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练红

作品数:42 被引量:22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锆石
  • 9篇地质
  • 9篇年代学
  • 8篇元古代
  • 6篇新元古代
  • 6篇杂岩
  • 6篇碎屑
  • 6篇碎屑锆石
  • 6篇同位素
  • 6篇北缘
  • 5篇山岩
  • 5篇南秦岭
  • 5篇U-PB年代...
  • 5篇成矿
  • 4篇扬子北缘
  • 4篇陆块
  • 4篇矿床
  • 4篇花岗岩
  • 4篇火山
  • 4篇火山岩

机构

  • 38篇中国地质调查...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长江大学
  • 3篇宜昌地质矿产...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河南省地质矿...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 1篇四川省冶金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中化地质矿山...

作者

  • 42篇彭练红
  • 23篇刘浩
  • 22篇邓新
  • 22篇徐大良
  • 18篇魏运许
  • 9篇邱啸飞
  • 9篇彭三国
  • 9篇张维峰
  • 7篇朱江
  • 7篇卢山松
  • 7篇江拓
  • 5篇杨红梅
  • 5篇赵小明
  • 4篇牛志军
  • 2篇段瑞春
  • 2篇姚华舟
  • 2篇谭娟娟
  • 2篇曾庆銮
  • 2篇朱章显
  • 2篇梁约翰

