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翠萍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原发性
  • 3篇细胞
  • 2篇上腹
  • 2篇上腹部
  • 2篇误诊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道出血
  • 2篇化道
  • 2篇发热
  • 2篇腹部
  • 2篇肝癌
  • 2篇出血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修补术
  • 1篇胰岛素样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隐痛
  • 1篇右后叶

机构

  • 9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作者

  • 9篇朱翠萍
  • 9篇汤绍辉
  • 2篇胡建军
  • 1篇康举龄
  • 1篇汤慧君
  • 1篇黄秋燕
  • 1篇马彦
  • 1篇李建发
  • 1篇杨金英
  • 1篇黄卫
  • 1篇石珩
  • 1篇吴胜兰
  • 1篇王敏

传媒

  • 6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miR-483-5p通过上调IGF2基因转录促进肝癌细胞生长、迁移与侵袭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miR-483-5p对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P3启动子驱动的m RNA(P3 m 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采用real-time PCR检测人肝癌细胞株Huh7、Hep3B、Bel-7402、Hep G2和SMMC-7721,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83例人肝细胞癌组织和配对的癌旁组织,22例正常肝组织中miR-483-5p和P3 m RNA的表达水平,并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P3 m RNA与miR-483-5p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2)将IGF2基因P3 m RNA的5’端非翻译区(5’UTR)克隆入p GL3启动子载体,构建P3 m RNA 5’UTR野生型(p GL3-P3-5’UTR-WT)及P3 m RNA 5’UTR突变型(p GL3-P3-5’UTR-MUT)重组萤光素酶报告质粒,将其分别与miR-483-5p mimic、miR-483-5p inhibitor及scrambled control共转染He La、293T及Huh7细胞,采用双萤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萤光素酶活性。(3)分别将miR-483-5p mimic、miR-483-5p inhibitor及scrambled control转染Huh7及Hep3B肝癌细胞,应用real-time PCR检测这2种肝癌细胞P3 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4)应用real-time PCR检测肝癌细胞Huh7及Hep3B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miR-483-5p的表达水平;应用核连缀实验(nuclear run-on assay)分析miR-483-5p对P3 m RNA转录的影响;应用RNA稳定性实验分析miR-483-5p对P3 m RNA稳定性影响。(5)应用体外细胞功能实验研究miR-483-5p对Huh7肝癌细胞生长、凋亡、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1)5种肝癌细胞株miR-483-5p及P3 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株HL-7702(P<0.01),肝细胞癌组织中miR-483-5p及P3 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在5种肝癌细胞株及肝细胞癌组织中,P3 m RNA表达水平均与miR-483-5p水平呈正相关。(2)萤光素酶实验显示,miR-483-5p与P3m RNA 5’UTR的同源位点互补结合可促进P3 m RNA的表达。(3)瞬时转染实验显示,过表达miR-483-5p呈剂量依赖性促进Hep3B和Huh7肝癌细胞P3 m RNA表达水平的增高。(4)miR-483-5p表达�
马彦朱翠萍胡建军李悅行王敏汤绍辉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细胞生长细胞迁移
产甲胎蛋白的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一例被引量:1
2014年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是腹膜后纤维结缔组织的非特异性、非化脓性慢性炎症,以腹膜后广泛纤维化为主要特征,其中以输尿管周围纤维化粘连、包绕导致肾积水和肾衰竭较为常见.近年来研究发现,部分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组织活检有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伴席纹状纤维化,可同时或不同时涉及多个器官,被称为IgG4相关腹膜后纤维化.现报道2例IgG4相关腹膜后纤维化致肾衰竭,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汤慧君黄卫胡建军朱翠萍汤绍辉康举龄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癌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甲胎蛋白纤维结缔组织广泛纤维化浆细胞浸润
青年胃癌并乳腺转移1例被引量:2
2013年
患者,女,35岁.因"左上腹饱胀伴隐痛8月余,加重1个月"于2012年5月25日入院.患者8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餐后左上腹饱胀,食欲不振,伴上腹部隐痛,向背部放射,进食量明显减少,未作特殊处理.近1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2 d前到本院门诊检查,胃镜发现胃体有一边界不整的巨大溃疡面,经病理学诊断为胃癌.为求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患者起病以来,无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发热、心悸、胸闷等,精神、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减轻约2.5 kg.患者1年前因"胃穿孔"在当地医院行"胃穿孔修补术",未行病理检查;否认乙型肝炎、结核病史.患者母亲及姐姐因患肝癌而死亡.
