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星火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4·20”芦山地震高人员伤/亡比例原因初析被引量:4
- 2013年
- 我国地处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之间,破坏性地震频繁,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自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相继发生了2001年昆仑山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两次震级8.0级以上大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震级为7.1级,2013年芦山地震震级为7.0级,震级6级左右的中强地震更为频发.在人口密集区,中强地震往往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而拯救生命、减少人员伤亡是地震救灾应急初期的首要任务,因此,破坏性地震中与人员伤亡有关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地震灾害研究的重要课题.
- 李宁李岩峰李红光
- 关键词:欧亚地震带破坏性地震人员伤亡地震震级中强地震
- 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布测状况初步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在搜集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以及辽宁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布测状况和该区地质构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的布测时间及监测周期、监测场地所跨断裂特征、监测场地分布区域以及监测类型及测桩类型等。结果表明,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各监测单位布测状况差异较大,存在布测时间及监测周期不统一、空间上存在监测盲区、跨断裂活动年代符合规范要求较低、绝大部分监测场地只有水准监测等问题。
- 陆明勇李宁于海生李志雄宋彦云李杰王秀文寇建新李岩峰冯军高宴清张金城
- 关键词:布测
- 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优化布设探讨被引量:4
- 2013年
- 依据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规范,兼顾监测场地的可控性和均匀性、监测服务目的以及活动断裂的地震易发性等,探讨了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的优化布设。
- 陆明勇牛安福黄宝森刘天海马牧军寇建新于海生李宁张金城
- 关键词:首都圈地区映震效能断层活动优化布设
- 北京南口跨断层流动水准场地监测与布设初探被引量:4
- 2017年
- 北京南口跨断层流动水准监测场地布设于南口—山前断裂与南口—孙河断裂交汇处。运用前人地质构造研究成果、监测资料和野外地质考察资料等,研究了南口跨断层流动水准场地监测和布设状况、结果表明:(1)监测场地存在未跨断裂测线;(2)4号测点不为基岩点且可能在断裂带内;(3)测线巨大突变异常是大量降雨所致,不为前兆异常或断裂活动。
- 于海生陆明勇杜建国李宁张金城刘天海寇建新
- 地震应急救援领域公共服务需求初步分析与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本文运用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对我国的地震应急救援领域公共服务需求进行了全面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对收集和获取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初步理清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地震应急救援需求的基本内容,对地震部门提供的应急救援服务清单进行了初步设计。结合公共服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找出公共服务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分对象、精准化的地震应急救援服务对策建议。
- 李宁孙刚高娜
- 关键词:地震应急救援
- “4·20”芦山地震高伤亡比例原因初探被引量:2
- 2013年
- 我国地处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之间,破坏性地震频繁,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自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相继发生了2001年昆仑山和2008年汶川两次8级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和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地震,6级左右的中强地震更为频发。
- 李宁李岩峰李妍
- 关键词:欧亚地震带人员伤亡破坏性地震环太平洋财产损失
- 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与防震减灾知识宣传被引量:1
- 2013年
-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人们对地震灾害越来越关注.对防震减灾知识越来越渴求。如何在地震时紧急避震、逃生,被压埋时如何保存生命、等待救援是民众所希望了解并掌握的基本常识。
- 李宁赵保宗李妍
- 关键词:防震减灾减灾知识公益服务特大地震震时
- 降雨触发地震研究进展
- 2012年
- 介绍了降雨触发地震研究进展,讨论了降雨触发地震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
- 陆明勇马牧军李宁彭立国
- 基于S变换的地震信号降噪方法研究
- 2014年
- S变换在分析非平稳信号时能有效地反映出频率随时间的变化,但由于其窗函数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中应用受到了限制.从基本理论出发,推导出一种改进的S变换形式,并对合成信号分别进行傅立叶变换、s变换和改进的S变换,通过对比发现:改进的s变换方法能够更好地分辨非平稳信号的频率特性,比S变换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最后应用改进的s变换方法对地震背景噪声数据进行了去噪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 张鹤翔李红光赵宜宾李宁
- 关键词:S变换
- 日本的自主防灾组织——静冈县的自主防灾组织被引量:1
- 2012年
- 日本作为灾害多发国家,尤其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具有较强的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日本“自己的生命自己保护、自己的社区大家保护”已经形成一种理念,随着灾害理念的变化,以学区为单位的社区自主防灾组织由此应运而生。
- 王娟孙刚李宁
- 关键词:防灾地震灾害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