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珍 作品数:16 被引量:65 H指数:4 供职机构: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连云港市卫生局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浆Lp-PLA2及D-二聚体检测对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D-二聚体(D-D)检测对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肺癌患者,按照年龄分为A组(34-54岁,20例)与B组(55~84岁,100例);TNM分期:T2期46例,T3期74例。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血浆Lp-PLA2、D-D水平,采用Logistic分析结果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结果不同年龄阶段患者血浆Lp-PLA2、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肺癌TNM分期患者血浆Lp-PLA2、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的Lp-PL坦水平、D-D含量与年龄、TNM分期有关(P=0.009、0.002,95%CI:1.007~1.069、2.621~12.168)。结论检测血浆Lp-PLA2、D-D水平能够明确了解肺癌患者的病情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杨帆 朱明珍 赵长新 尚庆毅 吴丛山关键词:肺癌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D-二聚体 miR-183靶向DDR1调控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miR-183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印迹检测乳腺癌细胞MDA-MB-231、正常细胞MCF-10A中miR-183、盘状结构域受体(DDR)1的表达;将miR-183组(转染miR-183 mimics)、miR-con组(转染miR-con)、si-TCF7组(转染si-TCF7)、si-con组(转染si-con),miR-183+pcDNA组(共转染miR-183 mimics和pcDNA)、miR-183+pcDNA-DDR1组(共转染miR-183 mimics和pcDNA-DDR1)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MDA-MB-231细胞;MTT和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荧光活性。结果与正常细胞MCF-10A相比,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miR-183表达显著降低,DDR1表达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miR-183、敲减DDR1均可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miR-183可靶向负调控DDR1表达;过表达DDR1可逆转miR-183对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miR-183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靶向DDR1有关,可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朱明珍 许瑾 徐静 徐海燕 李秀翠 李德凡 邵华关键词:乳腺癌 增殖 迁移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疗效预测因子分析 被引量:24 2017年 晚期肺癌的预后差,在靶向治疗及化疗失败后并没有很有效的治疗选择。甲磺酸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开发的一种针对VEGFR2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在胃癌及乳腺癌中已见到明显疗效。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国内也有报道,显示了一定的疗效。本研究收集了本院2014年12月到2017年1月间经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31例,观察了其在不同肺癌类型中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 张靖宇 蒋华 朱明珍 吴艳 徐海燕关键词:疗效预测 晚期肺癌 分子靶向药物 肺癌患者 近期疗效 同期放化疗治疗食管鳞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对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患者进行同期放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90例食管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放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同期放化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年内的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气道损伤、放射性肺纤维化、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胃肠道反应、血常规指标异常的发生率相比,P>0.05。治疗后的1年内,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同期放化疗的近期疗效较好,能提高其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且不会增加其急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气道损伤、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会增加其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 朱明珍 马兆明 徐海燕 李德凡 叶红玲 李秀翠 徐静关键词:食管鳞癌 同期放化疗 近期疗效 帕洛诺司琼预防肺癌化疗中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析帕洛诺司琼预防肺癌化疗中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晚期肺癌化疗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患者化疗中急性呕吐反应、延迟呕吐的情况、恶心分级情况及改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性呕吐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呕吐情况、患者恶心控制情况,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肺癌的化疗中,帕洛诺司琼在延迟呕吐的止吐方面及患者恶心控制方面较阿扎司琼疗效好,在急性呕吐止吐方面作用与阿扎司琼相似,临床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朱明珍 蒋华关键词:帕洛诺司琼 肺癌 化疗 疗效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HIF-1α、ERCC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HIF-1α和ERCC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对NSCLC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采用铂类药物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经PCR-RFLP方法检查患者HIF-1α基因C1772T和ERCC1基因C118T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化疗疗效的差异。结果:患者HIF-1α基因C1772T和ERCC1基因C118T两个多态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规律;携带HIF-1αCT+TT基因型患者的铂类药物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CC型;携带ERCC1 CC基因型患者的铂类药物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CT+TT型。