朱翠萍汤绍辉
关键词:青年胃癌乳腺转移胃穿孔修补术患者母亲上腹部隐痛上腹饱胀
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并垂体危象1例被引量:2
2014年
患者,男,33岁。因反复发热3 d,加重伴呕吐、腹痛、腹泻1 d于2013年10月8日入院。患者诉3 d前因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伴头晕、畏寒怕冷、乏力、口干、咽痛,自测体温38℃,予以退热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于1 d前上述症状加重伴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并出现右下腹隐痛,解黄色水样便2次,约100 mL。至外院予以物理降温、抗感染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起病以来,睡眠、精神欠佳,小便如常,近8个月体重下降10 kg。否认肝炎、结核等病史。
石珩黄秋燕朱翠萍汤绍辉
关键词:消化系统症状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垂体危象首发表现畏寒发热畏寒怕冷
原发性腹主动脉瘤十二指肠瘘1例被引量:4
2014年
腹主动脉瘤消化道瘘是腹主动脉瘤少见但极为严重的并发症,是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因。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腹主动脉瘤十二指肠瘘患者,以腹痛、便血、呕血为主要症状,经电子结肠镜、腹部增强CT及血管三维重建等检查确诊,及时行手术等治疗,病人痊愈。
朱翠萍汤绍辉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十二指肠瘘腹痛消化道出血
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患者发生黄疸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AHE)患者发生黄疸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67例散发性AHE患者的住院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AHE患者发生黄疸的危险因素及黄疸型AHE患者为重度黄疸的危险因素。结果高浓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Alb)<40 g/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60%,抗戊型肝炎病毒IgM/IgG双抗体阳性是AHE患者发生黄疸的危险因素(P<0.05);高龄、Alb<40 g/L及PTA<60%是黄疸型AHE患者为重度黄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明确散发性AHE患者发生黄疸及重度黄疸的危险因素,对散发性AHE的有效诊治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汤绍辉朱翠萍杨金英吴胜兰李建发
关键词:急性戊型肝炎黄疸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消化道出血及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恙虫病1例
2013年
患者,男,79岁,农民,因间断发热、呕吐、腹痛半月,加重伴血便1 d于2012年11月6日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寒战后发热,体温最高可达39℃,并伴呕吐、腹痛,腹痛以上腹部为主,无放射痛,餐后加重,于外院就诊,予以抗感染(具体用药不详)等治疗后症状缓解,但病情反复发作。1d前上述症状加重,并排暗红色血便3次,每次量约30 mL,遂急转来我院,门诊以"消化道出血"收入我科。患者自起病以来,近1周几乎未进食物,睡眠不佳,尿少。否认肝炎、结核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史,居住在当地农村,患病前一直从事野外种地。
朱翠萍汤绍辉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精神症状恙虫病间断发热症状缓解睡眠不佳
误诊为口腔扁平苔藓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例被引量:1
2014年
患者,女,50岁。因口腔溃疡发生1年,加重1周于2013年12月23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口腔双侧颊黏膜各出现1个溃疡,灼热疼痛,进食时加重。于外院口腔科就诊,诊断为口腔扁平苔藓,给予维A酸、维生素C及维生素B12治疗,疗效不明显。以后又多次就诊于该院口腔科,给予冰硼散、复方倍他米松撒布等止痛、促进溃疡愈合治疗,但患者病情仍无明显改善。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伴有明显口干、眼干及双眼异物感,遂入我院消化科诊治。起病后,患者无发热、咳嗽、腹痛、腹泻等表现,睡眠、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无特殊,无烟酒嗜好。
朱翠萍汤绍辉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误诊维生素B12复方倍他米松溃疡愈合
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的肝嗜铬细胞瘤1例被引量:2
2014年
患者,女,38岁。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病变1个月于2013年11月11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于我院体检,腹部B超显示肝右后叶混合性光团,进一步行上腹部CT检查发现右肝脏第7段占位病变,大小约4.6 cm×3.9 cm(图1-A),三维重建示肝脏肿瘤,与肾上腺相连(图1-B),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无任何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患者2年前在我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结核等病史,无烟酒不良嗜好。
朱翠萍汤绍辉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嗜铬细胞瘤肝脏占位病变上腹部CT检查误诊肝右后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