传媒

  • 8篇地球科学
  • 5篇岩石矿物学杂...
  • 5篇华南地质与矿...
  • 4篇地质通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资源环境与工...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2013年全...
  • 1篇2014年中...
  • 1篇2014年中...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1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湖北大洪山地区一套紫红色砂-砾岩系沉积年代的再认识--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6
2016年
湖北大洪山地区花山群六房咀组之上不整合覆盖了一套紫红色砂-砾岩。这套岩石的沉积时代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是南华纪早期;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晚侏罗世。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这套碎屑沉积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测年,获得有效年龄数据125组,年龄值变化范围较大(3223~771Ma),主要集中于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早期(约2500Ma)、古元古代(约2000Ma)和新元古代(约800Ma)3个时间段。对比鄂东南地区和三峡地区莲沱组岩石学特征和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认为其具有相似的物源,这套岩系沉积时代应该为南华纪早期而非晚侏罗世。综合分析扬子地块的前寒武纪年龄,认为扬子地块可能存在大量未岀露的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早期(约2500Ma)基底,约2500Ma的岩石应该是扬子地块深部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子地块存在广泛的古元古代(约2000Ma)岩浆活动,这期岩浆活动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陆聚合在扬子地块的响应。新元古代(约800Ma)扬子地块北缘存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同期裂谷,裂谷内基性岩可能为大洪山地区南华纪地层中基性岩砾石的物源。
张雄曾佐勋潘黎黎曾智辉彭练红徐大良魏运许刘浩邓新
关键词:莲沱组碎屑锆石LA-ICP-MS锆石U-PB年龄扬子地块
西大别南缘印支期吕王-高桥-永佳河构造混杂岩带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4
2021年
在西大别造山带的区调工作中,新识别出一系列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的岩石-构造单元,它们沿着吕王-高桥-永佳河一线展布,并构成一条NNW-SEE向展布的构造混杂岩带.该混杂岩带主要由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硅泥质岩、石英质岩、大理岩、含碳陆源碎屑岩、双峰式火山岩以及卷入其中的榴辉岩等多种变质岩块(片)共同组成,并赋存于一套遭受了强烈剪切变形的泥质片岩之中.混杂岩带内各岩块(片)的原岩年龄跨度较大(>4亿年),分别集中在1 200~1 100 Ma和800~700 Ma之间.锆石记录的变质年龄和云母的冷却年龄则主要集中在240~200 Ma之间.结合接触关系、岩性组合、年代学及地球化学数据的综合研究认为,混杂岩带的物质来源既包括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早期的弧-弧后盆地系统的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也包括叠置其上的新元古代中-晚期大陆裂解期的沉积岩-火成岩.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性质岩石在三叠纪不同程度地卷入了华南陆块北缘向华北陆块之下的俯冲,而后快速折返,最终沿着区域上折返断裂(桃花-七角山断裂)就位于西大别造山带之中,形成一条包含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三叠纪构造混杂岩带.混杂岩带内新厘定的中元古代末弧-弧后岩浆-沉积事件,可与大洪山-黄陵庙湾同时期的地质事件对比,它们共同揭示扬子北缘曾经存在一条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早期的俯冲岩浆带.
徐扬徐扬邓新邓新王令占刘浩张维峰张维峰魏运许彭练红
关键词:扬子克拉通北缘构造地质学
安徽东溪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和形成时代——流体包裹体和赋矿安山岩U-Pb年代学约束被引量:7
2017年
安徽东溪金矿床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北淮阳构造带的中生代晓天火山盆地中,是桐柏-大别成矿带具有代表性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金矿体以含金方解石脉和方解石-石英脉形式产出,受NW向断裂控制,赋矿围岩为毛坦厂组安山质火山岩。该矿床热液成矿过程由早到晚可分为粗晶方解石阶段和方解石-石英阶段。早、晚阶段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十分发育,主要类型有纯液相、纯气相和富液二相流体包裹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28~172℃,冰点温度介于-0.7^+23.4℃之间,盐度为0.35%~0.92%;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05~160℃,冰点温度介于-0.5^+9.1℃之间,盐度为0.18%~0.52%。成矿流体从早阶段演化到晚阶段,温度和盐度具有小幅度的降低趋势。岩浆热液和加热循环的大气降水的混合可能是引起金属元素富集、沉淀的主要机制,该矿床是地表浅部热液对流系统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研究表明,赋矿安山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6.7±1.4Ma(1σ,MSWD=0.95),代表了其火山作用时限。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东溪金矿床成矿时间可能与安山岩喷发时限基本一致。该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陆壳强烈伸展和岩石圈地幔上涌的动力学背景。
朱江彭三国彭练红雷天赐龚银杰刘兴平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早白垩世
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中侏罗世基性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证据
2017年
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大洪山地区出露一套变质辉长辉绿岩脉,该岩脉沿襄樊-广济断裂带侵入到大洪山造山带增生杂岩之中,本文采用锆石U-Pb LA-ICP-MS定年方法,获得了该变质辉长辉绿岩脉的岩浆锆石年龄为163±3 Ma,代表岩脉的侵位结晶年龄,是目前桐柏-大别造山带已知最早的造山后晚中生代岩浆活动记录之一,表明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开始于中侏罗世晚期,与北大别地区初始深融作用时间相当,比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峰期(~130 Ma)早约30 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eHf(t)值为+5.8^+10.8(平均值为+9.7±0.7),对应的单阶段Hf模式年龄t_(DM1)为387~595Ma(平均值为434±29Ma),明显大于岩脉成岩年龄,表明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于亏损地幔,亏损地幔为早古生代伸展过程的产物。结合区域研究资料,163±3 Ma是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南缘中生代陆-陆碰撞后最古老的岩浆岩年龄之一,与大别造山带山根软化的时代一致,可能代表桐柏-大别造山带由挤压环境向伸展环境的初始转换时间,据此认为桐柏-大别造山带从山根软化到大规模伸展垮塌间隔-30Ma,地幔经历了亏损-富集的转化过程。
