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晏铮剑

作品数:52 被引量:301H指数:10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椎体
  • 13篇椎间盘
  • 11篇成形术
  • 10篇骨折
  • 9篇颈椎
  • 9篇骨质
  • 7篇压缩性
  • 7篇压缩性骨折
  • 7篇腰椎
  • 7篇入路
  • 7篇疏松性
  • 7篇椎体成形
  • 7篇后凸
  • 7篇后凸成形
  • 7篇后凸成形术
  • 7篇脊柱
  • 7篇超声
  • 6篇椎间孔
  • 6篇骨质疏松
  • 5篇神经根

机构

  • 45篇重庆医科大学...
  • 8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市妇幼保...
  • 1篇重庆医药高等...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 1篇重庆大学附属...

作者

  • 50篇晏铮剑
  • 35篇邓忠良
  • 22篇陈亮
  • 15篇柯珍勇
  • 12篇楚磊
  • 10篇陈富
  • 9篇石磊
  • 8篇程昀
  • 6篇杜宇
  • 5篇郑元义
  • 4篇刘洋
  • 4篇张腾飞
  • 3篇成涓
  • 3篇黄帆
  • 3篇聂茂
  • 3篇王远政
  • 3篇遇呈祥
  • 3篇汪洋
  • 3篇黄山
  • 3篇杨晶

