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朝丞
- 作品数:138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跳跃,简洁清新的行文方式
- 2001年
- 跳跃式行文法,亦称间奏式、断裂式行文法,原本是散文,特别是诗词写作的常用方法。它最早被国外的新闻界广泛应用于新闻写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今,我国一些新闻工作者也注意使用这种手法。一批行文活泼、语言精简、篇幅短小、信息量大的新闻作品屡见报端。仅以《人民日报》为例,早在1991年9月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选中就有这样一篇作品荣获一等奖。
- 彭朝丞
- 关键词:行文方式句子段落自然段新闻
- 引语,新闻写作的入门课
- 1998年
- 引语是指在新闻写作中精当的引用新闻人物的语言,或报告、演讲中的话语的一种写作技巧。是用客观报道手法写活、写好新闻的重要技巧之一。新闻的本源是大千世界新近发生的万事万物,是人类在同自然界和社会生存发展斗争所发生的新鲜的、有意义的事实报道。这样,客观性便...
- 彭朝丞
- 关键词:新闻写作间接引语直接引语防空部队新闻人物
- 延伸 多关注新闻中的“为什么”
- 2002年
- 近读《扬子晚报》的一篇谈办报经验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话给笔者的印象很深: '快,是《扬子晚报》的传统优势。过去,我们在许多新闻的报道上都打了‘第一枪’。这也是《扬子晚报》能够赢得读者的一大法宝。但是,光有这一点还不够。我们经常听到读者有这样的反映:《扬子晚报》的新闻快是快,就是看了不过瘾。所谓‘不过瘾’,是相比而言的。有的媒体特别注重挖掘新闻的潜在价值,有时候接过你的线索深挖下去。结果抱了‘金娃娃’。
- 彭朝丞
- 关键词:新闻报道新闻背景
- 在“为什么”上作文章
- 2000年
- 近读《扬子晚报》的一篇谈办报经验的文章,有一段话给笔者的印象很深:"快,是《扬子晚报》的传统优势。过去,我们在许多新闻的报道上都打了‘第一枪’。但是,光有这一点还不够。我们经常听到读者有这样的反映:《扬子晚报》的新闻快是快,就是看了不过瘾。……有的媒体特别注重挖新闻的潜在价值,有时候接过你的线索深挖下去,结果刨了个‘金娃娃’。这些成功经验使我们思路大开。我们提出,要延伸晚报的优势,有价值、符合晚报特点的新闻不但要打‘第一枪’,还要力争报深报透报到位,做到既快又好。用个形象比喻,就是:"好苹果,不但要咬一口,还要力争吃掉它。"
- 彭朝丞
- 关键词:新闻价值动态新闻
- 改进非事件性新闻写作的理性思考(上)
- 1998年
- 彭朝丞
- 关键词:非事件性新闻新闻写作新闻事实中国新闻奖新闻主题新闻由头
- 试论新闻写作的贴近术
- 1999年
- 彭朝丞
- 关键词:新闻写作贴近群众受众群体正确舆论导向新闻作品上海家化
- 论新闻幽默的表达技巧被引量:3
- 1999年
- 彭朝丞
- 关键词:新闻作品新闻事实新闻写作幽默感语言环境思想感情
- 准确传达人民解放军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声音——评获奖评论《中国主权不容侵犯》
- 2002年
- 彭朝丞
- 关键词:《中国主权不容侵犯》新闻宣传工作新闻评论
- 对话在新闻中的运用
- 1986年
- 掌握和运用好新闻中的对话——让新闻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不仅能增强新闻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感染力,有利于表现时代的特征,人物的性格和个性;同时,还能增强新闻作品的可信性。在新闻史上据有一席之地的名篇佳作中,有些篇章就是以其对话赢得读者。 1947年2月7日,新华社发过一则消息《刘胡兰慷慨就义》,这则不到三百字的新闻,除了三十四个字的导语和二十个字的结尾外,几乎全是采取问答式的对话。
- 彭朝丞
- 关键词:新闻性格个性心理特征新闻作品新闻事实
- 要把系列报道真正搞好
- 1997年
- 要把系列报道真正搞好10月上中旬,在乌鲁木齐市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广播、电视和报纸都增设了“系列报道”(包括连续报道、组合报道)奖项。我作为系列报道组的一名评委,通过评选工作的实践,不仅使自己增长了许多知识,同时也引发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 彭朝丞
- 关键词:新闻评论新闻报道信息传播新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