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春华

作品数:33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手术
  • 9篇血管
  • 8篇外科
  • 7篇动脉
  • 7篇手术治疗
  • 7篇脑室
  • 6篇显微手术
  • 6篇颅内
  • 5篇血管瘤
  • 5篇海绵状
  • 5篇海绵状血管瘤
  • 4篇动脉瘤
  • 4篇神经内镜
  • 4篇肿瘤
  • 4篇外科手术
  • 4篇显微手术治疗
  • 4篇囊肿
  • 4篇内镜
  • 3篇第三脑室
  • 3篇三脑室

机构

  • 26篇南昌大学第一...
  • 10篇复旦大学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33篇徐春华
  • 17篇李东海
  • 11篇曾而明
  • 9篇刘越
  • 9篇洪涛
  • 9篇肖利民
  • 5篇高翔
  • 5篇郭昌贵
  • 4篇周范民
  • 3篇段剑
  • 3篇黄海波
  • 2篇周东伟
  • 2篇李美华
  • 2篇王海滨
  • 2篇郎黎琴
  • 2篇叶新运
  • 2篇陈红伟
  • 2篇陈明宇
  • 2篇邓圣泽
  • 2篇冯九庚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江西医药
  • 3篇国际神经病学...
  • 3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Ommaya囊联合脑室型ICP探头置入术在脑室出血中的应用
徐春华肖利民刘越王立超范昊文李东海
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的建立及3.0T MRI影像学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的建立及3.0TMRI上胶质瘤模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16只SD大鼠经在矢状缝右侧3mm,冠状缝前1mm缓慢进针注入10μ1C6鼠胶质瘤细胞(PBS)5×105个,随机选取4只大鼠脑胶质瘤模型按接种后4、7、10、14d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选取2只正常大鼠行MRIT1WI、T2WI平扫和增强扫描作对照。结果所有大鼠胶质瘤模型均成功构建,成瘤大鼠自第7d开始出现体重下降,觅食减少,反应迟钝。12d开始出现进行性颅内高压症状,出现眶周出血、眼球外突、偏瘫等表现,第13d死亡4只,第15d死亡8只,第17d死亡4只。大鼠脑胶质瘤模型从接种第4d右侧大脑半球接种点可见小点状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小点状强化;第7d病变更明显,呈小结节状强化;第10d结节较前增大,强化更为明显;至第14d病变进一步增大,中线移位明显,右侧大脑半球1/3~1/2呈长T2信号,但T1WI病变始终与周围正常脑组织不能区分;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区呈明显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区无强化。正常大鼠脑组织T1WI呈稍长T1信号,皮质与白质分界不清;T2WI脑皮质与白质能较好分辨,皮质信号高于白质,双侧侧脑室后角呈高信号,小脑幕呈对称低信号;增强扫描脑组织无强化。结论大鼠自第7d开始出现成瘤反应,2周左右大鼠出现死亡,最长存活时间不超过3周;大鼠C6脑胶质瘤MRI呈等T1、长T2信号,MRIT2WI及增强扫描均能检测出大鼠C6脑胶质瘤,但增强扫描更能准确反映病变大小及形态,正常大鼠脑灰、白质及脑室在T2WI能较好显示,小脑幕呈对称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正常脑组织无强化,本实验为进一步进行脑胶质瘤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徐春华陈红伟叶新运曾而明周范民
关键词: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磁共振成像
第三脑室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2009年
海绵状血管瘤为先天性血管畸形,它很少发生于第三脑室。常见临床表现为脑积水及认知功能损害。第三脑室海绵状血管瘤与其它颅内幕上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相比有快速生长及出血的倾向,因此需要更紧急的处理。目前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尽可能完全切除病变,同时应避免损伤邻近重要结构。脑室镜的应用有助于第三脑室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及治疗。
徐春华高翔
关键词:第三脑室肿瘤海绵状血管瘤外科手术脑室镜
显微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278例报告
2012年
目的总结后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后交通动脉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78例手术患者中,269例行瘤颈夹闭术,9例行包裹加固术,术中辅助使用神经内镜86例。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术后GOS评分:4~5分256例,2~3分15例,死亡7例。无动脉瘤残留及复发。结论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并辅助使用神经内镜治疗后交通动脉瘤,可取得满意疗效。
徐春华曾而明刘越孟伟段剑黄学锋李东海
关键词:后交通动脉瘤
颅内血管重建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个体化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重建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中个体化应用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16例行颅内血管重建术的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16例共18个动脉瘤,其中16个动脉瘤因处理动脉瘤需要行不同术式的颅内血管重建术,6个动脉瘤行移植血管重建,10个动脉瘤行原位血管重建。1例患者因移植血管闭塞致急性脑梗死,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对于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颅内血管重建术是一重要治疗手段;应根据颅内动脉瘤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曾而明洪涛徐春华唐斌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
