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珊珊

作品数:91 被引量:307H指数:9
供职机构:徐州市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开放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心肌
  • 15篇病理
  • 14篇缺血
  • 14篇病理性
  • 13篇神经病
  • 13篇神经病理
  • 13篇脊髓
  • 13篇病理性痛
  • 12篇神经病理性
  • 11篇神经病理性痛
  • 11篇鞘内
  • 11篇细胞
  • 10篇再灌注
  • 10篇注射
  • 9篇再灌注损伤
  • 9篇内注射
  • 9篇鞘内注射
  • 8篇转运体
  • 8篇骨癌
  • 7篇疼痛

机构

  • 44篇徐州市肿瘤医...
  • 38篇徐州医学院
  • 9篇徐州医学院附...
  • 8篇徐州市第三人...
  • 8篇徐州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徐州市妇幼保...
  • 4篇江苏省麻醉学...
  • 3篇江苏省麻醉医...
  • 3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常州市妇幼保...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无锡市妇幼保...
  • 1篇无锡市人民医...
  • 1篇徐州市第一人...

作者

  • 89篇朱珊珊
  • 32篇曾因明
  • 8篇谭珊珊
  • 7篇张涛
  • 6篇严蓉
  • 5篇孙厚亮
  • 5篇张中明
  • 5篇常华
  • 4篇范建伟
  • 4篇刘功俭
  • 4篇王明玉
  • 4篇聂鑫
  • 3篇许鹏程
  • 3篇王梅芳
  • 3篇王晓舟
  • 3篇王飞
  • 3篇陈平
  • 2篇汪昊星
  • 2篇董红燕
  • 2篇王蔚

