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疫情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暴发疫情
  • 2篇疫苗
  • 2篇疫情调查
  • 2篇腮腺炎
  • 2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流行性
  • 2篇流行性腮腺炎
  • 2篇腹泻
  • 2篇感染性
  • 2篇感染性腹泻
  • 2篇暴发疫情调查
  • 1篇队列研究
  • 1篇源性
  • 1篇致病
  • 1篇致病性大肠埃...
  • 1篇中毒
  • 1篇中老年

机构

  • 12篇阆中市疾病预...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山市疾病预...
  • 1篇珠海市疾病预...

作者

  • 12篇曹妍
  • 5篇侯仕茂
  • 4篇李秀凯
  • 4篇冉定鑫
  • 3篇蒲奎
  • 2篇王培联
  • 2篇何伟
  • 2篇王毅
  • 2篇苟利华
  • 1篇方刚
  • 1篇罗文才
  • 1篇王曼
  • 1篇袁伟
  • 1篇张丽杰
  • 1篇孙亚军
  • 1篇唐雪峰
  • 1篇李丽
  • 1篇许华
  • 1篇廖利蓉

传媒

  • 6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3
  • 1篇2010
  • 3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6年阆中市1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调查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查明某节目组聚集性腹泻疫情的发生经过及原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与实验室检测方法。结果 107名2016-03-29中午共同聚餐者中33人发病,症状以腹泻(水样便)、腹痛为主。病例有共同就餐史而无共同饮水的情况,从12名患者肛拭检测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O125:K70。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感染性腹泻疫情暴发,EPEC:O125:K70是此次事件的病原菌,致病原因是食源性传播的可能性最大。
曹妍苟丽华王毅任兴钊蒲奎盛凌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食品安全
1950-2017年阆中市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2019年
目的分析1950-2017年阆中市疟疾疫情资料,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策略和措施依据。方法收集1950-2017年阆中市疟疾疫情数据、工作报表、预防控制措施等资料,描述分析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结果 1950-2017年阆中市共报告疟疾8 019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从1950-1959年的125.69/10万下降到2000-2017年的0.11/10万。最后一例内源性病例发生在1981年,外源性输入性病例发生在2011年。2002年开始发病率持续控制在0.05/10万以下,2014年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全市各乡镇均曾有病例分布,疟疾发病高峰期在夏秋季6-10月,20~59岁年龄组发病较高(62.75%),男女之比为1.35∶1。疟疾自然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疟疾发生和流行的主要虫种是间日疟原虫。结论经过多年防治,阆中市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并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今后疟防工作重点要加强流动人口和输入性疟疾的监测管理,同时要做好大众健康教育,动员全民搞好爱国卫生运动。
曹妍杨小琼冉定鑫侯仕茂李杨周志泓
关键词:疟疾疫情
一起幼儿园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调查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调查1起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和含腮疫苗对流行性腮腺炎的保护效果。方法按流腮诊断标准搜索病例进行疫情描述;收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利用疫苗保护效率即疫苗效能(VE),公式VE(%)=(未接种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未接种组发病率×100%=(1-RR)×100%计算疫苗保护效力。结果共搜索到126例病例,人群罹患率为11.42%(126/1 103)。全校22个班级中16个班有病例,未接种儿童罹患率为27.47%(64/233),接种儿童罹患率为10.78%(56/519),VE为61%。接种1剂次疫苗保护效力随接种时间间隔延长呈降低趋势。结论含腮疫苗接种是流腮的保护因素,疫苗保护效力随接种间隔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建议在现有1剂次含腮疫苗接种的基础上,3年后再增加1剂次。
曹妍李秀凯侯仕茂王毅蒲奎许华王培联冉定鑫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某校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的现场调查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查明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原因和病因。[方法]对病例和食堂人员进行调查和采样检查,对食堂及食品加工过程、环境卫生及水质状况进行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查。用病例对照方法对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发病87人,罹患率6.6%,1名饮食从业人员与7名患者肛拭子检出痢疾杆菌福氏Ⅳ型。病例对照显示:食堂就餐是发病的危险因素,18日早餐的OR值最高(OR95%CI=3.38~19.87),发病与就餐次数呈剂量反应关系(χ2=18.99,P﹤0.05)。[结论]这是一起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暴发原因为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污染食物引起。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强化饮食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曹妍李秀凯罗文才何伟苟利华
