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艳玲

作品数:17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肺
  • 5篇体外循环
  • 5篇转流
  • 5篇外循环
  • 5篇灌注
  • 4篇心肺转流
  • 4篇手术
  • 3篇心脏
  • 3篇麻醉
  • 3篇肝移植
  • 3篇病人
  • 3篇搏动
  • 3篇搏动灌注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心肌保护
  • 2篇心脏手术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肾综合征

机构

  • 17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广东药学院附...

作者

  • 17篇朱艳玲
  • 12篇黄伟明
  • 9篇荣健
  • 4篇黄文起
  • 3篇黑子清
  • 3篇陈秉学
  • 2篇杨广
  • 2篇黄洁夫
  • 2篇徐康清
  • 2篇夏杰华
  • 1篇朱晓峰
  • 1篇杨璐
  • 1篇王东平
  • 1篇莫利求
  • 1篇谭洁芳
  • 1篇郭志勇
  • 1篇陈规划
  • 1篇韩明
  • 1篇徐颖琦
  • 1篇王治平

传媒

  • 4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国外医学(麻...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行肝脏移植手术的肝肾综合征病人麻醉处理的探讨
2005年
目的 通过观察合并肝肾综合征(HRS)病人行肝脏移植术中应用体外静脉静脉(V-V)转流与非转流以及连续输注多巴胺等处理对围术期肾功能的影响,探讨HRS病人肝移植术中的肾功能保护方法。方法 30例合并肝肾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A(n =15 )、B(n =15 ) 2组,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肝脏移植术。术中加强血流动力学、尿量、体温等监测,术中各时期及术后2 4h测定血浆尿素氮(Bun)、血肌酐(Cr)水平。其中A组建立V-V转流,B组则不采用V-V转流。2组均通过适当的扩容和连续推注小剂量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并给予连续输注速尿(furosemide)和三甘氨酰基赖氨酸加压素(Terlipressin)等措施保护或改善肾功能。结果 A组术中血液动力学基本稳定。B组于无肝期HR明显加快,CVP、MPAP、PC WP有明显降低(P <0.0 5 ) ;新肝期期间,2组病人CVP、MPAP、PCWP水平均有明显的升高(P <0.0 5 ) ;手术平均时间、无肝期平均时间、多巴胺、速尿和Terlipressin平均用量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 0 5 )。A组病人Terlipressin平均用量6. 80±0 .95mg ,B组病人Terlipressin平均用量(6 75±1 0 5 )mg。A、B两组尿量、Bun、Cr水平在无肝期前的各时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 5 ) ,但随后各时期中,A组均优于B组(P <0 .0 5 )。结论 无肝期?
夏杰华黄文起肖亮灿黑子清徐康清窦云凌朱艳玲
关键词:肝肾综合征脏移植手术病人麻醉处理肝脏移植术
体外循环中有效搏动性灌注的判断及标准探讨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应用搏动性血流灌注(pulsatile perfusion,PP)时如何判断搏动血流的有效性及标准。方法 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在513...
黄伟明朱艳玲李毅荣健
关键词:体外循环搏动灌注血流动力学脉压差
文献传递
全密闭式管路在心肺转流中应用10例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全密闭式管路在心脏手术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常规CPB管路改为全密闭式管路,10例心脏手术在CPB中使用滚压式血泵,采用密闭式管路的管理方法,观察该方法在操作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手术配合的影响,以及能否简化机器的管理,增加安全性。结果全密闭式管路预充量少,血液稀释少,操作简单、安全,容易管理。与常规CPB方法相比较,本组病例在转流开始后血流动力学均较为稳定,表现为血压波动少,容易维持出入血平衡;转流中不同手术对该方法的影响较大,术中出血较少的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较易维持转流中的平稳,出入平衡,血压稳定,可简化机器的管理,无需一刻不停地注视氧合器血平面;而其他术中出血多,心内外回收血较多的二尖瓣瓣膜置换术(MVR)和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术(AVR),则转流期间需经常补充体内失血量,增加机器管理的难度。结论全密闭式管路的管理方法可用于心脏手术的CPB,但较适应于出血少的CABG,对术中出血多,心内外回收血较多的手术仍以常规CPB管理方法为好。
黄伟明荣健朱艳玲
关键词:心肺转流
搏动灌注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乳酸与血糖的影响
<正>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使用搏动灌注对术中乳酸和血糖的影响。方法搏动灌注使用 SYSTEM I 体外循环机的滚压泵搏动系统,在阻断主动脉后启动该系统,设定搏动频率为60bpm,Base 设定在40%,Wid...
黄伟明朱艳玲荣健
文献传递
体外循环搏动灌注在心肺移植中的应用
<正>目的目前心肺联合移植的体外循环多采用滚压式血泵行非搏动性灌注,未见在搏动灌注下行心肺联合移植的报道,本文采用 T-PLS(Twin-Pulse life support)SL-1000型双搏动泵 (New Hear...
黄伟明朱艳玲荣健
关键词:心肺移植心肺转流搏动灌注血流动力学
文献传递
右美托咪定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观察及护理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腰—硬麻醉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将60例择期行腰—硬麻醉下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生理盐水组两组。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首量1μg/kg,15 min静脉推注完毕,0.5μg/(kg.h)静脉泵注维持,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前术毕的平均压(MAP)、脉博(HR)、脉博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寒战,顺行性遗忘,并配合做好相关的护理。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顺行性遗忘率高,HR减慢,SpO2下降(P<0.05)。而MAP、RR、抑制寒战的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腰—硬麻醉可产生有效的顺行性遗忘作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且控制右美托咪定注入速度是护理的关键。
