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玉
- 作品数:61 被引量:34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基于立地与密度效应的湖南栎类天然林平均木胸径生长模型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天然林生长模型一直是国内外林业研究的难点,单木生长模型是林木生长与收获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分平均木生长过程模拟是单木生长模型乃至林分生长模型的研究基础,密度和立地是影响其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探讨与构建反应密度和立地差异的栎类天然林胸径生长模型,能客观地反应其生长规律,为林分预估和提高林分质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湖南栎类天然林样地数据为基础,以林分平均木胸径为研究对象,基于树木理论生长方程,利用数量化方法Ⅰ和非线性混合效应回归建模方法,构建含林分密度和立地效应的栎类林分平均木胸径生长模型。【结果】1)利用评价指标(确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及均方根误差RMSE),从4个基础模型中选定Logistic为林分胸径生长的最优基础模型,确定系数R^(2)为0.33897;2)采用数量化方法Ⅰ筛选出海拔、坡度、坡向和株数密度是对林分胸径生长影响显著的因子;3)将海拔、坡度、坡向分级并组成基本立地类型组合,将株数密度和立地类型组合作为混合效应加入到基础模型中构成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模型确定系数由0.33897提升到了0.93016。【结论】胸径的生长既受林分密度的影响,又与立地条件有关,不同的株数密度和立地条件对林分平均木胸径生长的影响很大。林分的密度与胸径呈现负相关,密度越小,林分平均木胸径越大;林分的立地条件越好,林分平均木的胸径越大。考虑株数密度和立地类型效应的生长模型可以有效解决栎类天然林林分密度和立地类型差异对胸径预估的影响。
- 何静朱光玉张学余王忠诚刘洪娜屠维亚
- 关键词:栎类
- 应用型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即将迈入“十四五”建设时期,如何培养承担乡村振兴重任、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用型农林人才,顺应高等教育改革趋势,是高等农林大学面临的重大任务与挑战。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创新型园艺专业人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园艺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践行了“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教学理念,可为其他农林高等院校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吴丽君朱光玉曹受金
- 关键词:园艺专业
- 基于平均优势木胸径的湖南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研究立地因子对湖南杉木平均优势木胸径生长的影响,构建含立地随机效应的立地质量评价模型,以解决杉木立地质量评价的问题。【方法】基于湖南杉木人工林509块样地实测数据,在统计之林软件中使用数量化方法Ⅰ筛选出对杉木平均优势木胸径生长影响显著的立地因子,将立地因子按照标准分级、组合,构建初始立地类型;通过R语言拟合杉木人工林平均优势木胸径与年龄的相关关系,从4种基础生长模型中筛选出最优基础模型;应用K-means聚类将参数值相近的立地类型聚类成立地类型组,并将聚类后形成的立地类型组作为随机效应加入最优基础模型中,构建混合效应模型;通过导算,得到立地质量评价模型。【结果】1)对杉木平均优势木胸径产生显著影响的因子包括海拔、坡位、土壤类型和土壤厚度,影响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坡位>土壤类型>土壤厚度>海拔。2)4个候选基础生长模型的拟合精度均较低(R2=0.6415~0.6420),选取单分子式(Mitscherlich)(R2=0.6420)作为构建立地质量评价的基础模型。3)考虑立地效应对模型的影响,将不同立地因子及其组合作随机效应进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拟,确定系数R2从0.6415~0.6420提高到0.6642~0.8258,拟合精度的高低与主导立地因子的显著性紧密相关,其中含立地类型的混合模型模拟精度最高(R2=0.8258)。4)以确定系数≥0.95为聚类精度标准将立地类型划分为10个立地类型组,含立地类型组的混合模型在便于应用的同时提高了建模的精度(R2=0.8409)。【结论】立地因子对杉木平均优势木胸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将立地因子作为随机效应加入混合模型中能够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更适合于多种立地类型下的立地质量评价。
- 汤维黄朗杨浩游文彪朱光玉
-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
- 次生林林木分级指数及其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为了更加科学、准确的评价林木在林分中的位置优劣状况,为林木分级提供新方法。以芦头国有林场青冈栎次生林为例,提出林木分级指数概念,筛选得到大小比数、健康指数、空间密度指数、混交度、交角竞争指数5个指标来构建林木分级指数计量模型,基于层次分析法,得到林木分级指数的计量模型为TCI=0.368 3(1-U)+0.279 2H+0.147 9(1-UCI)+0.136 4(1-D)+0.068 2M。采用等间距法得到每个林木等级的林木分级指数值分别为:优势木(0.75~1],亚优势木(0.5~0.75],中庸木(0.25~0.5],被压木(0~0.25]。运用指数计量模型计算得到芦头国有林场2个样地的林木分级指数均值分别为0.602 1和0.583 4,表明2个样地优势木和亚优势木均较多,林木总体生长状况较好。
- 钱升平胡晟吕飞舟朱光玉吕勇
- 关键词:次生林