传媒

  • 5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重庆医学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第九届中国南...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路经皮脊柱内镜垂直锚定联合战壕技术治疗单节段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脊柱内镜垂直锚定联合战壕技术治疗单节段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7月—2019年8月,采用后路经皮脊柱内镜垂直锚定联合战壕技术治疗13例单节段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43~64岁,平均50.5岁。病程3~17个月,平均9.2个月。其中,临床症状以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麻木为主者5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60±0.55)分;以上肢乏力及行走不稳等脊髓损伤症状为主者8例,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JOA)评分为(12.75±0.71)分。记录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VAS评分及mJOA评分评估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硬膜囊撕裂、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83~164 min,平均101.2 min。术中出血量25~50 mL,平均33.1 mL。术后除1例失访外,其余12例患者获随访10~24个月,平均17.6个月。其中,术前以疼痛症状为主者VAS评分术后第1天(2.40±0.55)分、末次随访(1.80±0.45)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前以脊髓损伤症状为主者mJOA评分术后第1天(12.63±0.52)分、末次随访(14.29±0.95)分,其中末次随访时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1例C4、5节段椎间盘突出且术前以脊髓损伤症状为主患者,术后手术部位血肿形成,出现急性四肢肌力减退,行经皮脊柱内镜下椎管内血肿清除及椎管减压术后恢复。结论经皮脊柱内镜垂直锚定联合战壕技术治疗单节段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行,可获得较好疗效。
于庆帅邓瑞石磊楚磊程昀晏铮剑柯珍勇邓忠良
超声引导肩胛背神经阻滞的可行性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第5颈椎横突后结节(PTFCV)处阻滞肩胛背神经(DSN)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单侧肩胛间区疼痛患者行超声检查,观察PTFCV及DSN,测量PTFCV距皮肤的垂直距离。并于PTFCV处行超声引导下DSN阻滞。记录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以疼痛缓解程度评估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超声可准确识别所有患者的PTFCV,PTFCV距皮肤表面垂直距离为(1.09±0.22)cm。20例中,仅8例(8/20,40.00%)的DSN可被超声识别。对20例(20/20,100%)患者均成功实施超声引导下DSN阻滞,操作时间(9.05±0.41)min。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率为(70.92±17.15)%。未出现明显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于PTFCV处阻滞DSN省时、易行,且安全、有效。
杨晶晏铮剑周黎成涓向醒郑元义张腾飞
关键词:神经阻滞超声检查
经皮内镜联合非融合内固定技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联合非融合内固定技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共21例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微创通道聚醚醚酮(PEEK)棒动态固定术。记录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1、3、6个月末次随访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末次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随访7~22个月,平均(13.0±4.1)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89.8±50.6)min,平均术中失血量(102.4±88.7)mL,平均住院时间(9.0±3.1)d。术后3、6个月及末次腰痛VAS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1、3、6个月及末次腿痛VAS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腰痛较术前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腰痛VAS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ODI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8例,良2例,可1例。结论经皮内镜联合非融合内固定技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行且疗效肯定。
任强皮昌军廖从刚龙游石磊晏铮剑柯珍勇邓忠良陈亮
关键词:非融合固定
经皮椎体成形及后凸成形术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手术对邻近椎间盘退变(in...
晏铮剑陈诗谋邓忠良
超声引导下腰椎小关节阻滞缓解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残余疼痛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椎小关节阻滞对缓解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残余疼痛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PKP术后残余腰部疼痛患者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6)和对照组(n=10)。试验组根据患者不同压痛点选择相应小关节在超声引导下注射镇痛复合液2.0m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手术前、手术后10min、1天及2周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观察患者术后10min、第1天及术后2周疼痛缓解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前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术后10min、1天及2周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均<0.05)。对照组各时点VAS及ODI评分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术后10min、1天及2周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注射相关并发症。结论腰椎小关节注射可有效缓解患者PKP术后残余疼痛,在PKP术后残余腰痛的诊断及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向醒杨晶张平张腾飞成涓郑元义晏铮剑
关键词:术后疼痛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定量分析正常成人_4、L_5、S_1神经根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L4、L5、S1神经根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的可行性及量化特征。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接受3.0 T飞利浦磁共振检查机DTI及DTT,测定L4、L5、S1神经根各向异性系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进行双侧神经根及同侧上下神经根弥散数值的比较。结果:20名健康志愿者DTI及DTT均成功,DTT图可以清晰显示L4、L5、S1神经根。测量L4、L5、S1神经根FA及ADC的均值分别为0.395±0.146和(1.288±0.116)mm2/s,0.390±0.122和(1.297±0.087)mm2/s,0.387±0.117和(1.294±0.132)mm2/s。双侧神经根及同侧上下神经根弥散参数无差异(P>0.05)。结论:正常成人L4、L5、S1神经根DTI及DTT是可行的,能够显示神经根走行并进行量化分析,为研究神经根病变提供了影像学信息。
黄山晏铮剑邓忠良吴伟张伟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神经根
应用C2~T1有限元模型研究椎体骨隧道技术对C4椎体上终板的生物力学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经皮内镜下前路经椎体打孔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nterior transcorporeal approach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ATPECD)不同角度、直径的椎体骨隧道对C4椎体上终板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采集1位健康男性志愿者的颈部CT图像,建立C2~T1三维有限元模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后,选择C4椎体按破坏和不破坏终板2种方式和不同打孔直径建立AB 2组模型(A6、A8、A10和B6、B8、B10)。对各模型施加1 N/m扭矩模拟颈椎屈曲运动,分析不同打孔方式和不同打孔直径对C4椎体上终板的生物力学影响。结果:(1)云图显示A组椎体上终板开口边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B组B10模型终板前份出现少量应力集中,其余模型无明显应力集中。2组模型上终板的应力集中范围和应力最大值均随钻孔直径增加而增加。2组模型C4上终板应力最大值分别为A6:11.51 MPa、A8:17.33 MPa、A10:18.49 MPa和B6:2.57 MPa、B8:2.89MPa、B10:3.65 MPa。(2)分析2种打孔方式在颈椎屈曲载荷下终板前后份的Mises应力分布。B6模型C4上终板前后份应力与正常模型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B8模型C4上终板前份Mises应力与正常模型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模型与正常模型存在明显差异(P=0.000)。(3)对各模型C4上终板进行骨折风险预测,结果提示A组模型上终板均存在不同数量的骨折高风险单元(A6:0.8%;A8:2.3%;A10:7.2%),而B组模型上终板骨折风险较低。结论:ATPECD手术所建立的2种类型的骨隧道中,破坏上终板的骨隧道会导致终板开口边缘应力集中及终板骨折风险,而不破坏终板的骨隧道可以避免上述风险。为了将终板骨折风险控制在较低范围内,不破坏终板的骨隧道应控制直径在椎体前缘高度的2/3以内,破坏终板的骨隧道应控制直径在椎体前缘高度的1/2以内,并且应避免破坏终板中心区域。
吴文凯张腾飞陈亮邓忠良晏铮剑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
分光光度法估算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中出血量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采用分光光度法评估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中出血量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3月-10月,采用PEL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62例,分别使用分光光度法、血红蛋白计算法、目测法估算术中出血量。分光光度法将所测冲洗液的光密度(OD)值与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标准液标准曲线的OD值相比测定血红蛋白浓度,再根据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出血量;血红蛋白计算法以术后全血血红蛋白下降程度为依据判断出血量;目测法根据术者个人经验判断出血量。结果分光光度法、血红蛋白计算法和目测法估算的PELD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1.85±27.48)mL、(216.00±155.91)mL和(32.17±20.11)mL,分光光度法估算的出血量低于血红蛋白计算法,但高于目测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PELD利用水作为介质,术中出血被冲洗液大量稀释,难以准确判断术中出血量。分光光度法受标本影响小,可客观地定量检测出血量,为此类手术的术中出血量的判断提供了新的选择。
夏宇晏铮剑高翔王可然杜宇唐锴鹰张汛陈亮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
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局灶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我科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的32例胸椎OL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101.04±29.36) min,术中出血量(24±12.41) ml,住院时间(11.8±5.18)天,VAS评分由术前(7.89±1.07)分降至术后1天(3.81±0.57)分,12个月随访的(1.51±0.57)分,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明显;JOA评分由术前(12.63±1.31)分升至术后1天(17.81±1.18)分,12个月随访的(25.63±1.31)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平均改善率(79.85±6.32)%;病程≤12个月患者JOA改善率与病程>12个月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JOA评分≤12的患者JOA改善率显著高于JOA评分>12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32例恢复情况:优22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87.50%。结论经皮脊柱内镜治疗局灶型胸椎OLF患者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临床上值得探索与研究的、新的、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王可然廖从刚高翔夏宇张汛晏铮剑唐锴鹰杜宇陈亮
关键词:脊柱疾病胸椎黄韧带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定量分析正常成人L4,L5,S1神经根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L4,L5,S1神经根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的可行性及量...
黄山晏铮剑邓忠良吴伟张伟
关键词:神经根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