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华
- 作品数:14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高异交结实率粳稻三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异交结实率粳稻三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属于作物育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一)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时动态记录和具有优良花时性状的不育系的选育,(二)对选育的具有优良花时性状的不育系进行繁殖和制种的异交结实调...
- 文建成黄大军谭学林徐津金寿林洪汝科谭亚玲张忠林李向东许红云李娟陈丽娟李伟华顾晓明师佳
- 文献传递
- 滇榆1号A中散粉株的出现及对策研究初报被引量:4
- 1998年
- 经镜检、单株成对回交、混系繁殖到4代,滇输1号A中出现0.375%的散粉株,散粉株染色正常和 不正常的花粉粒几乎各占50%,且自交结实正常,形态特征和不育系、保持系极其相似。用散粉株和不育系测 交,F代结实正常。散粉株、A/散粉株、保持系单株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它们和榆杂29的单株产量存在极显著差 异。采用单株镜检、成对回交、混系繁殖辅以在开花期和收获期去除散粉株的方法,可以使滇榆1号A的纯度基 本得到保证。
- 张树华黄大军金寿林顾晓明杨丽娟李伟华
- 关键词:纯度
- 新质源粳稻不育系花粉败育特点及其潜在杂种优势(英文)被引量:4
- 2009年
-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粳稻不育系细胞质遗传背景单一,开发新质源不育系显得尤为重要。花粉败育特点、不育的稳定性以及潜在的强杂种优势是不育系利用的前提条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调查了14份新质源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特点、育性稳定性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9份不育系花粉的败育为典败和圆败,败育较彻底,但不能被滇一型或BT型恢复系恢复。另外5份不育系以染败为主均能被滇一型或BT型恢复系恢复,由南34、明恢63和NJ70507提供细胞质的3份不育系败育彻底,然而由D-7提供细胞质的2份不育系在高温下出现极少量的可育花粉。各杂交组合在同一性状上或同一杂交组合在不同性状上表现出的杂种优势有明显的差异。
- 王石华张忠林谭学林文建成李伟华
- 关键词: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
- 可用于杂交粳稻育种的粳型新不育细胞质源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用于杂交粳稻育种的粳型新不育细胞质源不育系的选育方法。该方法以籼稻品种为母本与粳稻品种为父本杂交产生杂种F<Sub>1</Sub>,杂种F<Sub>1</Sub>开花期如出现花药不开裂散粉,且用碘-碘化钾...
- 文建成谭学林黄大军洪汝科金寿林谭亚玲李伟华顾晓明
- 文献传递
-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回复株的基因型鉴定被引量:1
- 2008年
- 通过对在套袋繁殖产生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A群体中发现的可育株、及其与不育系杂交产生的F1和可育株自交S1代的育性和核恢复基因位点分析,发现不育系合系42A中出现的大约0.11%可育株包括两种类型。一类细胞质正常可育,核无恢复基因,基因型为N(rf/rf),类似保持系,认为是保持系混杂所致。另一类可育株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核有恢复基因,其恢复基因位于水稻Rf-1基因区域,基因型为S(Rf/rf)。这类可育株不可能来自异品种或保持系串粉,可能是细胞核携带的育性相关基因发生育性自然回复突变导致。本研究将这类可育株简称为"育性回复株"。
- 文建成黄大军谭学林王石华谭亚玲顾晓明李伟华房毅
- 关键词:可育株恢复基因育性
- 滇1型粳稻不育系和保持系的花时特性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观察了113个育性稳定的滇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及其保持系(B)的花时特性,结果表明,不育系与保持系的单穗花期为5~10 d,大部分材料为6~7 d;不育细胞质对花时有影响,94%的不育系花时较其相应保持系晚,平均晚约40 min;根据不育系和保持系的花时早晚、花时相遇情况等将其分为4种类型。提出滇1型粳稻不育系优良花时性状的2个评价指标:一是不育系的始盛花时间不迟于14:00;二是不育系的理论有效相遇颖花率在70%以上。
- 徐梦文建成杨莲莲黄大军李伟华金寿林陈丽娟谭学林
- 关键词:评价指标
- 滇一型粳稻不育系黎榆A的选育与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黄大军李炎渊李伟华江梅华顾晓明
- 关键词:粳稻不育系选育
- 烟草扭脉病毒外壳蛋白的原核表达
- 李伟华
- 关键词:外壳蛋白原核表达
- 同核异质滇Ⅰ型粳稻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光合特性被引量:2
- 2011年
- 滇Ⅰ型不育系和保持系是我国粳稻杂种优势利用最主要的技术体系之一。本研究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79对滇Ⅰ型同核异质粳稻不育系及保持系上三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限制值(Ls)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结果表明,不育系间及保持系间的光合参数在3个叶位上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基因型间的这种显著差异为高光效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基础。同一叶位上不育系与保持系间的光合参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除SPAD值外,其他光合参数值在不育系与保持系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不育系的SPAD值显著大于保持系。叶绿素相对含量不是粳稻提高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滇I型细胞质对光合作用没有负效应;利用滇I型细胞质转育的不育系的叶绿素含量很可能有所提高。基于剑叶光合参数值对保持系及不育系的聚类,不育系和保持系可分别分为高和较低光合速率的类型。本研究为滇I型不育系的高光效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可作为杂交粳稻高光效的理论参考。
- 苏家秀谭学林徐津李伟华海梅荣王婷
- 关键词:同核异质不育系保持系滇型杂交粳稻
- 滇籼型温敏不育系“913A”的育性研究及利用初报被引量:2
- 1993年
- 从滇四型籼稻“913A”的测交一代中出现大量的不育株,观察表明是“913A”不育系自交结实的后代.经分期播种研究,“913A”具有明显的温敏特性,自交结实的主导因子是温度.日平均温度21.88~24.27℃为育性转换温度,在日平均26.73℃的条件下自交结实率16%,可作温敏“两系”法利用.“913A”是优质软米,配合力强,现测配出4个优质米组合.
- 彭桂峰李铮友李伟华蒋春和李有文
- 关键词: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温度籼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