传媒

  • 12篇国际麻醉学与...
  • 9篇徐州医学院学...
  • 8篇国外医学(麻...
  • 7篇中华麻醉学杂...
  • 6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江苏医药
  • 2篇生理学报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7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6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钙离子与钙依赖蛋白酶在心肌顿抑中的作用
2000年
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激活钙依赖蛋白酶calpain Ⅰ,使收缩蛋白产生部分降解,这一过程在心肌顿抑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朱珊珊
关键词:心肌顿抑缺血再灌注钙离子
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浅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浅低温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方法: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取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二甲基亚砜(DMSO)预处理组(D组),25、50、100μmol·L-1丙泊酚预处理组(P1、P2、P3组)。各组均浅低温缺血55min,再常温灌注60min。D组、P1、P2、P3组在缺血前分别以含DMSO、相应浓度丙泊酚的K-H液灌注10min,再冲洗5min,重复2次。记录平衡灌注末、缺血前即刻、再灌注30、60min时的心功能指标。再灌注60min时测定凋亡细胞,提取心肌线粒体,测定线粒体和胞浆的细胞色素C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P3组再灌注30min、60min时左室舒张末压(LVEDP)降低、左室发展压(LVDP)升高(P<0.05或P<0.01);P2、P3组再灌注末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或P<0.01),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减少,胞浆细胞色素C的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丙泊酚预处理能够通过抑制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到胞浆,降低浅低温I/R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率,减轻心肌损伤。
汪昊星朱珊珊曾因明
关键词:丙泊酚
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大鼠背根神经节GAT-1的表达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DRG)γ-氨基丁酸转运体-1(GAT-1)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CI)后的表达,探讨慢性神经痛的发生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Naive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坐骨神经结扎组(CCI组,又分为结扎后3d组、7d组、14d组和28d组)。分别在各自的时间点灌注取材L4~5背根神经节,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AT-1表达。结果CCI组(3、7和14d)背根神经节GAT-1的免疫阳性神经元数和染色深度均比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和P<0.01)。结论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后背根神经节GAT-1表达增加,这可能与神经性疼痛的病理过程相关。
聂鑫褚国强周炯卫许莹朱珊珊曾因明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痛背根神经节
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评估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吗啡用于小儿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40例行选择性下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吗啡组(M组),每组各20例。全麻术后用电子自控镇痛泵行PCIA治疗,分别于术后2、4、8、12、24、48 h记录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CHEOPS评分、Ramesay评分、PCIA各时段患者按压次数,以及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儿术后的CHE-OPS评分、Ramesay评分和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显著低于M组。结论与吗啡相比,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PCIA效果确切且副作用较少。
张涛朱珊珊
关键词:舒芬太尼小儿
B超测量环状软骨水平气道横径对小儿加强型带套囊气管导管型号选择的预评估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比较B超测量环状软骨水平气道横径(minimal transverse diameter of the subglottic airway,MTDSA)法、年龄公式法和身高公式法对加强型带套囊气管导管型号选择的预判价值。方法选取睢宁县人民医院外科2021年1月—2021年12月择期手术行全麻气管插管患儿120例(排除失访及资料不全样本7例,删失率5.83%),按照分层随机区组的方式将研究样本分为年龄公式组(36例)、身高公式组(39例)和MTDSA组(38例)。气管导管选择加强型带套囊气管导管,3组分别以年龄公式法、身高公式法和B超测量MTDSA法行气管导管型号预评估,以插管成功最适气管导管型号为标准,判定3种方法的预评估准确率;比较组间换管率,插管后即刻MAP、心率,并发症情况。结果B超测量MTDSA法对首次气管导管型号评估的准确率为86.84%,高于年龄公式法的55.56%、身高公式法的46.15%(P<0.05)。MTDSA组换管率为5.26%、换管例次率为10.53%,均低于年龄公式组的33.33%、44.44%和身高公式组的43.59%、58.97%(P<0.05)。MTDSA组并发症中声音嘶哑(2.63%)、喉头水肿(0)发生率低于身高公式组(28.21%,20.51%)(P<0.05);年龄公式组与MTDSA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测量MTDSA法指导加强型带套囊气管导管型号的选择具有较高的导管型号预测准确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葛艳萍朱珊珊朱珊珊
关键词:B型超声环状软骨横径
胫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CAT-1的表达
2012年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转运体-1(GAT-1)在胫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的表达,探讨骨癌痛的发生机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胫骨癌痛组。3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5、7、14、21天,von Frey纤维丝检测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L4-5背根神经节GAT-1的表达。结果胫骨癌痛组造模后5、7、14天,MWT与术前基础值、假手术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背根神经节GAT-1的免疫阳性神经元数和染色深度均比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和P〈0.01)。结论胫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GAT-1表达增加,GAT-1可能参与了骨癌痛的形成机制.
田云平朱珊珊
关键词:骨癌痛背根神经节
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酸敏感离子通道1a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大鼠脊髓背角酸敏感离子通道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 la,ASIC1a)表达的变化。方法:雌性未交配Srague-Dawley(S...
马文文朱珊珊
关键词:骨肿瘤疼痛离子通道脊髓
文献传递
艾司氯胺酮用于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竖脊肌平面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用于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在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徐州市肿瘤医院择期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152例,年龄65岁以上,BMI 18.5~30.0 kg/m^(2),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6例):艾司氯胺酮联合罗哌卡因ESPB组(A组)和罗哌卡因ESPB组(L组)。两组患者均于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ESPB,A组患者注入0.375%罗哌卡因150 mg+艾司氯胺酮0.5 mg/kg+生理盐水,共40 ml;L组患者注入0.375%罗哌卡因150 mg+生理盐水,共40 ml。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评估患者基础认知状态,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和术后7 d MMSE评分情况,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术后0~6 h、6~12 h、12~24 h、24~48 h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6、12、24、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术后3 d内和术后7 d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发生率。结果与L组比较:A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术后0~6 h、6~12 h、12~24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减少(P<0.05),术后6、12、24 h咳嗽时VAS疼痛评分降低(P<0.05),术后1 d MMSE评分升高(P<0.05),术后3 d内POD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用于ESPB可降低术后3 d内POD发生率,减少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韩雨廷王红军衡垒徐海龙朱珊珊朱珊珊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术后谵妄
鞘内注射sigma-1受体抑制剂BD1047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sigma-1受体抑制剂BD1047对神经病理性痛(neuropathic pain,NP)大鼠痛阈和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法(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sciatic nerve,CCI)建立NP模型。①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CCI组(C组)和CCI+BD1047组(B组)。术后第0~5天,S组和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1次/d,连续6d);B组鞘内注射BD1047(120nm01/20μl,1次/d,连续6d)。于术前1d,术后3、5、7、10、14d,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②雄性SD大鼠12只,分组(每组4只)和给药同第1部分实验。术后第10天处死,免疫荧光技术观察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染色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C组大鼠术后第3天PWMT[(4.9±0.9)g]开始降低,持续到术后第14天(P〈0.05),术后第10天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数[(149±28)个]明显增加(P〈0.05);与C组比较,B组大鼠术后第3天PWMT[(8.6±1.2)g]明显升高,持续到术后第14天(P〈0.05),术后第10天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数[(92±22)个]明显减少(P〈0.05)。结论鞘内注射BD1047可减轻大鼠NP,其机制与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王晨晨朱珊珊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小胶质细胞脊髓
不同缺血预处理方式对幼兔心肌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对兔未成熟心脏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3~4周龄幼兔心脏30只,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1组(IP1组)、缺血预处理2组(IP2组)、格列苯脲1组(G1组)、格列苯脲2组(G2组)及对照组(Con组)5组,每组6只。5组幼兔心脏均以95%O2+5%CO2混合气体饱和的K—H液常温平衡灌注30min后:Con组续灌20min;IP1、IP2组心脏分别给予1次、2次IP,每次IP由5min缺血和5min再灌注组成;G1、G2组给予格列苯脲10μmol/L后分别给予1次、2次IP。然后各组心脏均在20℃低温下缺血120min,37℃常温下再灌注30min。以MacLab V/4S生理实验系统记录平衡末、缺血前及再灌注后1、3、5、10、20、30min时左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o/dtmax)和心率(HR);测定再灌注末心肌组织中ATP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Ca^2+-ATP酶的活性。结果再灌注10min后,IP2组各对应时间点的LVDP×HR、±dp/dtmax的恢复百分比均显著高于Con组(P〈0.01,P〈0.05);再灌注末IP1、IP2组心肌组织的ATP含量及Ca^2+-ATP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Con组(P〈0.01,P〈0:05),IP1组的MDA含量明显低于Con组(P〈0.01);G1、G2组各指标与Con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P对低温缺血的兔未成熟心脏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效应与IP的方式有关,其机制可能与KATP有关。
常华朱珊珊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未成熟心肌心肌保护KATP通道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