- 基于林层划分的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断面积生长模型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复层林林分层次对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断面积生长的影响,从林层角度构建复层混交异龄林断面积生长模型,反映不同林层的断面积生长规律,为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生长收获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南省51块栎类天然次生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树高聚类法、国际林联标准和光竞争高度法划分林层,以Schumacher式分别对全林分及上层林、下层林断面积进行拟合,选择最优林层划分方法;考虑总断面积与各林层断面积的相容性问题,通过比例平差法构建相容性林层断面积生长模型。【结果】全树高聚类法、国际林联标准和光竞争高度法的林层划分结果均满足《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要求,且不同林层间统计量的F检验结果均显著;Schumacher式能较好模拟全林分及不同林层的断面积生长,其确定系数(R 2)均在0.92以上,相比不分层的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分层后不同林层断面积生长模型R 2从0.9259提高到0.9455~0.9846;选择国际林联标准的优势高划分作为栎类天然次生林最优林层划分方法,其断面积生长模型精度最高(R 2=0.9704,MAE=1.4588,RMSE=2.1786),与不分层的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相比,R 2提高5.0%,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39.8%、26.4%;以总断面积为基础控制的比例平差法能较好解决总断面积与各林层断面积的相容性问题,相比各分项的独立预估模型,上层林R 2由0.9746提高到0.9868,下层林R 2由0.9802提高到0.9888。【结论】复层林林分层次对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断面积生长影响显著,考虑林层效应对研究林层断面积特征、提高断面积建模精度具有重要作用。从林层角度揭示亚热带栎类天然次生林林分断面积生长过程,对栎类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生长收获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胡松朱光玉陈振雄卢侃黄朗刘卓
- 关键词:相容性栎类
- 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单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2025年
- 【目的】探明杉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杉木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南城步县、贵州黎平县、云南马关县、广西南丹县4个研究地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法获取胸径圆盘数据,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分析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利用Mann-Kendall检验气候的突变情况,剖析并验证气温突变前后径向生长与气温和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1)4个研究地杉木树轮宽度标准年表的统计参数具有较丰富的环境信息,适用于气候相关分析;2)4个研究地杉木径向生长均与生长季(3—10月)的水热条件密切相关,但均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3)4个研究地均有突变升温现象。气温突变前,各研究地年表与温度都呈显著正相关,温度对杉木径向生长起促进作用,夏季降水与年表呈正相关,但冬季呈负相关;气温突变后,杉木生长受温度限制,温度对杉木的影响由多个月份呈现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对降水的响应也发生改变,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杉木径向生长受温度和降水共同影响,随着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温度对杉木径向生长的限制将进一步增强,从而影响杉木林生产力和固碳能力。
- 孔露露朱光玉吕勇
- 关键词:杉木树轮宽度年表气候响应MANN-KENDALL检验
- 基于不同立地因子的杉木与马尾松地位指数相关模型被引量:4
- 2007年
- 偏差较大、精度不够高是地位指数相关模型应用的关键问题.通过科学地划分雪峰山地区的立地因子,有效地选择立地因子,采用SPSS对雪峰山地区324块同时具有杉木和马尾松地位指数值数据的样地进行11种方程的模拟分析,建立了基于立地因子的雪峰山杉木与马尾松地位指数相关模型,模拟效果较好;预测误差绝对差值分布在0~0.7m之间,95%以上分布在0.3m左右.解决了地位指数代换偏差较大、精度不够高的问题,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能.
- 吕勇朱光玉罗立平周根苗邓成
- 关键词:杉木马尾松
- 雪峰山杉木、马尾松地位指数互导模型的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实现不同树种地位指数之间的转换,建立地位指数互导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本文采用SPSS12.0对雪峰山地区324块同时具有杉木和马尾松地位指数值数据的样地进行11种方程的模拟分析,并进行误差分析,最终得出最优的杉木、马尾松地位指数互导模型。
- 朱光玉吕勇易煊周根苗
- 关键词:杉木马尾松
- 三种线性模型在杉木与马尾松地位指数相关关系研究中的比较被引量:9
- 2010年
- 地位指数法是当前立地质量评价中广泛采用的一种评定方法。在同一立地上,实现不同树种地位指数之间的转换,建立地位指数互导模型有助于立地质量的评定.譬如,在某一立地上现时生长着马尾松,欲知在马尾松被采伐后营造杉木林的生长潜力,这时就可利用上层木树种间地位指数的关系进行立地质量评定。以雪峰山杉木与马尾松地位指数配对样地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杉木与马尾松地位指数的常规线性模型、对偶回归模型和度量误差线性模型,从建模精度和模型适用性检验两方面,对3种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型的精度均比较高,模型效果差异不明显,其中,常规线性模型、度量误差模型和对偶回归模型的相对误差分别为5.39%、5.39%和5.54%。由于杉木地位指数和马尾松地位指数均存在度量误差,因此,线性度量误差模型和对偶回归模型比常规线性模型更适宜,这是因为,前两种模型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可以存在度量误差的,而后者的因变量是没有度量误差的。此外,线性度量误差模型的相对误差比对偶回归模型的要小,所以,3种线性模型中,线性度量误差模型最优。研究结果实现了相同立地条件下杉木地位指数和马尾松地位指数的互导,为不同树种间的立地质量评价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 朱光玉吕勇林辉石军南张江
- 不跨越边界基于Horvitz-Thompson估计量的分层自适应群团抽样
- 提出一种新的不跨越边界的基于Horvitz-Thompson估计量的分层自适应群团抽样方法,给出其估计量公式,并证明了其无偏性。将9种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简单随机抽样、基于修正Hansen-Hurwitz估计量的...
- 朱光玉唐守正雷渊才
- 关键词:花棒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