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广林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冶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强流脉冲
  • 2篇强流脉冲电子...
  • 1篇镀锌
  • 1篇镀锌板
  • 1篇钝化
  • 1篇钝化膜
  • 1篇性能研究
  • 1篇热镀
  • 1篇热镀锌
  • 1篇热镀锌板
  • 1篇微观结构
  • 1篇微观形貌
  • 1篇无铬
  • 1篇无铬钝化
  • 1篇稀土
  • 1篇稀土铝
  • 1篇显微硬度
  • 1篇铝基
  • 1篇铝基体
  • 1篇膜性能

机构

  • 4篇东北大学

作者

  • 4篇朱广林
  • 4篇高波
  • 2篇涂赣峰
  • 2篇徐宁
  • 2篇高超
  • 2篇周英伟
  • 1篇邢鹏飞
  • 1篇李世伟
  • 1篇胡亮
  • 1篇刘畅

传媒

  • 3篇表面技术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电子束对稀土铝硅合金表面形貌及硬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Al-17.5Si-0.3Nd合金表面,提高合金表面的显微硬度。方法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电子探针(EPMA)、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维氏显微硬度计等一系列先进的检测手段,对改性后合金表面的微观形貌和性能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SEM以及EPMA分析结果显示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合金表面形成了铝基体以及无微裂纹的晕圈结构,并且改性后合金表面上各种元素分布均匀。XRD结果显示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合金表面无新相形成,所有衍射峰发生了宽化以及偏移现象。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衍射峰先向高角度偏移,后向低角度偏移。其中,5次脉冲试样的偏移角度最大。另外,显微硬度测试结果显示,铝基体的硬度随脉冲次数增加而递增,硬度值由原始样品的534.95 MPa增加到25次脉冲的1258.59 MPa;相对地,晕圈组织的硬度随脉冲次数的增加而递减,硬度值由原始样品的10 067.7 MPa下降到25次脉冲的1390.29 MPa。结论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后的合金表面晶粒细化显著,表面硬度总体上有所提高。
何吉东高波胡亮朱广林邢鹏飞徐宁刘畅周英伟涂赣峰
关键词: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微观形貌铝基体显微硬度
Mg对Galvalume镀层微观结构、耐蚀性和成形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测试和杯突试验研究了Mg(质量分数1.5%)对Galvalume(Zn-55Al-1.6Si)镀层微观结构、耐蚀性和成形性的影响.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检测结果显示,添加Mg后在Zn-55Al-1.6Si-1.5Mg镀层的枝晶间区出现了MgZn2相;腐蚀产物的微观形貌显示Mg能减少镀层腐蚀产物中的裂纹,并提高其致密性.电化学检测结果显示,Zn-55Al-1.6Si-1.5Mg镀层的腐蚀速度仅为Galvalume的34.1%,因此Mg能显著地提高Galvalume镀层的耐蚀性;MgZn2作为强化相,强化了镀层的枝晶间区,减少了成形杯弯曲外表面的微裂纹,显著地提高了Galvalume镀层的成形性.
李世伟高波涂赣峰朱广林
关键词:微观结构耐蚀性成形性
热镀锌板双硅烷无铬钝化膜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热镀锌板无铬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方法以偏钒酸铵和氟钛酸作为无机组分,添加主要成膜物质苯丙乳液,通过硅烷偶联剂KH-560和KH-570将两者紧密连接,在热镀锌板表面获得一层耐腐蚀性较强的双硅烷无铬钝化膜。采用中性盐雾试验、电化学试验、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结果热镀锌板-双硅烷无铬钝化膜经96 h中性盐雾试验,腐蚀面积在2%~4%,腐蚀电流密度比热镀锌板基体降低一个数量等级,这表明双硅烷无铬钝化膜能提供良好的耐腐蚀能力。SEM分析表明在热镀锌板表面生成了一层均匀、连续、致密的钝化薄膜,钝化膜的厚度大约在3μm。FTIR分析表明,双硅烷无铬钝化膜中存在—(CH_2)_n—、C=O、Si—O、Si—O—Si、Si—O—Zn键。结论在热镀锌板表面生成了一层均匀、致密的钝化膜,使热镀锌板呈现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且满足工业应用标准。
高波董立洋朱广林高超周英伟
关键词:热镀锌板硅烷无铬钝化膜
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纯钛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提高纯钛表面的耐腐蚀性能。方法本实验主要分两步进行,首先进行金相样品的制备,然后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处理,最后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硬度检测,电化学检测等检测手段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样品表面出现了熔坑,并且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熔坑数量逐渐减少,这主要归因于强流脉冲电子束的净化除杂作用。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衍射峰出现了宽化和向高角度偏移现象,主要归因于脉冲处理后合金表面的晶粒细化和表面应力、晶格常数的降低。另外,电化学测试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金属表面的耐腐蚀性明显增加,自腐蚀电流密度从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前的27.3μA/cm^2变化到25次脉冲处理后的6.3μA/cm^2,主要归因于强流脉冲电子束的净化除杂作用以及熔坑等结构缺陷的消失。显微硬度分析发现,经过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由于样品表面的残余应力和孪晶等结构缺陷的存在,样品表面硬度明显降低。结论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纯钛的耐腐蚀性能增加,晶粒细化,硬度有所降低。
高波高超何吉东朱广林董立洋徐宁
关键词:纯钛强流脉冲电子束耐腐蚀性腐蚀电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