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蛋白
  • 3篇皮损
  • 2篇血管
  • 2篇皮肤
  • 2篇皮肤肿瘤
  • 2篇皮脂
  • 2篇皮脂腺
  • 2篇皮脂腺癌
  • 2篇肿瘤
  • 2篇黏附分子
  • 2篇腺癌
  • 2篇玫瑰糠疹
  • 2篇内皮
  • 2篇糠疹
  • 2篇基因
  • 2篇角化病
  • 2篇光线性
  • 2篇光线性角化病
  • 2篇汗腺

机构

  • 9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张贵贞
  • 8篇李玉平
  • 6篇四荣联
  • 5篇孙修蓉
  • 4篇姚春华
  • 3篇王爱学
  • 2篇王凤荣
  • 2篇廖海鹰
  • 2篇张玉敏
  • 2篇靳贵品
  • 1篇王凤荣
  • 1篇郭丽英
  • 1篇郝玉华
  • 1篇贾爱华
  • 1篇王大虎
  • 1篇马耀辉
  • 1篇胡玉贤
  • 1篇王娟
  • 1篇姚春华
  • 1篇孙修蓉

传媒

  • 5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8
  • 4篇199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及其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索玫瑰糠疹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皮损组均高于正常皮肤组及玫瑰糠疹皮损周围皮肤组,而且玫瑰糠疹皮损周围皮肤组高于正常皮肤组,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5/8标本中可见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处间隙扩大,紧密连接消失或破坏。结论:ICAM-1在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的高表达及玫瑰糠疹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与玫瑰糠疹部分皮损内可见数量不等的血管外红细胞有关。
李玉平王爱学四荣联张贵贞靳贵品郝玉华
关键词:玫瑰糠疹细胞间黏附分子-1透射电镜
银屑病患者血浆中内皮素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检测被引量:3
1998年
李玉平孙修蓉靳贵品张贵贞郭丽英
关键词:银屑病内皮素1CGRP
皮脂腺癌与汗腺癌细胞p53蛋白的定量分析
1997年
应用流式细胞免疫技术,对18例皮脂腺癌及汗腺癌患者细胞的p53蛋白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癌细胞与正常对照细胞的增殖指数、DNA指数及p53蛋白相对含量之间有显著的差别。癌细胞的异倍体率及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2%和100%,对照细胞的p53蛋白均为阴性表达。由此可见皮脂腺癌和汗腺癌细胞具有很高的增殖活性及p53基因的过度表达。
四荣联李玉平姚春华张贵贞孙修蓉
关键词:皮脂腺癌汗腺癌皮肤肿瘤P53蛋白
玫瑰糠疹皮损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检测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玫瑰糠疹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结果皮损组血管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皮肤组及玫瑰糠疹皮损周围正常皮肤组,玫瑰糠疹皮损周围正常皮肤组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VCAM-1在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高表达与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有关,参与了玫瑰糠疹的炎症反应。
胡玉贤王爱学李玉平四荣联张贵贞
关键词:玫瑰糠疹皮损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被引量:1
2007年
报告1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患者男,20岁。躯干、四肢出现毛囊性丘疹、脱屑1个月。皮肤科检查:颈部、躯干及四肢弥漫红色及暗红色斑片,其上密集分布粟粒大毛囊性丘疹,部分丘疹顶端可见针尖大脓疱。血常规及骨髓检查均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细胞层不规则增厚,毛囊及真皮内有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可见毛囊内嗜酸性粒细胞小脓肿。
王大虎贾爱华王娟张贵贞
关键词:毛囊炎脓疱性嗜酸性
多部位受累的扁平湿疣1例被引量:7
2004年
患者女 ,3 9岁。双耳廓内、鼻翼两侧、双腋下、腹部、双股内侧及外阴部出现肤色或淡红色绿豆至蚕豆大小表面光滑、湿润、隆起扁平丘疹 1个月 ,稍痒。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浅层弥漫性浆细胞浸润。血清学检查 :RPR 1:16( +) ,诊断为二期梅毒。
李玉平王爱学马耀辉张贵贞
关键词:扁平湿疣病理检查
光线性角化病皮损细胞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定量分析被引量:3
1997年
Bcl-2蛋白是Bcl-2基因的表达产物,可抑制细胞凋亡,在某些恶性肿瘤细胞出现过度表达。为探讨Bcl-2蛋白与光线性角化病(AK)的关系,作者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27例AK。结果显示:27例AK及正常对照的Bcl-2蛋白相对含量FI(FluorescenceIndex)分别为1.150±0.188和0.996±0.065(X-±S),0.05<P<0.01。但其中8例不典型增生严重AK的FI为1.335±0.0176(X-±S),与正常对照相比P<0.02。提示该病的Bcl-2蛋白有增高的倾向。
李玉平廖海鹰王凤荣王凤荣孙修蓉孙修蓉四荣联张玉敏
关键词:光线性角化病BCL-2蛋白基因表达
光线性角化病皮损的细胞DNA含量流式细胞分析被引量:1
1997年
光线性角化病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表皮细胞的非典型增生。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该病的这一特征,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定量分析了27例光线性角化病皮损细胞的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光线性角化病细胞的增殖指数(PI)高于正常人皮肤的PI值(P<0.05),8例非典型增生严重的光线性角化病细胞的DNA指数(DI)高于其余19例光线性角化病的DI值(P<0.05)。提示:光线性角化病皮损细胞增殖活跃,细胞非典型增生程度越高,DNA含量异常越明显。
李玉平廖海鹰孙修蓉王凤荣四荣联姚春华张贵贞张玉敏
关键词:光线性角化病DNA流式细胞术
皮脂腺癌及汗腺癌细胞Bcl-2蛋白的定量分析被引量:2
1997年
Bcl-2蛋白是Bcl-2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2 gene)的表达产物,经研究证实,该蛋白具有抑制细胞程序性死亡(又称细胞凋亡)的作用,这种作用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已在多种肿瘤中发现有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我们应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皮脂腺癌及汗腺癌细胞的Bcl-2蛋白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探讨Bcl-2蛋白与这两种皮肤附属器癌的联系。一、材料和方法标本来源:采用1972~1995年我院保存的石蜡包埋组织块,皮脂腺癌11份、汗腺癌7份(乳头状囊腺癌2份、大汗腺癌1份、小汗腺癌4份),以4份正常人皮肤石蜡包埋组织块为对照。测定前先将石蜡包埋组织作常规组织切片及HE染色,在光镜下核对诊断。
四荣联李玉平姚春华孙修蓉张贵贞
关键词:皮肤肿瘤皮脂腺癌汗腺癌BCL-2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