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辉

作品数:54 被引量:40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9篇肝癌
  • 25篇肿瘤
  • 22篇肝肿瘤
  • 20篇切除
  • 17篇手术
  • 12篇切除术
  • 12篇肝切除
  • 11篇细胞
  • 10篇原发性
  • 10篇肝切除术
  • 9篇原发性肝癌
  • 9篇肝细胞
  • 8篇手术切除
  • 7篇细胞癌
  • 6篇术后
  • 6篇外科
  • 6篇疗效
  • 6篇肝细胞癌
  • 6篇肝脏
  • 5篇手术治疗

机构

  • 29篇中山医科大学...
  • 19篇中山大学
  • 5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54篇李国辉
  • 39篇李锦清
  • 36篇张亚奇
  • 34篇郭荣平
  • 29篇陈敏山
  • 22篇元云飞
  • 15篇林小军
  • 7篇石明
  • 7篇李升平
  • 6篇林小军
  • 6篇李斌奎
  • 4篇钟崇
  • 3篇崔伯康
  • 3篇林小军
  • 3篇张昌卿
  • 2篇李威
  • 2篇林秉勋
  • 2篇黄平
  • 2篇余杏娟
  • 2篇周元平

传媒

  • 15篇癌症
  • 5篇中国实用外科...
  • 4篇中华肝胆外科...
  • 4篇中华肿瘤杂志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实用肿瘤学杂...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8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6篇2000
  • 3篇1999
  • 5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4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脏炎性假瘤误诊分析
2005年
【目的】回顾分析资料,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肝脏炎性假瘤资料。【结果】22例肝脏炎性假瘤16例有临床症状(73%),以右上腹隐痛为主(15/16)。3例嗜吃生鱼并在病理标本中找到华支睾吸虫虫片。10例肝功能异常,2例甲胎蛋白>25μg/L。病灶在 B 超下多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结节(15/16);CT 下多呈不均匀低密度(18/19),增强后不同程度强化(16/19),密度仍低于周围肝组织:MRI 检查病灶 T1加权呈不均低信号,T2加权呈高或稍高信号。影像学发现5例伴轻度肝内胆管扩张或慢性炎症;误诊7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诊1例4年5个月后再发,经抗生素治疗后病灶明显缩小。【结论】肝脏炎性假瘤临床上容易与原发性肝癌混淆。分析原因可能与不重视肝吸虫感染、"胆石症"病史及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无特征性表现等有关。治疗肝吸虫病及控制胆道慢性感染可能有利于炎性假瘤的预防。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可试用抗生素治疗并密切观察,手术后可能再发。
钟崇郭荣平石明李国辉李锦清张亚奇
关键词:肝肿瘤炎性假瘤误诊
55例滑膜肉瘤的治疗分析
1993年
我院自1962年12月至1984年12月收治滑膜肉瘤55例,失访1例。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35岁。男36例,女19例,男:女=1.9:1。通过治疗效果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广泛性切除和术后放疗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上皮或纤维型滑膜肉瘤对放疗有明显效果;病程,复发时间的长短,肿瘤的部位与疗效都无明显差异。但年龄越大,肿瘤越小其疗效就越好。临床Ⅰ~Ⅱ期比Ⅲ~Ⅳ期的病人疗效要好。
林奕中郭荣平李国辉
关键词:滑膜肉瘤放射疗法
肝细胞癌与HCV、HBV感染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1
1994年
对来自广东、广西、海南104例肝细胞癌(HCC)患者抗-HCV和HBsAg状况按年龄、性别配对和1:2的数量比设对照组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HCC组抗-HCV和HBsAg阳性率分别为12.50%(13/104)和86.54%(90/104),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4%(3/208),P<0.005)和13.46%(28/208,P<0.001)。与抗-HCV、HBsAg双阴性组比较,仅抗-HCV阳性、仅HB-sAg阳性以及两者均阳性时发生HCC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8.82、50.07和81.36,显示HCV、HBV均与HCC强相关,两者重叠感染时有协同致癌作用,作者提出预防和控制HBV、HCV感染对减少HCC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周元平彭文伟姚集鲁吕凌吕凌黄洁夫李国辉李国辉
关键词:病例对照肝细胞癌肝炎病毒
20例原发性肝癌实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6
1996年
本研究采用直接法制备和分析了20例原发性肝癌实体瘤G带染色体,每例实体瘤都有明显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常见出现结构异常的染色体有1、2、3、7、和11,90%(18例)的实体瘤有1号染色体长短臂不同程度的缺失和重排,2号染色体异常在80%的实体瘤出现,尤以2p-为突出。本研究所见提示各种染色体的缺失和重排特别是1号染色体的改变、2号和7号染色体短臂的缺失,可能是引起多个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的基础。
方燕卓子兰李国辉
关键词:肝癌实体瘤细胞遗传学肝脏肿瘤
肝内胆管细胞癌40例临床病理学特点及手术治疗分析被引量:7
1998年
肝内胆管细胞癌(包括混合性肝癌)比较少见。我院1964~1996年共手术切除肝内胆管细胞癌(包括混合性肝癌)40例,现对其资料进行研究分析。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男女之比为201∶1。年龄27~73岁,中位年...
郭荣平李国辉李锦清张亚奇元云飞陈敏山林小军
关键词:胆管细胞癌肝内临床病理