102例患者中有4例失访,98例患者中位TTP为7.0个月,携带HIF-1αCT+TT基因型患者中位TTP为7.0个月,而CC基因型为6.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携带ERCC1 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TTP为7.0个月,而CT+TT基因型为6.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F-1α基因的CT+TT基因型和ERCC1的CC基因型患者的铂类药物化疗有效率高,并且ERCC1的CC基因型患者的预后更好。 朱明珍 徐海燕 蒋华关键词:多态性 Bak基因转染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 2019年 目的 探讨Bak基因转染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Real-time PCR检测乳腺癌MCF-7细胞转染前后Bak蛋白表达。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Bak基因转染后,及紫杉醇作用24 h、48 h和72 h后对MCF-7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转染质粒后,Bak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MCF-7 Bak组mRNA表达量为2.15±0.07,明显高于MCF-7 NC组1.03±0.04(t=13.412,P<0.05)。转染48 h、72 h和96 h后,MCF-7 Bak细胞增殖速率为(0.31±0.03)%、(0.37±0.03)%、(0.47±0.04)%,低于MCF-7 NC组的(0.40±0.03)%、0.48±0.04)%、(0.61±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145、t72=3.164、t96=5.487,P<0.05)。MCF-7-Bak组G2期细胞数是(26.84±2.69)%,显著高于MCF-7 NC组(16.02±1.61)%(t=12.887,P<0.05)。紫杉醇作用24 h、48 h和72 h后,MCF-7 Bak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5.98±4.00)%、(54.66±5.50)%、(80.11±8.00)%,高于MCF-7 NC组的(24.12±2.40)%、(40.12±4.00)%、(61.09±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456、t48=10.547、t72=13.442,P<0.05)。紫杉醇作用24 h后,MCF-7 Bak组G0/G1期细胞数(73.01±7.02)%高于MCF-7-NC组(63.84±6.68)%(P<0.05)。结论 上调Bak基因表达可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上调G0/G1期比例,增强紫杉醇的敏感性。 邵华 冯传波 王钟林 朱双九 张英 朱明珍关键词:BAK MCF-7细胞 紫杉醇 敏感性 免疫印迹法 IGF-1R和VEGFR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98例,收集其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其IGF-1R和VEGFR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两者m RNA的表达水平;考察IGF-1R和VEGFR2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其对术后辅助化疗患者4年无疾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GF-1R和VEGF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和60.2%,而癌旁组织中均未见其表达,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IGF-1R m RNA和VEGFR2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m RNA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29,P<0.05)。IGR-1R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有无脉管癌栓形成无关(P>0.05),而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R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而与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形成有关(P<0.05)。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4例患者术后未行化疗;其余84例患者4年无疾病生存率为76.2%(64/84),其中IGF-1R蛋白阴性表达、VEGFR2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4年无疾病生存率(82.8%、78.8%)均显著高于其阳性表达者(72.7%、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形成等因素进行校正后,IGF-1R和VEGFR2蛋白的表达仍与患者4年无疾病生存率相关[校正比值比(OR)分别为2.31、2.15,95%置信区间分别为(0.57,4.15)、(0.45,4.03),P<0.05]。结论: 张靖宇 朱明珍 孙志超 吴艳 徐海燕关键词:结直肠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蛋白 MRNA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胸腔内均注入顺铂60 mg溶于氯化钠注射液40 ml中,治疗组同时加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胸腔注入,每周1次,连用2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胸水消失情况、KPS评分变化及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4例,无效5例;对照组,依次为6、13、9例。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KPS评分及副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副反应轻。 朱明珍 蒋华 朱志霞 徐海燕关键词:复方苦参注射液 顺铂 恶性胸腔积液 培美曲塞与顺铂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与顺铂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对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吉非替尼单独治疗,观察组给予培美曲塞与顺铂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PS、CEA及cyfra21-1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随访1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客观缓解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PS、CEA及cyfra21-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恶心呕吐、血常规异常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随访1年生存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与顺铂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突出,可有效改善血清TPS、CEA及cyfra21-1水平,短期生存率较高,但在用药期间可增加不良反应,需引起重视。 徐静 陈谦 胡春霞 朱明珍关键词:培美曲塞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近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