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岚
- 作品数:9 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静脉导管血流变化与慢性胎儿窘迫的关系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静脉导管血流变化与慢性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将100例孕周为37~41周的孕妇分为两组:正常妊娠组及怀疑有慢性胎儿窘迫组,每组各50例。测定所有孕妇胎儿静脉导管血流参数(心室收缩期峰值,心室舒张期峰值,心房收缩期峰值,静脉导管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观察所有出生后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脐静脉血pH值、脐动脉血氧饱和度,研究静脉导管血流指数与它们的关系。结果:①慢性胎儿窘迫组静脉导管血流心室收缩期峰值,心室舒张期峰值,心房收缩期峰值均低于正常妊娠组,而静脉导管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均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慢性胎儿窘迫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脐静脉血pH值及脐动脉血氧饱和度均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静脉导管血流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脐静脉血pH值及脐动脉血氧饱和度之间呈负相关性。结论:慢性胎儿窘迫时胎儿静脉导管血流参数发生变化。监测胎儿静脉导管血流变化可预防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 曾晓岚胡碧洪
- 关键词:静脉导管血流参数胎儿窘迫
- 妊娠期梅毒治疗与胎婴儿状况的关系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治疗对胎婴儿的影响,明确妊娠期梅毒抗梅毒治疗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7例妊娠期梅毒孕妇纳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正规治疗组、非正规治疗组、未治疗组。通过对妊娠期梅毒孕妇治疗与否导致不同妊娠结局的观察与比较,综合分析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转归情况。结果:(1)正规治疗组早产、死胎、死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01)。(2)正规治疗组与非正规治疗组新生儿窒息及分娩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01,P<0.05)。(3)正规治疗组新生儿窒息及分娩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低于非正规治疗组(P<0.01)。结论:通过对产前筛查出妊娠期梅毒后及早、足量、正规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流产、早产、死产和分娩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对妊娠早期(<28周)发现的梅毒患者不必终止妊娠,通过正规、足量的抗梅毒治疗可以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妊娠晚期发现的梅毒患者经过治疗也能降低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 胡碧洪曾晓岚邓小梅谢家凤汤耀斌
- 关键词:梅毒妊娠
- 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不同妊娠结局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不同妊娠结局。方法:将159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根据发病孕周分为4组,A组,<28周,10例;B组,28~31周,20例;C组,32~33周,16例;D组,≥34周,113例。观察4组孕妇入院时血压、尿蛋白定量、发病孕周、终止妊娠孕周、保守治疗时间、母儿并发症。结果:A、B组入院时血压及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C、D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4组孕妇发病孕周、分娩孕周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在保守治疗时间上,D组时间最短,B组治疗时间最长,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孕产妇并发症中,A组患者中多器官同时受损的发生率最高,D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中围产儿生长受限、低出生体重、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C、D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C、D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与晚发型相比,孕妇起病时间早,程度重,有较多并发症,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同时受损。孕32周前围产儿较易发生胎儿生长受限、低体重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而孕32周之后围产儿病率及死亡比与孕34周之后并无明显差异。
- 曾晓岚胡碧洪
- 关键词:先兆子痫
- 抗心磷脂抗体结合平均动脉压在早中孕期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应用
- 2009年
- 胡碧洪邓小梅曾晓岚
-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阳性预测值平均动脉压中孕期围生儿病死率
- 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42例临床研究被引量:38
- 2007年
- 目的:观察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从2004年1月-2006年8月因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123例,其中42例患者在采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和葡萄糖酸钙治疗无效后,加用欣母沛宫体注射或臀部深层肌肉注射,15min后视效果可重复使用。结果:42例患者,41例有明显效果,有效率97.6%,1例无效,后并发DIC,改行次全子宫切除术。结论: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 谢家凤刘健玲李莉芳张锦英曾晓岚
- 关键词: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
-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
- 2007年
-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28例子痫前期患者分为轻度子痫前期及重度子痫前期,并选择120例正常单胎妊娠孕妇作为对照。分析三组患者血压,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并观察三组围产儿结局。结果1、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2、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新生儿体重,阿氏评分逐渐降低,S/D逐渐升高,IUGR,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逐渐升高。3、同一妊娠状态,随着尿酸水平升高,新生儿体重及阿氏评分降低,同一尿酸水平,随着子痫前期病情加重,新生儿体重及阿氏评分也降低。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随着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围产儿不良结局增加。
- 曾晓岚
- 关键词:子痫前期尿酸
- 支原体感染对围产期母婴的影响
- 2000年
- 目的 :了解新生儿感染支原体的途径以及支原体感染对围产期母婴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技术对孕妇宫颈管和新生儿口咽部分泌物以及胎盘组织进行支原体检测。结果 :孕妇宫颈管支原体检出率最高 ,其次为新生儿口咽部 ,胎盘检出率最低。孕妇支原体阳性组其围产期并发症明显高于阴性组 (P <0 0 1) ,其分娩的新生儿围产期发病率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新生儿支原体感染途径主要是分娩时经产道传播和妊娠时经胎盘上行感染二种。支原体是围产期母婴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
- 李玮璟莫友梅曾晓岚
- 关键词:支原体感染围产期学胎膜早破胎儿窘迫
- 不同血清尿酸水平对孕妇及其围产儿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 探讨不同血清尿酸水平对孕妇及其围产儿的影响.方法 将250例孕妇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分为≤250,250~,300~,350~,400以上共5组,每组50例.观察每组孕妇血压,尿素氮,肌酐水平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孕妇血压,尿素氮,肌酐水平逐渐升高;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新生儿体重,阿氏评分逐渐降低,S/D逐渐升高,IUGR,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逐渐升高.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对孕妇及围产儿均有不良影响.
- 曾晓岚
- 关键词:尿酸孕妇围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