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乙型
  • 10篇肝炎
  • 7篇乙型肝炎
  • 4篇慢性
  • 4篇慢性乙型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米夫
  • 4篇拉米夫定
  • 4篇干扰素
  • 3篇胸腺
  • 3篇胸腺肽
  • 3篇血浆
  • 3篇阳性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病毒
  • 2篇胸腺肽Α
  • 2篇血浆治疗
  • 2篇乙型脑炎

机构

  • 23篇商丘市第一人...

作者

  • 23篇张连涛
  • 12篇梁贤栋
  • 12篇周文亮
  • 11篇任志强
  • 6篇李亚利
  • 1篇杨晓莉
  • 1篇李冬梅
  • 1篇刘敏环
  • 1篇张磊昌
  • 1篇姚庆玲
  • 1篇杨克丽
  • 1篇范雪娇

传媒

  • 3篇河南预防医学...
  • 3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1
  • 3篇200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治疗方法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14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重型病毒性肝炎病发年龄主要集中于30-50岁,且年龄与病死率成正比,老年患者病死率高达70%;②单纯HBV感染是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原因,占65.7%,病死率为45.7%。重叠病毒感染能明显加重患者病情;③重型病毒性肝炎按照脑病型、腹水型、混合型以及其他型分型,治疗效果有效率差异明显,分别为28.6%、41.1%、11.9%及55.6%;④肝炎治疗中并发症与转归有明显的关联;⑤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伴有胰腺炎(2.1%)、糖尿病(22.1%)及胆结石胆囊炎(27.9%)等。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肝性脑病,占55.0%;肝肾综合征,占37.1%;以及电解质紊乱,占46.4%。结论患者年龄、病因、临床类型、并发症以及伴随疾病的有无都会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转归。
张连涛梁贤栋周文亮任志强
关键词: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
米力农及小剂量多巴胺在重症手足口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米力农及小剂量多巴胺在重症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ICU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为早期应用米力农及小剂量多巴胺组和未使用组两组,在两组患儿中各随机选取血压、心率偏高者20例作对照回顾性分析,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其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及早应用米力农及小剂量多巴胺,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24、36h时的心率、血压变化及两组患儿的脱机时间。结果治疗24、36h后两组患儿血压、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36h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治疗24h时两组间比较差畀无统计学意义,脱离呼吸机时间治疗组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及早联合应用米力农及小剂量多巴胺,更有利于控制患儿的血压、心率,增加救治成功率,缩短治疗时间。
梁贤栋张连涛任志强周文亮
关键词:米力农多巴胺手足口病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取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其中研究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四项情况,并做好对比。结果:两组在治疗前肝功能及肝纤维化四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B和ALT值低于对照组(P<0.05),ALB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肝纤维化四项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在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方面的效果较佳,且抗病毒能力较强,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张连涛梁贤栋周文亮任志强
关键词:恩替卡韦胸腺肽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中药方剂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糖代谢异常的效果被引量:11
2013年
慢性乙型肝炎因病毒持续复制,炎症反复活动使肝组织持续受损,逐渐发展为肝硬化,往往影响糖的正常代谢[1].据报道[2],50% ~ 8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其中20% ~30%可最终发展为糖尿病(DM).由于DM药物对肝脏的副作用,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后大大增加了肝硬化治疗的复杂性,影响肝硬化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我院采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中药方剂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糖代谢异常的效果.
张连涛梁贤栋任志强
关键词:扶正化瘀胶囊中药方剂乙型肝炎肝硬化糖代谢异常
聚合酶链反应杂交梳技术评价抗HBc阳性的意义
2000年
目的 评价不同背景抗HBc阳性者体内存在HBV情况。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杂交梳技术检测不同背景抗HBc阳性者血清HBVDNA。结果 HBeAg(+)者HBVDNA全部阳性 ,HBeAg(+) /抗HBc(+)的HBVDNA阳性率在慢性乙型肝炎为 91 4 % ,在慢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为 59 3% (P <0 0 0 5)。抗HBs(+) /抗HBc(+)和单项抗HBc(+)的HBVDNA阳性率在慢性乙型肝炎及正常人分别为14 3% ,50 %和 0 % (P <0 0 5) ,8 3% (P <0 0 2 5)。结论 抗HBc(+)者的传染性取决于肝组织病变和其它血清标志物。