影响肝细胞肝癌切除术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探讨影响肝细胞肝癌手术切除长期生存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196 4~ 1993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手术切除的 5 2 2例肝细胞肝癌病人 ,随访至 2 0 0 3年 1月 ,对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计算生存率并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 3、5、10和 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4 9 1%、33 8%、16 7%和 13 7% ;生存 5年以上 182例 ,生存 10年以上 5 6例 ,生存 15年以上 1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预后影响因素为性别、术前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GGT水平、术中肝硬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有无癌栓、有无卫星结节和是否根治性切除 ;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术后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为术前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GGT水平、术中肝硬化程度、肿瘤大小、有无癌栓和是否根治性切除。结论 肝癌切除术后病人长期生存与否取决于肝病背景、肿瘤情况和治疗因素。术前肝功能Child PughA级、GGT正常、无或伴轻度肝硬化、肿瘤≤ 5cm。
元云飞李锦清李斌奎张亚奇李国辉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癌栓肝功能术前根治性切除
原发性肝癌全基因组杂合性缺失的研究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 研究肝癌全基因组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 (LOH)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382对微卫星标志 ,对 6 5例肝癌 2 2条常染色体等位基因LOH进行检测。结果 全组平均杂合子 6 8.1%。LOH >30 %的有 1q、3p、4q、8p、13q、16q和 17p。HBsAg阳性者D4S2 96 4LOH(6 6 % )较HBsAg阴性者(30 % )高 (P <0 .0 5 ) ;D3S36 81和D17S938LOH者术后复发率 (91%、83% )较无LOH者 (5 2 %、6 5 % )高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和P <0 .0 5 ) ;D17S938LOH者术后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5 0 %、35 %、2 5 % ,无LOH者则分别为 75 %、6 7%、5 8% ,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我国肝癌LOH与国外报道有类似之处 ,但 3p高频率缺失属首次报道。HBV感染导致肝硬化、肝癌可能与D4S2 96 4(4q12 13)位点上抑癌基因的丢失有关。D3S36 81(3p12 )和D17S938(17p13)位点上可能存在与肝癌复发及预后有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李升平王辉云张昌卿冯启胜余杏娟陈敏山黄丽惜黄平郭荣平林小军张亚奇李锦清李国辉曾益新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微卫星标志
经皮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被引量:43
2001年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射频毁损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肝癌的效果和经验。方法:经皮射频毁损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交替治疗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68例。结果:随访5~15个月,经皮射频毁损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联合治疗的31例原发性单个小肝癌(≤5 cm),甲胎蛋白阳性14例,术后降至正常11例,影像学疑复发2例;9例转移性肝癌(≤5 cm)仅作单纯的经皮射频治疗,治疗后1例复发;28例大肝癌(>5 cm)病人全部首先行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然后再作经皮肝穿射频毁损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联合治疗,其中甲胎蛋白阳性15例,术后降至正常7例,下降但未降至正常5例,无下降或上升3例;影像学随访显示病灶好转或稳定21例,病情进展7例。联合治疗副作用不大,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适合对小肝癌的治疗或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大肝癌的补充治疗,两者联合治疗可望提高肝癌局部治疗的效果。
陈敏山郑云张亚奇郭荣平石明李锦清李国辉
关键词:肝肿瘤射频无水酒精
右叶中央深部小肝癌的简化手术切除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探讨对右叶中央深部小肝癌采用肝癌剜出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1991~1996年12月期间,采用肝癌剜出术加无水酒精残端处理方法手术切除15例直径小于4cm 的小肝癌。结果本术式操作简便,比常规的不规则肝切除术费时短、出血少、对肝功能的影响不大,无明显的术后并发症,与不规则切除术比较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癌剜出术适合于伴中重度肝硬化、肿瘤深在于肝实质内、包膜完整、直径小于4cm 的单个中央型小肝癌,也适合于术后复发的小肝癌,但手术过程中须有 B 超的指导和无水酒精的残端处理。此方法简单、实用、安全可行,经术后临床随访,疗效令人满意。
陈敏山李锦清张亚奇元云飞郭荣平林小军李国辉
关键词:手术切除残端处理肝实质中央型临床随访
肝癌1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研究肝癌1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及微卫星多态性技术,对65例肝癌1号染色体上28个微卫星标志位点杂合性缺失进行检测。结果:65例肝癌中63例为杂合子,57例至少在1个微卫星标志位点上发生LOH,1号染色体LOH率为91%(57/63),1p76%(48/63),1q88%(5/59);1p36.32-p36.33和1q12~42区域内各微卫星标志LOH均在30%以上。微卫星标志LOH与性别、年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肿瘤大小、包膜、血清AFP浓度、Edmonson分型均无关。D1S468和D1S2797LOH与肝癌根治术后3年内转移和复发有关,有D1S468(1p36.33)LOH者术后转移、复发率较无D1S468LOH者高(分别为82%和38%,P<0.05);有D1S2797(1p32)LOH者术后转移、复发率较无D1S2797LOH者高(分别为75%和37%,P<0.05)。1p、1q及各微卫星标志位点LOH均与肝癌术后生存率无关。结论:肝癌中存在1p36.32-p36.33和1q12~42的高频LOH,其中后者为首次报道;1p36.33和1p32区域内可能存在与肝癌转移、复发有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李升平张昌卿王辉云冯启胜余杏娟黄平黄丽惜冯凯涛陈敏山郭荣平林小军张亚奇李锦清李国辉曾益新gzsums.edu.cn
关键词:肝肿瘤1号染色体等位基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