刘杰刘杰邓新彭练红刘浩
关键词:中侏罗世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桐柏-大别造山带
大别山区花岗质片麻岩特征及其地质演化被引量:4
2007年
大别山地区的花岗质片麻岩主要由TTG系列和钙碱性系列组成。TTG系列为太古代时期造陆阶段的产物;钙碱性系列由新元古代和中生代两个时代的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反映了两次汇聚过程。新元古代时期,北大陆向南大陆汇聚,“大别山”地区总体处于仰冲盘,发育一套钙碱性系列花岗岩;中生代,则是北大陆形成阶段,南大陆向北靠拢,并发生俯冲、碰撞,伴随着大量的花岗岩的侵位。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总结了大别山地区太古代时期古陆核形成及其特征、元古代时期板块运动的发展与演化、古生代特提斯洋从离散至汇聚的发展演化历程。
彭练红王建新邓乾忠魏运许王志元
关键词:花岗质片麻岩地质演化
湘西-鄂西成矿带新元古代地层区划及岩石地层划分对比方案被引量:2
2014年
湘西—鄂西成矿带自新太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发育。依据大地构造演化特征,结合地层发育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按青白口纪和南华纪—震旦纪两个阶段进行地层区划分。青白口纪时期,研究区分为南秦岭地层区、黄陵地层区、梵净山地层区、武陵-雪峰地层区与四川盆地区。南华纪-震旦纪时期,研究区分为南秦岭地层区武当地层分区、陨均台地层分区及扬子地层区湘黔鄂地层分区、湘中分区。对成矿带岩石地层提出了对比方案,主要为:石桥铺组和黄狮洞组来替代甲路组;沿用乌叶组而弃用砖墙湾组;重新定义清水江组,将以板岩为主的地层都归属清水江组,相当于番召组上段、清水江组、平略组之和;保留原清水江组之上的隆里组而弃用平略组(黔)和岩门寨组(湘);弃用陨均台地区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沿用尚家店组和青山寨组的定名;采用老堡组来替代留茶坡组。
刘浩徐大良牛志军彭练红魏运许
关键词:新元古代地层划分与对比地层分区
扬子陆核古元古代变质事件——来自孔兹岩系变质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的证据被引量:17
2017年
崆岭杂岩除太古宙结晶基底外,还出露一套以含石墨和富铝矿物为特征的孔兹岩系。相对于结晶基底,目前对于该套表壳岩系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有限。对该套孔兹岩系中代表性岩石类型榴线英岩开展了变质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榴线英岩变质年龄为1964±12Ma。结合前人在相近地层岩石组合中报道的锆石U-Pb年龄数据,推测崆岭杂岩孔兹岩系原岩可能沉积于2.1~2.0Ga。扬子陆核的古元古代变质-岩浆作用可能与全球广泛存在的同时期(2.1~1.8Ga)碰撞造山事件有关,暗示其很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
邱啸飞赵小明杨红梅魏运许吴年文卢山松江拓彭练红
关键词:孔兹岩系锆石U-PB
湖北大洪山打鼓石群沉积时限——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的证据被引量:9
2017年
出露于扬子北缘大洪山地区的打鼓石群是扬子地区保留比较完整的中元古代地层,其上被青白口系花山群不整合覆盖。通常认为其与神农架群时代相当,但缺乏物源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证据。首次报导了打鼓石群底部太阳寺组砂岩的碎屑锆石U-Pb年龄。测年结果显示,该砂岩中碎屑锆石最古老的年龄为3.1~3.2Ga,最年轻年龄为1124Ma,并在2.65Ga和2.75Ga出现统计峰值,且年龄组成与崆岭杂岩区和杨坡杂岩区的多期岩浆活动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而鄂西地区神农架群沉积于1.1~1.4Ga,主要统计峰值年龄为1.6Ga、2~2.1Ga、2.7~2.8Ga。因此,打鼓石群沉积时间晚于神农架群,两者非同物异名。
刘浩徐大良魏运许邓新彭练红
关键词:碎屑锆石
大别山北麓白石坡银矿区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19年
白石坡银矿床是大别山地区具代表性的中型银矿床,已探明银储量219.8t。银矿体与矿区花岗斑岩空间关系密切。为深化理解其成矿地质背景,对白石坡花岗斑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观察、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获得花岗斑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42±2)Ma(MSDW=1.9),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具较高的SiO2含量(73.94%~76.14%)和富K2O(7.46%~9.55%)等特点,总体属于强过铝质(A/CNK=1.07~1.45)、高钾钙碱性系列,具高分异花岗岩特征;岩石富集轻稀土((LREE/HREE)N=10.88~12.89),具中等Eu负异常,并具有较低的Sr、Y、Yb含量。岩石锶同位素初始比值ISr为0.714 762~0.715 890,钕同位素εNd(t)值约为-13.8,两阶段Nd模式年龄TDM2=2.06~2.05Ga。锆石εHf(t)值集中于-16.6^-13.5,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1.98~1.81Ga。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特征共同揭示,该花岗斑岩可能是扬子陆壳北缘古老地壳物质重熔演化的产物。白石坡花岗斑岩及相关银矿床形成于白垩纪加厚下地壳拆沉之前地壳持续挤压加厚环境,与陈棚组火山活动不存在直接联系。
朱江朱江陕亮唐相伟唐相伟彭三国
关键词:花岗斑岩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
西大别地区吕王-高桥混杂岩带石墨赋矿岩系碎屑锆石U-Pb年龄:对中元古代海相沉积事件的约束
2024年
【研究目的】扬子陆块北缘大别山地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的物质记录有限,制约了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演化认识。大别山核部吕王—高桥混杂岩带内“石墨片岩–石英岩夹大理岩”沉积岩系的年代学研究可为大别山地区中元古代古洋(海)盆演化提供新约束,对区域前寒武纪成矿与找矿提供科学指导。【研究方法】在开展1∶10000地质测量查明混杂岩带岩石组合特征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对赋石墨矿变沉积岩系的石英岩开展锆石原位U–Pb同位素测年。【研究结果】大别造山带核部发育中元古代“石墨片岩–石英岩夹大理岩”变沉积岩系,为一套浅海相沉积、成熟度高的砂岩。石英岩原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主要为2.55 Ga、2.06 Ga、1.86 Ga及1.43 Ga,最年轻峰值年龄1.43 Ga约束了原岩沉积时代下限。这套变沉积岩原岩沉积时代为中元古代晚期,其沉积物源可能主要来自扬子陆块基底。【结论】吕王—高桥混杂岩带保留了大别山核部较早的海相沉积记录,并为区域石墨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该变沉积岩系原岩可能形成于中元古代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期的扬子陆块边缘海盆地。
朱江朱江李占轲吴波李占轲彭练红
关键词:混杂岩带石墨矿沉积岩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