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艳
- 作品数:44 被引量:221H指数:8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抑郁症情绪记忆中尾状核激活性别相关差异的fMRI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利用fMRI探讨尾状核激活在抑郁症情绪记忆中的性别差异。方法纳入单相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另纳入健康志愿者(正常组)44名,男23名,女21名。采用120幅彩色情景图片,分为编码和立即提取两个阶段,对所有对象行3.0TfMRI,分析并比较组间及性别间对图片反应正确率及尾状核激活差异。结果抑郁症组男性和女性对情绪图片反应正确率均低于正常组[男性:(65.12±20.25)%vs(79.30±16.17)%,女性:(64.41±25.20)%vs(79.43±15.24)%;P均<0.05),抑郁症组女性对中性图片反应正确率低于正常组[(45.11±23.03)%vs(63.38±19.13)%,P<0.05]。fMRI中抑郁症女性全脑激活以瞬时效应为主,双侧尾状核头部激活均强于正常组(P<0.05),其右侧尾状核头部激活强于男性(P<0.05);男性全脑激活以持续效应为主,双侧尾状核头部激活均强于正常组(P<0.05),左侧尾状核头部激活强于女性(P<0.05)。结论单相抑郁症情绪记忆增强效应尾状核激活存在性别差异,与尾状核头部功能相关。
- 黄国权王海宝徐丽艳汪建文李小虎余永强
- 关键词:抑郁症性别尾状核情绪记忆
- 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对成人情绪记忆增强效应相关脑结构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VBM)和行为学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全脑容积及情绪记忆成绩,以探讨情绪记忆增强效应相关脑Ⅸ形态学特点。方法32名健康年轻人参加实验。试验过程包括情绪记忆行为学检测和磁共振扫描两个阶段,其中行为学检测包括记忆编码和再认,并记录行为学成绩。利用3.0T磁共振采集全脑容积数据。采用VBM5对全脑容积进行分割,获得脑灰质、脑白质和脑脊液容积。运用SPM5和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情绪图片再认正确率较中性图片正确率高(z=5.08,p〈0.01),增强效应明显(△Pr=0.12±0.01);情绪记忆增强效应主要相关脑区包括双删杏仁核、额叶背外侧、额中回、前额叶背内侧、梭状回、右侧海马旁回、左侧眶回、中扣带回,并与双侧杏仁核容积率显著相关(左:r=0.564,P〈0.01,右:r=0.541,P〈0.01)。结论从脑形态结构水平证实了杏仁核等相关脑区是参与情绪记忆的重要脑结构,进一步扩展了功能成像的相关研究结果。
- 宋文王海宝徐丽艳潘豪吴津民余永强
- 关键词:情绪记忆脑容积磁共振成像
- 乳腺分叶状肿瘤钼靶X线表现及病理对照(附29例分析)
- 徐丽艳余永强王海宝
- 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正常者脑内原发性淋巴瘤PCL的MRI表现,提高MRI对该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收集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的9例PCL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结果 9例中8例位于小脑幕上,1例位于小脑幕下。颅内PCL MRI表现为以等及稍长T1信号,T2WI信号不高,呈等、低及稍高信号,2例内见明显长T1长T2信号囊变坏死,邻近脑实质及脑室轻度受压移位,9例肿块病灶周围均可见长T1长T2信号水肿带;增强扫描后肿块明显强化,呈"棉花团状"或"手握拳样"改变,9例均未见邻近颅骨受累。结论 MRI对颅内PCL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其与其他颅内肿瘤有着相似之处,确诊仍需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 吴礼明徐丽艳殷敏敏余永强
- 关键词: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 影像诊断学试卷质量与考试结果分析
- 2010年
- 目的分析影像诊断学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和考试结果。方法采用试卷分析与评价指标,对安徽医科大学5年制本科医学影像专业2004级影像诊断学期末考试试卷进行评价。结果试卷的整体难度系数(P)为0.76,试卷信度(α)为0.78,区分度(D)为0.28。学生平均成绩为81.29分,及格率为98.3%,优秀和良好率为55.9%。记忆型、概念型和综合分析型题的失分率分别是23.8%、32.6%和13.8%。结论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不清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而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强。试题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 李小虎赵韧张国兵余永强刘斌余长亮徐丽艳沈流王珩
- 关键词:影像诊断学考试试卷分析教学管理
- 非哺乳期乳腺炎钼靶X线诊断
- 徐丽艳余永强王海宝
- 钼靶X线对于乳腺叶状肿瘤及纤维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朱晓红余永强徐丽艳
-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和病理对照(附7例分析)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分析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方法收集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的7例pPNET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MRI表现。结果7例pPNET中,2例位于颅内,2例位于下肢,1例位于椎管内并跨椎管内外生长,1例位于盆腔内并累及骶骨,1例位于腹膜后。软组织内pPNET呈等T1、稍高T2信号,内可见囊变坏死及出血,1例边缘可见假包膜,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侵犯周围骨组织。骨pPNE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有较大的软组织肿块。免疫组化结果显示7例均见CD99表达,4例突触素表达,3例嗜铬粒蛋白表达,2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表达,2例波形蛋白表达,1例上皮细胞膜抗原表达。结论MRI对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徐丽艳钱银锋赵本胜余永强刘斌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免疫组织化学
- 大块骨质溶解症的影像学表现(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提高对大块骨质溶解症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本文报道2例影像学及病理组织明确诊断大块骨质溶解症患者,其中1例患者随访1年。结果 结合文献探讨大块骨质溶解症影像学表现:X线片可见管状骨病变残端呈"笔尖"状,扁骨病变均表现为"骨缺损"或"骨消失"。CT可见扁骨缺损边缘呈"尖角"状。MRI示正常骨髓信号消失,T1WI病灶呈与肌肉信号相近的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结论 大块骨质溶解症又称Gorham-Stout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以大块骨质溶解为特征的骨损害。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组织切片检查可见骨质内脉管肿瘤样改变。
- 李小虎王万勤陈华平钱银锋赵韧余永强刘斌徐丽艳余长亮
- 关键词:骨质溶解原发性诊断显像
- CT影像组学在甲状腺良恶性微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1
- 2021年
-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203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其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48例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55例,使用影像组学智能分析软件(AK)对甲状腺微小结节的CT平扫及增强图像进行组学分析,运用6种模型进行评估:Forest模型、SVM模型、KNN模型、Tree模型、Bayes模型及Logistic模型。获取不同模型对于甲状腺良恶性微小结节鉴别诊断的准确度、特异性、敏感度及AUC。平扫和增强扫描Forest模型诊断效能均最佳。平扫训练组诊断准确度99.3%、特异性97.9%、敏感度100%、AUC 0.999,测试组诊断准确度87.9%、特异性81.0%、敏感度91.1%、AUC 0.884。增强训练组诊断准确度100%、特异性100%、敏感度100%、AUC 1.000,测试组诊断准确度82.8%、特异性93.3%、敏感度71.4%、AUC 0.905。CT影像组学Forest模型对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平扫和增强CT影像组学分别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 张大伟王海宝方杰李之豪徐丽艳余长亮王万勤伏树奇李晓舒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