黄毓婵朱琼芳朱艳玲
关键词:护理
密闭式体外循环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密闭式体外循环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 2 6 3例不同病种的患者以不同的转流途径进行密闭式体外循环所取得的经验。其中各种肝脏病变行肝移植术 1 5 6例 ,全身肿瘤病变行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治疗 (EWBH) 98例 ,心脏手术后左心转流 2例 ,外科手术辅助循环 3例 ,体外膜肺氧合疗法 (ECMO) 4例。分别采用股静脉、门静脉 -腋静脉切开置管转流 ,左 (或右 )心房 -主动脉插管或左心室 (或降主动脉 ) -股动脉插管转流 ,股静脉 -颈内静脉 (或双侧股静脉 )经皮穿刺置管转流的方法。结果 全组除ECMO中 3例患者经治疗后心脏功能仍不能恢复 ,停机后死亡外 ,其余 2 6 0例患者转流过程平稳 ,未出现机器故障及体外循环意外 ,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 ,达到预期的目的。结论 密闭式体外循环目前更多地应用在非心脏手术 ,它改变了传统的体外循环管理模式 ,离心泵在密闭式体外循环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密闭式体外循环结构简单 ,安装快捷 ,操作方便 ,容易控制。密闭式装置预充量少 ,血液稀释少 ,肝素用量少 ,可作长时间转流。采用经皮穿刺的静脉插管可减少损伤 ,术后处理方便。密闭式体外循环可在广泛的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黄伟明朱艳玲杨广
关键词:体外循环转流非心脏手术股静脉置管
心脏手术中单次灌注停搏液对心肌保护的效果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在心肺转流(Card iopu 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中,应用单次灌注心脏停搏液方法对主动脉阻断时间超过60 m in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50例患者,先天性心脏病21例,后天性心脏病29例,采用4∶1血液晶体停搏液在主动脉根部或加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先温血后冷血灌注,灌注量15 m l/kg,术中不论主动脉阻断时间长短,只要心电图不出现活动波形,不再重复灌注。结果全组患者CPB时间(118.66±29.98)m in,主动脉阻断时间(78.3±18.0)m in,均一次性灌注停搏液。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44例(88%),电击后复跳5例(10%),复跳后除颤1例(2%),全组患者无出现低心排综合征、心衰等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单次灌注停搏液方法可使心肌得到良好的保护,心脏自动复跳率高,心功能恢复快,适用于不同病种的心脏手术。
冼艳冰黄伟明朱艳玲杨广荣健
关键词:心肺转流心肌保护
无缺血肝移植技术的创立——附三例报告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无缺血肝脏移植(Ischemia-free liver transplantation,IFLT)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大量动物实验基础上创立了IFLT技术并应用于临床.通过分析2017年7—8月间接受IFLT手术的3例供、受者资料,对其手术方法进行总结,记录肝脏灌注参数及血气生化指标,监测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情况,收集供肝获取前、灌注终点和复流后的组织标本行病理检查,了解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结果 3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了IFLT,在供肝获取、体外保存和植入受者过程中均保持供肝血流供应不中断.机械灌注液中的pH值稳定在7.30~7.47,血乳酸均在灌注1.5~3 h后下降至<0.3 mmol/L.灌注过程中胆汁持续产生,每小时2~6ml.HE染色及TUNEL检测均显示,供肝获取前、灌注终点及复流后没有明显的肝细胞坏死和凋亡.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肝组织未见明显炎症因子释放和血管内皮激活.术后1周3例受者的转氨酶均降至正常,术后丙氨酸转氨酶峰值为120~465 U/L,无排斥反应、血管和胆道并发症发生,3例受者已顺利出院.结论 WL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可望克服传统肝移植技术的诸多缺点,成为未来肝移植的主流技术之一.
何晓顺郭志勇鞠卫强巫林伟赵强王东平马毅杨璐陈茂根唐云华张志衡黄陕州朱泽斌汪琳和吉斐朱财慧朱艳玲韩明朱晓峰黄洁夫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预后
延长辅助循环时间对危重心脏病患者复苏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延长辅助循环时间对危重心脏患者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危重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及瓣膜置换手术,采用心脏复跳后延长辅助循环时间的处理方法。体外循环使用TERUM O SYSTER I型机。采用浅低温(33℃ ̄35℃),中高流量(2.0 ̄2.4 L/m in.m 2)灌注。心肌保护采用血液晶体4∶1停跳液,先温后冷顺行灌注。首量灌注停跳液后,无心电活动则不作二次灌注。灌注压力维持在60 ̄100 m m H g。结果 6例行搏动灌注,出现血红蛋白尿3例,普通超滤22例,全组心脏自动复跳23例,电击复跳7例。29例顺利脱机,28例痊愈出院。结论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提高,体外循环设备的不断完善,辅助时间的延长是安全的。对冠心病和瓣膜病患者合并其他病变使病情危重的患者,体外循环是一个重要的保障。这有利于使心肌得到充分休息,偿还氧债,为顺利脱机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减少了术后对ECM O的依赖。
黄伟明朱艳玲荣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