神经纤维瘤病1型合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1例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合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CM)的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报告1例NF1合并CCM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产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本病例NF1未行治疗,CCM全切除。口服卡马西平抗癫疒间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无癫疒间发作。结论 NF1合并CCM的机制及NF1的治疗仍待研究。
郭昌贵李东海徐春华肖利民范昊文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1型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的治疗策略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动脉瘤性SAH患者继发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结合动脉瘤性SAH患者不同时期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相关头颅CT或MRI辅助检查结果等,术前,术中及术后不同时期适时选择采用脑室外引流及ommaya囊外引流,显微镜下打开终板池造瘘,术后硬膜外或经腰大池引流血性脑脊液,侧脑室腹腔分流或脑室镜终板造瘘等不同治疗策略治疗脑积水,取得满意效果,按照预后评分标准(GOS)56例患者中,出院时GOS 4-5分39例,3分14例,2分3例,无死亡。结论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脑积水的临床特点,选用相应的治疗策略,可明显降低患者致残及致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冯九庚曾春辉洪涛江志群徐春华魏敏俊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
开颅术后不同年龄段颅内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不同年龄段颅内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行开颅术并发生颅内感染的108例老年患者相关治疗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范围分为A组(60~70岁)和B组(71~80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癫痫发作以及血常规结果和预后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中发热、头痛、呕吐和癫痫发作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意志和精神障碍、局灶神经系统症状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体温升高、颈部抵抗、神志异常、传导束损害、颅神经损害、布氏征、克氏征等体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预后治疗成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 60~70岁和71~80岁两个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患者的体征、血常规差异较小,而71~80岁年龄范围患者的头痛、发热、呕吐、预后治疗的发生率较低,癫痫发作的几率较高。
黄青良刘越肖利民郭昌贵范昊文徐春华
关键词:开颅术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颅内感染
颅内幕上多发性软骨肉瘤一例被引量:2
2006年
患者男,23岁。因头痛1年,左侧肢体无力2个月伴抽搐发作于2005年3月26日入院。3个月前在外院诊断为颅内多发脑膜瘤直接行γ-刀放疗,放疗后症状加重要求手术治疗入我院。辅助检查:CT:右侧额叶及窦汇区等高密度病灶,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中线向左侧移位;MRI:肿瘤有两处,一处位于右侧额叶,另一处位于窦汇区,呈等T1长他信号,增强呈较均匀一致强化;MRV示窦汇不全性闭塞。故决定分二期手术,一期行右额叶肿瘤切除及去骨瓣减压术;二期行窦汇区肿瘤切除术。术中所见:肿瘤基底位于右矢旁硬膜,质地硬,有钙化,与脑组织边界欠清,术中全切,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镜下所见:短梭形瘤细胞呈束状密集排列,核有异形,见核分裂相,瘤组织内见大量CD34和CD31标记阳性血管裂隙,网状纤维异常丰富,部分区域见未成熟软骨成分及片状钙化;免疫组化:瘤细胞:EMA(-),SMA(-),S100(-),Des(-),Vimentin(+/-),MIB-1 L15%。病理诊断:(右额叶)间叶性软骨肉瘤。
徐春华周范民
关键词:间叶性软骨肉瘤多发性脑组织水肿左侧肢体无力术中所见
右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合并右侧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被引量:1
2017年
病人,女,42岁,因头痛2个月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MRI示:右侧脑室可见-T1WI呈中等稍低信号,T1WI呈中低混杂信号影,增强后呈显著不均匀强化;右小脑见囊性病灶,内有结节,考虑右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并右侧脑室肿瘤。
徐春华李东海刘越
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小脑侧脑室显微手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