氯沙坦治疗后,心肌组织炎症评分降低,减少了淋巴细胞浸润;IL-1β、IL-6水平降低,而抑炎因子TGF-β表达高于EAM组;ATⅡ对巨噬细胞的迁移作用受到抑制。结论 ATⅡ可能是EAM发生的重要因素,抑制ATⅡ能够有效缓解心肌炎症损伤。
吕宏祥苏晓莲倪萍张盼姜媛媛周姗姗许化溪马瑞苏兆亮
关键词:EAM氯沙坦
SNL大鼠CD4^+T细胞脊髓浸润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脊神经结扎后,外周CD4+T细胞迁移浸润至腰段脊髓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脊神经结扎组(Tx组)、假冒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用up-down方法测定50%机械缩足阈值(50%MWT),并用FACS检测腰段脊髓CD4+T细胞的浸润情况,RT-qPCR法测定脊髓中趋化因子CCL2、CCL5、CXCL10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与S组、C组相比,术后3 d,Tx组50%MWT明显降低(P<0.01),至术后14 d达最低值,S组与C组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Tx组腰段脊髓浸润的CD4+T细胞明显增加(P<0.01),同时伴有CCL2、CCL5mRNA的表达增加(P<0.05);术后14 d,Tx组浸润的CD4+T细胞较术后7 d减少,虽高于S组、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上述各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也无明显差异;术后7 d、14 d,血清中各细胞因子的含量三组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损伤后,脊髓中高表达的趋化因子促进了外周CD4+T细胞的中枢浸润,脊髓浸润的CD4+T细胞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维持有关。
孙彩霞刘嫣方周成林陈盼张盼苏兆亮朱琛平王胜军许化溪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趋化因子CD4+T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