一起由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引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调查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查明阆中市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发生原因,为食物中毒提供防控策略。方法采用食物中毒卫生学调查方法开展个案调查寻找可疑的食物和餐次,通过队列研究确定中毒食物,采集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相关致病微生物分离和鉴定。结果 2017-07-17中午42名共同聚餐者中26人发病,其中11例病例的肛拭中分离到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队列研究发现,食用者的发病率是未食用的3. 8倍(RR=3. 8),RR95%的可信区间为(2. 0~7. 4)。干酥肉可能为加工前肉制品污染,未熟半成品与成品混装,在室温(28℃~35℃)中保存时间长,交叉污染或人为污染,且食用前未加热。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感染性腹泻疫情暴发,食用干酥肉可能是引起暴发的原因。
曹妍任兴钊苟丽华盛凌左仁海
关键词: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感染性腹泻
一起鼠伤寒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调查某中学28名学生发生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的胃肠炎发病原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的发病时间和食物进食史进行分析,对患者肛拭子、食堂留样食品及餐具涂抹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所有发病学生均有校食堂共同进食史,罹患率11.11%(28/252)。患者肛拭子沙门菌阳性检测率30%(3/10)。结论这是1起由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曹妍李丽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
阆中市农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阆中市农村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为防治土源性线虫病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阆中市5个村年龄≥3岁的常住人口及居住≥1年的外来人口为调查对象;采集>30 g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检查钩虫、蛔虫和鞭虫的虫卵,分析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及分布特征。结果调查1 020人,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48例,感染率为4.71%;其中钩虫感染24例,感染率为2.35%;蛔虫感染25例,感染率为2.45%;同时感染钩虫和蛔虫1例;未检出鞭虫和蛲虫。5个监测村居民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卫生厕所未改建的居民感染率较高,为6.57%;饮用水水源为浅井水的居民感染率较高,为5.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居民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阆中市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为4.71%,属于低流行水平地区;其中60~89岁、文化程度低、职业为农民的居民感染率相对较高,感染率还与改建卫生厕所和自来水供水有关。
曹妍杨小琼冉定鑫苟丽华李杨侯仕茂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农村
一起水源污染致细菌性痢疾暴发的调查报告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调查分析这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的特点和原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对采集样品按GB/T4789.4-2003、GB/T4789.5-2003、GB/T4789.6-2003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在校学生648人中23人发病,罹患率为0.40%;场镇居民130人中8人发病,罹患率为0.60%。患者肛拭子、水源水、末稍水、剩余食品、菜墩均检出福氏Ⅵ型志贺氏菌。[结论]此次细菌性痢疾暴发由福氏Ⅵ型志贺氏菌引起。
李秀凯曹妍何伟苟利华
关键词:水源污染细菌性痢疾
2008-2017年阆中市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报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阆中市2008-2017年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报告病例流行特征,为该人群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阆中市2008-2017年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阆中市2008-2017年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报告病例134例,占同期总报告数的37.6%(134/356),年度报告发病率(χ~2=88.23,P<0.01)及构成比(χ~2=18.68,P<0.01)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2.62∶1,确诊时平均年龄(61.48±8.07)岁,50~59岁占50.0%,小学及以下文化占59.7%,已婚有配偶占70.1%,农民及民工占67.9%,医疗机构检测发现占68.7%。异性性传播为主占95.5%,男性商业性性行为占79.1%,女性非婚非商业性行为占59.5%。HIV感染时间在3年以内和8年及以上分别占15.8%和38.6%,病例晚发现比例47.0%(63/134)。结论阆中市50岁及以上人群疫情发展较快,已成为艾滋病防控重点对象,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该人群感染艾滋病风险。
曹妍冉定鑫杨小琼邓秀李杨侯仕茂崔桂萍
关键词:艾滋病中老年人流行病学分析
1950-2007年阆中市麻风流行病学分析
2008年
目的分析阆中市1950-2007年麻风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全市历年麻风防治资料及专题调查报告资料。结果阆中市麻风病患病率由1983年的0.88/10万降至2007年的0.06/10万,近5年平均发病率、平均患病率、平均发现率分别为0.047/10万、0.094/万和0.094/10万,已达到基本消灭麻风标准。畸残率随发现延迟而升高,线索调查是发现麻风患者最有效的途径。结论阆中市麻风流行已得到控制,麻风病防制措施应作针对性调整。
李秀凯曹妍王培联游传书王登周廖利蓉
关键词:麻风患病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