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志
- 作品数:8 被引量:67H指数:3
-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贵州省地勘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矿业工程更多>>
-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分析及对策研究被引量:54
- 2011年
- 随着当前社会矿产资源的日益消耗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日趋重要。本文根据我国矿产资源的禀赋特征和需求形势,通过对当前技术条件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内涵的界定以及对我国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要性、必要性的阐述,讨论了我国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并结合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科研层面、社会公众层面4个角度提出了加强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对策与建议,为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以及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制约提供科学依据。
- 李士彬李宏志王素萍
- 关键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 清镇式铁矿矿石特征及加工技术性能探讨——以猫场铝土矿红花寨、白浪坝矿段铁矿床为例
- 2019年
- 贵州中部清镇、修文等地石炭系铝土矿底部的铁矿俗称为"清镇式铁矿",与黔中铝土矿共同赋存于下石炭统九架炉组之中。本文在实际勘探工作及通过勘探阶段在钻孔副样中采集的铁矿进行可选性试验基础上,以同类型的清镇市猫场铝土矿红花寨、白浪坝矿段铝土矿共生的铁矿为研究对象,指出该类型铁矿矿石自然类型为赤铁矿和褐铁矿;工业类型为需选铁矿石;矿石矿物主要为赤铁矿,部分赤铁矿水化为针柱状褐铁矿;脉石矿物则以白云石和方解石为主。矿石中可供利用的主要元素是铁,造渣组分主要是硅、铝,其次为钙、镁等。试验结果表明,该矿采用一粗一精一扫的强磁选试验可获得铁精矿TFe含量55. 58%,回收率80. 11%的良好指标,精矿中各元素含量达到H55-Ⅰ类赤铁精矿质量要求,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采用推荐工艺处理该矿可获利。结论对黔中铝土矿资源的综合勘查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 杨明坤张周位杨国彬杨国彬李宏志杨毕
- 关键词:铁矿
- 试论贵州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调控被引量:3
- 2009年
-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调控是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的重点和关键。它对于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矿产资源十分重要,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本文叙述贵州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调控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总量调控的措施建议。
- 管永胜李宏志
- 关键词:矿产资源
- 贵州兴义朝阳煤矿龙潭组沉积环境特征
- 2018年
- 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孔岩芯编录的方法,观察朝阳煤矿矿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的岩性、沉积构造和动植物化石等特征,运用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理论,分析矿区含煤性、煤质及煤的赋存条件。研究表明,朝阳煤矿矿区上二叠统龙潭组含煤岩系为碎屑泥质潮下-碳酸盐台地环境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的含煤建造。
- 刘先军李宏志
- 关键词:沉积环境
- 盘州地区峨眉山玄武岩组煤系夹层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 2019年
- 本文简要介绍了盘州市马依东井田和松河井田峨眉山玄武岩组煤系夹层产出的地层层位、煤层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峨眉山玄武岩组煤系夹层的地质意义,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峨眉地幔柱作用的资源环境效应提供了新的重要信息。
- 李宏志曾芳胡应全张冶锴肖杨
- 关键词:地质意义
- 贵州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 陈林姚志勇李宏志孙亚莉冉文瑞刘莎莎殷志扬
- 课题来源与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矿政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矿产资源工作新体制,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对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关键词:
- 关键词: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调查矿产资源勘查
- 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相关因素的探讨被引量:2
- 2018年
- 通过对比云南、吉林等八个省份关于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的相关技术规范或通知文件,对实际评估工作中建设项目类型的确定、围护带的取值、评估区范围以及压覆区范围四个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得出:统一的规范标准是解决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工作矛盾和压覆矿产资源管理问题的关键。建议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在各省(区、市)管理实践基础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并结合不同的建设项目类型特点,制定统一的规范或技术要求。
- 陈晓甫刘亚彬李宏志
- 关键词:建设项目矿产资源
- 发展循环经济与贵州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被引量:6
- 2009年
- 论述了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在促进和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讨论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主要方面,结合贵州矿产资源实际指出了贵州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潜力和主要途径,并以贵州瓮福集团的示范工程事例,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的具体思路和作法。
- 陈履安陈林姚志勇孙亚莉李宏志
- 关键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