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肺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腹式呼吸训练,呼吸训练强度均为20min/次,3次/周,共4周。两组患者均于训练前、训练4周后、术后3个月时完成M型超声下观察平静呼吸、深吸气2种呼吸状态时的双侧膈肌运动幅度和肺功能检测。肺功能观察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及其各自占预测值的百分比。结果:训练4周后,两组患者膈肌运动幅度和肺功能均较基线值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FVC、FEV1%、FVC%、平静呼吸和深吸气时的术侧膈肌运动幅度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在术后3个月,试验组的FVC、FEV1%、深吸气时的双侧膈肌运动幅度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可以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膈肌运动和肺功能。
目的: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与传统的呼吸道管理技术(扣拍、震动)相比对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肺外科住院患者中募集到106例肺癌患者,将符合条件的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的78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中分别有2例患者中途退出,共有74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试验组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59.05±10.57)岁;对照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53.95±12.59)岁。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常规的物理治疗基础上,将传统的2次/天,10min/次的扣拍震动,换成2次/天,每次6—8个循环的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拔管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天数、心肺功能恢复的程度。结果:试验组术后的拔管天数要小于对照组(1.41±0.60 vs 2.84±1.07,P<0.05),术后第4天的6min步行距离试验组大于对照组(377.46±67.95 vs 328.48±89.17,P<0.05),术后第4天FEV1和FVC与术前相比改变值试验组要小于对照组,分别是(0.55±0.38 vs 1.03±0.45,P<0.05;0.84±0.20 vs 1.22±0.48,P<0.05),虽然术后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分别是(11.76±3.56 vs 13.73±4.90,P=0.054)、(5.56±2.64 vs 6.16±2.40,P=0.31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与传统的呼吸道管理技术相比,应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可以缩短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拔管天数,促进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从而起到快速康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