张连涛李亚利
关键词:PCR抗HBCHBVDNA
HBVS基因亚型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
2000年
目的 探讨HBVS基因亚型是否为影响干扰素疗效的因素。方法 应用α - 2b基因工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3个月后 ,比较HBeAg及HBVDNA的阴转率与各S亚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HBVS基因以Ⅰ型为主占 6 4 6 % ,Ⅱ型占 2 7 1% ,Ⅲ型及复合型较少。干扰素治疗 3个月后HBeAg及HBVDNA阴转率在S亚型各型间比较均无差异。结论 豫东地区HBV感染以S亚型Ⅰ型为主 ,干扰素抗病毒疗效与HBVS基因亚型无关。
张连涛
关键词:HBVDNA干扰素药理
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P基因区codon 550变异及临床研究
2003年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夫定后乙肝病毒YMDD变异情况 ,同时探索引起YMDD变异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136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ELISA检测HBeAg ,抗HBe ;PCR检测HBVDNA浓度 ,通过HBVcodon 5 5 0特异性PCR扩增确定YVDD及YIDD变异情况。结果  79例疗程达 5 2周者出现变异 12例 ,同时YVDD及YIDD变异 2例 (2 5 % ) ,5 7例疗程达 10 4周者出现变异 16例 ,同时YVDD及YIDD变异 4例。治疗前HBeAg阳性 82例中YMDD变异 17例 ,抗HBe阳性 5 4例中YMDD变异 17例。结论 拉米夫定引起YVDD及YIDD变异是耐药的原因 ,YMDD变异与发生HBV前C区变异无关系 。
张连涛
关键词: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基因变异ELISA
中和抗体阳性血浆治疗乙型脑炎的效果评价
2005年
目的:了解静脉输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血浆治疗乙脑的疗效。方法:对42例发病5 d 内的乙脑患儿入 院当日及次日各静脉给予1次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血浆,每次每公斤体重给予5ml,同时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38例患儿仅给予 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有无并发症、有无恢复期症状、死亡人数及有无后遗症的发生。结果:治疗组比 对照组退热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及死亡人数显著减少。治疗3 d 后惊厥消失例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半年后复查有后遗症者治 疗组为0,对照组4例,有显著差异(P<0. 05) 。结论:应用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血浆可显著改善乙脑患儿临床症状,加快病情恢复, 降低病死率及后遗症率,可作为治疗乙脑的新方法。
李亚利张连涛杨克丽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和抗体血浆
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术在重症肝炎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术在重症肝炎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重症肝炎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使用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术患者及仅内科保守治疗的3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同样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统计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第2、4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总胆固醇(TC)、凝血酶原活动度(PT%)等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精神、食欲、乏力、腹胀等一般情况变化,统计两组患者的最终疗效。结果治疗组无论在症状、肝功能好转还是康复时间方面较对照组都有明显的优势,在第2、4周ALT、AST、TBIL都有明显下降(P<0.05、P<0.05、P<0.01),CHE、PT%、TC明显升高(P<0.01、P<0.01、P<0.05),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能明显改善重症肝炎患者症状及肝功能,提高治愈率。
梁贤栋张连涛任志强周文亮
关键词: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重症肝炎
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成功救治1例报道
2013年
目的报道手足口病危重症1例,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治疗的关键所在及有效措施。方法筛选手足口病定点ICU收治的并成功救治的1例合并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损害的危重手足口病病例,抓住治疗的关键,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根据其预后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本例重症患儿救治成功,转危为安。结论由EV71感染所致的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起病急、病程短、进展迅速、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故早期甄别发现,及时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治疗,同时应积极脱水降颅压,采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积极控制并发症,及时避免出现人机对抗,给予亚低温治疗。配合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改善微循环,严密监测体温、血糖、血压、血气变化并对症处理等等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任志强张连涛梁贤栋周文亮
关键词:神经源性肺水肿手足口病重症救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